向信息技术借力,呈丰实课堂体验
2019-11-19宋阳
宋阳
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的运用,将老旧的教学内容,教师主导学生行为的课堂彻底颠覆,将课堂的决定权、选择权留给学生,将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电子书包应运而生的变革下,达成课堂学习更加灵活、豐富,学生求知欲更强,参与度更广的教学新天地。
山东美术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关注交通”这一单元的《天堑变通途》一课,教学本课时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交通现状入手,引导学生对现在交通与过去交通进行对比,进而了解本地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通过调查过去交通状况、联系现今交通发展,了解我国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的巨变,简单了解青岛交通的变化,在Flash动画操作中切实感受不同交通工具的差别。通过多种途径结合生活搜集调查、运用信息技术整理反馈、借助电子书包设计汇报内容,在探究展示中深化内心对交通的认识,提高个人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在视频观看、动画操作、数据冲击中感受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及家乡的情感。
一、借信息技术传播力,转学生作主体
电子书包下的翻转课堂实现这一课堂美好架构,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抛弃了传统的一味教授的形象,成为与学生探讨的交流者、倾听者、指导者;学生承接了课堂主体主动参与的角色,成为课堂的决策者、探究者、展示者。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书包的运用,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他们可以将前期调查的资料进行汇编整理,代替老师的介绍;他们可以分析汇总小组调查所得,代替老师的提炼;他们可以在同学面前展示,代替老师的讲授……
让学生试着做老师要做的事,说老师要说的话,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翁。假如课堂是师生共演的舞台,电子书包下的课堂中,学生是主演,学生的积累、能力、体验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是串演、是导演、是评委。
二、借信息技术广博力,破难点促求解
教学目标怎么确定?教学重难点又是什么?这些是教学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是教学内容的依据,是教学中所采取的一切策略、方式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让我们有大量的直观资料提供给学生,一个青藏铁路的视频,让学生直接看到了火车贯通的场景;一串过去交通工具的图片,让学生瞬间感受了过去与现在交通的区别;一组今昔交通对比的数据,让学生清晰认识了交通发展的巨变……
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让以往的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它给了学生更多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更真实有效的体验和情感发声。
三、借信息技术操作力,拓展更丰实
课堂上,学生可以人手一个电子书包,在操作中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可以在操作中得到丰实的体验。
本课中专门设计了动画拖拽游戏,学生在电子书包这一新兴科技产品中,用手拖拽提供的交通工具,或汽车或火车或飞机,一次操作有一次教学内容与个人思维的触碰,一次操作增加一次教学文本与个人情感的对话,将课堂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它消除困难、它省时省力、高效便捷、操作实用,它的好处很多……
本课教学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感官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达到教学生活融为一体。开课前,考虑过去交通状况离学生生活较远,通过设计“采访家人看过去”,学生在调查中了解过去的交通工具、交通路况、交通工具、外出情况等,使感受更真切;设计“亲身感受看今天”,回顾自己搭乘的交通工具、路线、出行时间,使对比更强烈,在此过程中培养调查探究、整理分析、合作汇报等能力,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整理、使用电子书包操作等。课上借助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数据、电子书包操作动画游戏等多种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堂学习,重视生活与体验,在此过程中达成情感的激发与升华。
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我对课堂的预想放大,“眼界决定境界”。学生亦是如此,视野越开阔、眼光越高远,理解与认知越透彻,思想境界越崇高。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