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对骨量减少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2019-11-19孙颖颖陈益丹金肖青陈瑞香滕诗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步态步长穴位

孙颖颖 陈益丹 金肖青 陈瑞香 滕诗田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骨密度T 值降低(1~2.5)个标准差定义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者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即称为骨质疏松。研究表明,将近一半的脆性骨折发生在骨量减少人群[1-2]。随着骨量减少患者的增加,进行早期干预防治骨质疏松及骨折是临床关心的问题。WHO 推荐FRAX 作为骨折风险预测工具,在跌倒风险评估上临床中多使用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存在“天花板”效应[3]。近年来,定量测试技术及仪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平衡能力的测评,弥补了目前对平衡的量表评估的不足。针灸治疗已广泛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且疗效确切[4-5]。穴位埋线基于针灸学理论,疗效持续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好。本研究通过Berg 量表结合浙江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团队研发的电子步道越障测试装置,对比骨量减少患者量表、步态和越障能力运动参数前后变化,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对骨量减少患者平衡性的改善作用[6]。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来自2014 年10 月—2017 年4 月在浙江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杭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骨量减少患者6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各31 例。本研究方案经浙江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件号:2014-KA-28),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1 年修订的新指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7],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

1.3 纳入标准(1)骨密度T 值介于-1.0~-2.5 之间者;(2)年龄在50~75 岁之间的女性患者;(3)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1)继发性骨量减少及脆性骨折患者;(2)合并使用明确有肝功能损害药物者;(3)合并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脂肪肝、肝炎病毒携带者及肝功能异常患者;(5)3 月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6)过敏体质或已知对试验药成分、手术缝合线过敏者;(7)近3 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8)恶性肿瘤、糖尿病控制不佳者、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9)体位性低血压、外周前庭和或中枢神经功能明确病变者;(10)1 周内使用镇静药、安眠药等运动、平衡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者;(11)影响下肢平衡的骨关节病变患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 片(钙尔奇-D 片,含元素钙600mg/片,美国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10950029。),1 次1 片,1 天1 次,口服治疗,连续用药6 个月。穴位埋线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取穴:肾俞(双)、脾俞(双)、大杼(双)、足三里(双)、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肓俞(双),肝肾不足加肝俞、太冲、太溪;脾肾两虚加三阴交、太溪;血瘀加膈俞、血海。操作:患者摆至适当体位,严格消毒局部穴位皮肤,7 号一次性无菌针头作针管,0.40mm×50mm 佳辰牌平头针作针芯。将手术缝合线[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4-0 合成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型号:J310H,生产批号:JKG092)]。剪短至0.8~1cm 长度,穿入针管,线头与针尖齐平。针插入穴位1.0~1.5cm 的深度并手动刺激至得气,用针芯将手术缝合线推至穴位内,快速出针。埋线治疗1 周1 次,6 次1 个疗程,疗程间隔2 周,共计3 个疗程,治疗6 个月。

2.2 观察指标

2.2.1 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9]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BBS 评分。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14 个项目,每个项目得分最低为0 分,最高为4 分,总分56 分,得分高表明平衡功能好。

2.2.2 基于仪器的平衡测试分析[6]采用浙江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团队研发的电子步道越障测试装置(专利号:ZL2014 1 0848080.6)评价(见图1)。(1)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GA):采集治疗前后患者步态参数,包括左右摆动相、左右支撑相、左右站立相、左右步长、跨步长、步宽、步速、左右步角、步频等14项,参数越大表明动态平衡能力越好。(2)避障测试:避障测试衡量患者反应性平衡能力,包括低中高三个难度等级的避障成功率,成功率越高、难度等级越高表明避障能力越好,区分度越大。

图1 电子步道越障测试装置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s),若正态分布组内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多样本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均为女性,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骨量减少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骨量减少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注:BMI:体质指数;对照组:口服碳酸钙;穴位埋线组:对照组基础上穴位埋线

3.2 两组患者BB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B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穴位埋线组BBS12 和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BBS12 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2。

3.3 两组患者步态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足偏角、右足偏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可比性;其余各运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穴位埋线组跨步长、左步长和右步长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4 两组患者避障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等级避障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低难度避障成功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穴位埋线组各等级难度成功率均较治疗前无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骨量减少患者治疗前后BB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骨量减少患者治疗前后BBS 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口服碳酸钙;穴位埋线组:对照组基础上穴位埋线;BBS:Berg 平衡量表

表3 两组骨量减少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参数比较(秒,±s)

表3 两组骨量减少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参数比较(秒,±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口服碳酸钙;穴位埋线组:对照组基础上穴位埋线

表4 两组骨量减少患者治疗前后避障测试结果比较(%,±s)

表4 两组骨量减少患者治疗前后避障测试结果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对照组:口服碳酸钙;穴位埋线组:对照组基础上穴位埋线

4 讨论

骨量减少患者肌肉协调性、平衡性及运动机能减弱,跌倒风险增加,是造成脆性骨折重要原因。BBS量表是临床衡量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应用最广的工具,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但存在一定评估主观性大、可重复性差等问题;基于仪器的平衡能力测试系统则解决了评估客观性和精确性问题,可以从多角度的运动参数(包括支撑相、摆动相、步长、步速、步宽、步频、避障成功率等)反映平衡能力,做到准确、定量[10]。目前骨量减少的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补充钙和维生素D,能够减少骨质流失,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11-12]。但老年人胃肠功能下降,钙、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低,对骨量减少患者平衡功能治疗效果不肯定。

骨量减少属中医“骨痿”、“骨痹”等范畴。该病病位在肾、肝、脾,肾精亏虚是基本病机[13],肾虚是骨量减少发病根本,脾胃虚弱是发病重要原因,治宜健脾补肾。穴位埋线作为传统针灸疗法的延伸,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将外科可吸收缝合线埋入穴位,通过对穴位的持续刺激,加强腧穴对人体的综合治疗作用,具有刺激性强、疗效持久、治疗次数少等优点[14]。穴位的选取有健脾补肾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药物组和穴位埋线组对骨量减少患者平衡能力均有改善作用,其中穴位埋线组在BBS12、BBS 总分、跨步长、左步长和右步长均较前明显提高,患者平衡性较好。但药物组治疗6 个月后,仅有BBS12 有提高,而避障能力呈下降趋势,说明药物对患者平衡的改善作用不够显著,可能与药物吸收利用不足有关。综上所述,穴位埋线治疗对骨量减少患者平衡能力改善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步态步长穴位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自然梯度盲源分离加速收敛的衡量依据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步态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