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教学策略

2019-11-19段先玉张厚莲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说明文学习能力教学设计

段先玉 张厚莲

摘 要:三四年级的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引导,要建立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体系,让学生知道说明的事物并清楚说明的特性,学习说明的方法,通过感知不同的说明方法所带来的文字表达的效果最终习得说明的表达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能力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是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文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具有严格的科学性。说明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此类课文的教学价值恰好为课标理念的达成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因此,研究如何教懂、教好、教透说明文是非常价值的。

一、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教学的特征分析

三四年级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这时候,学生的思想开始转变,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经验等都达到了一定程度,思维能力正处于转折时期,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逐渐提高。感性思维明显多于理性思维,也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提高,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对事物的理解也更深刻。

说明文相对于其他文体的文章来说没有曲折的情节、鲜活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文本内容比较简单、写作方法比较平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细读文本,发现表达的精准和妙处来指导学生学习。

二、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中段说明文的教学设计,既要立足教学之本,又要把说明文教出浓浓的“语文味”;既要体现出说明文注重知识性、科学性的特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语文味”就是强调学科特征,根据年段特征和课文实际情况确定“点”,把握“度”,这也是说明文教学设计的落脚点。

(一)抓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在中段说明文讲解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中段词语教学的一个重点,那么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我们该选择怎样的词语来进行教学呢?在讲解《鲸》这课时,我选择了“垂直、哺乳、胎生”这样的词语,对这些带有“说明味”的词语的理解使学生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然后我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工具书,让学生深刻理解词语。我还抓住本课带数字的句子“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作比较的句子“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举例子的句子“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的事例让学生体会,让学生知道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句子的学习,感知说明文“准确”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准确”的特点。

(二)从文章的结构入手

说明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事物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多为并列式或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而事理说明文形式各不相同,《花种》为递进式;《飞向蓝天的恐龙》是连贯式;而《太阳》一课比较特殊,文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是并列式结构,写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的部分是总分结构。准确地掌握文章的结构,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速地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让学生对说明文这一典型的结构模式有一个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概念模糊已经成为困扰教学发展的问题,从结构入手能够在讲解说明文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文体概念。学习说明文,不能只关注说明方法,更要关注那些科学精神——让学生养成用科学的思维看待问题的习惯,这样才体现说明文的“语文味”。

三、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把握学段目标

吃准年段目标,不缺位,不越位,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只有真正落实说明文的教学目标,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语文课本的独特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比如,课程标准中年级段中有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要求对说明文的教学有具体的指导意义。我们在教学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去咀嚼、品味,感受文体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智慧。要达成学段学习目标,教师就必须从课程、教材和教学体系中去制订教学目标,思考每一篇说明文的教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科学素养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二)抓住文本特点

說明文,不同于其他文体,从文章的结构方面来看,说明文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摸清结构顺序,才能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说明文有自己独特的气质——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简洁。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说明文中必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小学教材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配图表等。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呈现是它区别于其他文体表达的显著身份标志,成为它文体色彩强烈的代言。因此,课堂教学中说明方法的教授已经成了说明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占据绝对优势的组成部分。

(三)立足教学之本

年段目标是从课程角度而言的,文本特点是从教学素材角度而言的,而立足教学之本,则是站在新课改的角度来审视的。立足教学之本的实质是教学由学科本位变为学生发展本位。说明文的教学,绝不仅仅是对课文质疑问难和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而要立足教学之本,站在“教语文”的角度,如何“用教材教”,教得怎么样,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中年级教学要让学生感知文本的遣词用语之妙,体悟作者的谋篇布局之法,从而提升相关的写作技能与素养。说明文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

四、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理解、概括的能力

理解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础,这首先就体现在学生能否理解课文的内容、段落的内容,能否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文同学习其他文体一样,必须按合理的学习过程来理解课文,那么理清文章的条理、明确说明的顺序就尤为重要。说明文常见的顺序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内容概括不同于其他文体,说明文的内容概括一般按照这样的方法: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入手,例如并列式可以用段意串联法;总分式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太阳》一课既有并列式结构又有总分式结构,我在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时,并列式部分用段意串联法,总分式部分让学生找中心句进行概括,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概括,然后通过比较、评议,让学生逐渐掌握概括的方法,提高概括的能力。说明文的段落关系一般按照这样的顺序:提出话题,具体内容,具有的价值。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段,遵照不同的要求:中年级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领,有时候可以为学生“搭梯子”,提供一定“技术支持”。说明文的结构模式一般比较清晰,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说明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更多地设计一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课前,让学生根据老师制作的“信息搜集卡”的学习要求,小组分工,自主采集信息,進行信息分类和处理,课堂上组织汇报,这样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文进行资料的查询与梳理,可以提升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提高交流与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阅读学习的好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故事会、辩论会、办小报、阅读沙龙等多种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运用信息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说明文具有特殊的文体气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特殊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文体特征,因势利导,发掘其中的语文味道,通过精心的解读与设计,才能让说明文焕发出光彩。

参考文献:

[1]许璐琳.浅议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J].文学教育,2016,17(11):84-85.

[2]滕衍平.说明文的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版,2012.

[3]潘一桃.小学语文中段说明文教学策略探寻[J].新课程(小学),2017.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说明文学习能力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读专练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