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修正:立德树人视角下的艺术教育*
——以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为例
2019-11-19朱慧
朱 慧
1917 年,蔡元培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提出,“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这就是著名的“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他希望以美来唤醒高尚的情操,培养纯洁的习惯。当下的中国,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于美术学科而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盈其精神世界,厚重其人文素养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学生美术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审美思辨,不断自我调节修正,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为艺术的本质就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媒介符号,如绘画、诗歌、音乐、舞蹈、小说、戏剧等来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引导、感化和训练。[1]
基于时代对美术学科教学的新要求,笔者所在的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分析美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价值方面的定位,探寻课堂教学、民间文化学习、艺术活动等多重实施路径,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修正:美术学科立德树人的价值定位
长期以来,美术学科的学习被定位为技术层面的学习,这种传统的教学观轻视美术学科对学生精神世界、生活能力的影响。以小学美术教材构成为例,我国小学美术内容长期以绘画为主,强调观察操作、关联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严重缺失。在2001 年颁发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才专门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2]
脱离生活的美术学习是价值浅薄的学习,忽视与作品思想对话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因为作品的美不是单纯的艺术创造的美,而是道德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体。这里讲的道德美不是那种广义的道德美,而是具有特定内容的道德形态。同时也在用艺术之美修正着人的行为,从而实现道德美和艺术美的相得益彰。[3]
美术教学中,美术学科与儿童生活联系有着超越其他学科的紧密度。学科育人价值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使学生掌握美术的独特符号系统,形成观察认识世界的独特美术眼光和参照系。学生在理性的艺术欣赏、大胆的创造表现中,发展独立审美思辨能力,从而懂得辨析真与伪真,发现善与伪善,修正丰富自己,为过一种“美的生活”奠定基础。
二、研读传承:美术学科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
立德树人在小学教育的落地生根面临着“没有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重知识轻育人,重学科轻活动”[4]的普遍问题。具体到美术学科层面则需要思考:从理念到实践,有哪些路径?这些路径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否有助于学生品德的发展,促进其生命的成长?
1.研究教学:品读教材的育人价值。
美术、音乐和文学等作为一种高级的审美机制存在,它们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情推动人们的行动,促使人们追求正价值和价值理想,最终指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控制、自调节目的。[5]美术教材以优秀的美术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审美判断,就是学习思辨、形成价值的过程。
基于此,我校的美术学科以“读图欣赏”为专题进行教材研究,从“读”字入手,达到“懂”之目标,实现“长”之所获。
读懂教材之一:读懂一课之图。思考:教材中的图片可以如何分类,每一类之间有何关联,它们指向的是学生什么需求?图片背后的情感价值是什么?(关注学生的视觉思维。)
读懂教材之二:读懂纵向联系。思考:此课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处于什么位置,学生的起点与生长点在哪里?(关注对教学内容梯度的合理把握。)
读懂教材之三:读懂言外之意。思考:每一课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关联有哪些?(强调分析生活环境对视觉经验的影响,关注艺术与生活态度的养成。)
2.研读传统:基于文化自信的创新表达。
民间艺术的艺术魅力在于学习形式语言的同时,学生可以获得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我校美术学科对地方文化进行挖掘,发现淮安地区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民间艺术有:农民画、瓷刻、面塑、撕纸、蛋雕、中国结等。我们选择较为有名的博里农民画作为项目式学习的切入口。
通过到淮安区博里乡农民画院实地走访、学习,我们在教学里鼓励学生用传统的语言讲述新的故事,帮助学生掌握民间艺术“我手画我心”的精神内核,并且敢于突破创新。从造型、色彩、表现方式等维度比较,学生的作品在传承内容的同时能够在色彩、造型等方面进行个性鲜明的创造。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对传统艺术的新解读,学校的美术教师还添加了蓝印花布的创造、民间面塑的出新等专项教学内容。学习这样的民间技艺,不拘泥于传统表现形式,而更加注重技艺与学生年龄、兴趣的适配度。学生在成功的创作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修正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3.研创生长:挖掘生命内涵的艺术活动。
艺术让人学会更好地生活。美术教学要与学生生活深度融合,才能具有创造生活的能力。我们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团队的指导,提出了顺应自然赋予的顺序,尊重四季更迭的演变,更新儿童生活的新时序。美术学科组将校园中的艺术创造进行主题式归纳,挖掘艺术活动与育人价值的关联,逐渐形成了具有关联度、生长度的校园四季的艺术创作阶梯(见表1)。
表1 “校园四季多彩艺术”主题活动设计表
以四季和节日为节点进行活动设计,基于美术学科视野,带领学生从万物的色彩变化、形状变化、姿态变化中,发现生命成长的价值,学会敬畏生命。在这样的统领研究中,学科组内的每位教师,以此为出发点,继续寻找内容与材料的关联,与表现形式的关联。
三、以美育人:美术学科立德树人的整合融通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用美的眼光去创造生活,而不是仅仅将艺术停留在固态的教室空间。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打破边界,以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展开项目式学习,注重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如在学习《街头小设施》过程中,进行家乡城市绿化及设施调查,并展开主题式设计,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
在学科育人价值转化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时候,有些老师将立德树人理解为空洞的说教,简单地贴上思想教育标签,忽视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于美术学科而言,审美素养的提升、思辨创造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教育的核心。具体到教学活动中,是在对作品色彩、线条、表现手法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学习并展开思想的对话,从而实现将审美教育、道德教育融化在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如在冷色与暖色的学习中发现自然山川的色彩之美,在对称与秩序的规律中发现统一之美,在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布局欣赏中发现人文思想之美,这样的品读与理解自然会加深学生对祖国山川热爱,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美引导人向善,美的教学可以让审美能力悄然生长。在学科教学的路上还可以探索更多的方法,融入日常,融进生活,这样一百年前的呼唤便真切的在今天发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