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讨论为契机促进文物事业大发展

2019-11-19中共太原市委文物局党组书记刘玉伟

支部建设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景区

◎ 中共太原市委文物局党组书记 刘玉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在全市文物系统开展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围绕让文物“活”起来,坚持文物保护和利用并重的理念,提高“两个认识”,把握“两对关系”,做到“两个弘扬”,让文物走进当下、走进百姓,促进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政治建设,聚焦大讨论,持之以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我们要以大讨论为抓手,突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切实提高“两个认识”,即“把老祖宗留下的文物、老天爷留下的资源保护利用好,坚决不能破坏”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文物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强化政治建设,推进理论武装。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懂弄通做实,推动新思想、新理论入脑入心。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深刻认识文物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聚焦破解文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民需求的热点问题,围绕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对标一流,以成都武侯祠、西安大明宫为标杆,打造晋祠和千年府衙。在“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上取得实效,为全面拓展文物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和工作保障。

二、树立战略思维、法治思维,突出文明守望工程,忠实履职,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文博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要开创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博物馆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工作格局,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做到“两个弘扬”,即“把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弘扬起来,把传承民族血脉、连接民族情感、集聚民族认同的中华文明弘扬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科学统筹谋划,突出文明守望。一是实施大关帝庙“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工作,主动参与“山西品牌丝路行”“山西品牌中华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保护建设。二是实施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再现天龙山石窟的辉煌艺术。三是实施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北齐徐显秀墓壁画数字博物馆工程,建立文物资源应用数据库,推动智慧景区、博物馆建设,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四是组建文博志愿者队伍,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增强公众传承中华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的参与感、获得感。

严格落实责任,忠诚干净担当。一是讲政治守规矩,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发挥示范标杆作用,率先担当作为。二是抓班子带队伍,塑造担当作为的时代新人,培养业务高精的专业人才成为全国文物行业一流专家。三是抓纪律强作风,破除“慵懒散漫”,树立“勤专好”的工作作风。四是抓廉政重法治,严格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对法律心存敬畏,不越边界、不踩底线,不碰高压线。树立讲担当、重实效的鲜明导向,在推进工作落实中锤炼过硬作风,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地见效,认真加较真,革命加拼命,在引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改革创新新成果、展示奋发有为的新风采。

三、树立辩证思维、民本思维,突出建设大景区,稳中求进,实现文物科学保护利用双丰收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我们要树立文物保护利用并重的理念,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突出大景区建设,把握好“两对关系”,即“妥善处理文物与宗教、文物与旅游之间的关系”,稳中求进,让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物珍存不断走进百姓、走进当代、走进世界。

坚守工作方针,稳推科学保护。一是彻底摸清我市文物资源保护家底,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统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等建设性破坏行为。二是开展濒危文物抢救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濒危文物本体抢救性修复。三是转变保护理念,在注重文物本体保护的同时,做好周边环境风貌保护。四是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保留历史文脉和信息,守护好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立足科学利用,加快大景区建设。一是梳理文化脉络,依托不同类型文物资源,推动西山、东山、府城、古城等区域性文物资源以及清徐、娄烦等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服务业。二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出文物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增文物景区活力,添旅游文化魅力。三是深挖文物资源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鼓励文物资源与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组织整合文博专业、文创产业等各方力量,以社会和大众需求为导向、以文物和文化为根本、以科研和学术为支撑,研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的文化创意产品,让文物之美走进千家万户,让历史文化浸润百姓日常生活,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四、树立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突出打造5A级景区,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做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要创新文物景区发展理念,以晋祠——天龙山5A级景区创建为重点,以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为契机,提升全市文物景区服务品质、接待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文物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高质量发展文物事业。

瞄准国家标准,打造行业标杆。一是整合晋祠——天龙山文物旅游资源,以人为本,接轨国际,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智能化消费,把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打造太原文化旅游景区的龙头和标杆。二是做好双塔寺、龙山、太山、山景区和国师纪念馆等文物景区的提档升级和周边环境治理,向A级景区标准看齐,提升我市文物景区整体旅游品质。三是研究总结悦龙台汉墓室内考古发掘成果,进行资料整理,做好流程记录完善,创造全国室内考古行业标杆的“太原模式”。四是做好太原市博物馆和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协调布展,加快实施千年府衙保护性利用,高标准办展、高起点建设,为广大群众献上一份份精美的文化大餐。

坚守安全底线,做好各类防范。一是加强规范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管理,完善相关手续,合理使用资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一步推进深化文物保护工程审批制度改革。二是做好安防、消防工作,完善安保措施,堵住监管漏洞,严打文物犯罪。三是强化法律和纪律的追责问责,坚决遏制惩治法人违法,进一步抓好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四是高度关注社情民意,妥善处理舆情舆论,主动传播文物工作好声音,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与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改革创新天地广,奋发有为正当时。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勇于变革的决心,干事创业的激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必将实现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做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景区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某景区留念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