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GESE 为导向 提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2019-11-19文俊
文 俊
一、GESE 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我国区域、城乡、校际差异巨大,如果每一所初中学校都完全依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施教,则“吃不饱”和“跟不上”的两级不适现象将普遍存在。在英语教学基础较好的学校,有必要引进一套基于课标又适度超越课标的评价体系来引领学生的能力发展。南京民办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作为一所外语特色学校,借鉴了北京、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组织学生参加年度的GESE 考试,并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GESE为导向提升初中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以期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GESE 是Graded Examinations in Spoken English 的简称,由英国伦敦三一学院专为母语为非英语的使用者设计,目标是“提供一套学习者和教师能够评估进步和发展的可信有效的评估体系”[1]。该体系分为四段12 级,随着级别的升高,考试时间、内容和项目也逐渐增加,可连续性地评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GESE 考试具有如下优势与特点:
1.测试内容的真实性。在GESE 考试中,考生与考官之间的对话话题来源于真实生活,如食物、工作、体育、购物、兴趣爱好、节日活动等,且可自选话题,更像是对真实生活中交流的“复制”,这可使考生有话可说,而且乐于交流,有助于考生发挥出真实的水平。[2]
2.考查维度的综合性。GESE 考试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项目)和交际策略的实际交际能力,同时关注口头表达的准确性、得体性、流畅性以及独立掌控会话的能力。
3. 测试过程的互动性。面对面、一对一是GESE 考试的显著特征,考生和考官之间围绕提前选定的话题展开交谈。更为重要的是,考生不是简单地根据预先准备的材料,机械地向考官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是在考官的引导下自然地交换信息、自由地阐明观点,且考生还可以适时地向考官提问。
4.评价结果的导向性。GESE 考试结束后,每一位考生都会收到一份成绩单,得知具体成绩。校方还可以与考官简单沟通,获取有关学生考试的总体建议。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者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他们更好地衡量自己的语言学习进程与发展,还有助于GESE课程培训机构的教师有效地制订下一步的培训计划,最终做到考试和教学相互促进,更好地发挥测试对“教与学”积极的反拨作用。
图1 “以GESE 为导向提升初中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的思维导图
二、GESE 导向下的教学实践与评价
我们开展了“以GESE 为导向提升初中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按照图1 所示的思路,组织了多元化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此图可具体解读为: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言语技能、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情意品德、智慧能力、思想文化和自学能力等”;直接目标是提升学生基于真实语境的口语交际能力;客观检测和评估学生真实口语交际水平的方式和手段为GESE 考试;支撑学生交际能力提升的平台为Teens 报、e-PALs 社区、Boxfish 学习终端以及日常教学等诸多平台,每个平台聚焦并支撑交际能力的一个要素。基于以上思路,课题组实施了以下教学策略:第一,优化课堂教学,夯实口语根基;第二,坚持“每周一报”,强化语言输入;第三,推行daily report,培养口语信心;第四,搭建ePALs(“电子笔友校邮”系统)平台,创设真实语境。以贴近初中生的话题为引领,在真实的语境下以笔头交流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第五,组织口语测试,实现以考促说。借鉴GESE 考纲的操作模式,组织学期末口语测试,检验和促进学生综合交际能力的提升。基本做法为:设置基于GESE 模式的期末口语达标考试(7-9 年级学生对应GESE4-6 级考题),现场打分,录像备案,确保测试客观公正。测试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计入期末总成绩。
在此基础上,组织年度GESE考试,学生自愿申报相应级别(7-9年级分别对应GESE 5-7 级);实力较强的学生可越级申报(最高9级)。在GESE 考试前,各班教师依据学生申报等级进行分类辅导。考试结果出来以后,学校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共性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为后期改进指明方向。
三、实践成效与反思
我们经过几年实践,基于GESE 评价的教学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GESE 考试是对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一次集中检验,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在语言知识、言语技能、情感态度、跨文化意识、得体交际以及为提高这些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自学能力等综合素养。从2016 年开始我校的GESE 考试参考人数逐年攀升且通过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在不断提升。
2.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兴趣显著增强。
将GESE 理念引入日常口语教学,深刻改变了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方式,进而激发了他们为提高口头交际能力尝试多样化学习的浓厚兴趣。问卷调查显示:90.28%的学生喜欢或特别喜欢通过Email 或ePALs 平台参与跨国交际;82.7%的学生喜欢使用Boxfish;94.5%的学生喜欢阅读Teens 报。此外,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基于主题的口语练习频度增加、daily report 的深度和宽度拓展、参加各级英语演讲和口语比赛等活动的主动性增强等,都说明GESE 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教师在口语教学方面更加得法有效。
学校引入GESE 考试的机制以后,特别是开展了相关的教学研究后,课题组确立了如上页图1 所示的教学和研究思路,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抓口语教学的目标、方法、平台和路径,确保了每一项教学活动(任务)都能在一定规则的指导下扎实推进,从而提高了口语教学效能,也增强了全体教师的信心。在组织学生报考GESE、组织考生考前辅导以及考后分析反馈信息的流程中,英语教师逐渐提高了对GESE《考纲》和考试机制的认知,加深了对口语交际能力实质内涵的理解。无疑,基于GESE 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是富有成效的。但仔细推敲,也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深度研究和持续改进。
1.进一步优化相关平台的使用。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我们搭建了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但并非每一项“实践平台”内容、措施的落实都很顺畅,因此,在后期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基于实证,对支撑英语综合素养提升的各平台、路径进一步精炼和优化。
2.进一步做好GESE 考纲与课标及中考《考纲》等的对接。初步研究表明,相比《课标》及中考《考纲》,GESE 考纲在语言功能、语法、词汇以及语音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具体清晰,更便于师生把握。但是,其中哪些要点超越了《课标》,《课标》中还有哪些要求没有体现在GESE 考纲中,以及教材如何更好地匹配GESE 核心素养,都需要教师做好进一步的深度研究。
3.进一步完善教师参考GESE 的培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GESE 考纲精髓,才能对学生进行精准辅导,其前提是全体教师接受系统的培训。在后期研究中,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制订出有效的方法和机制,确保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