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隔段时间,把 自己更新到最新版本

2019-11-19Kitty林聪明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9年11期
关键词:音量衣柜追星

◎Kitty&林聪明

小编叨叨叨:

公众号上一个蝴蝶问“怎么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其实当你意识到你要行动的时候立马去做就可以了,但很多人败给了自己的犹疑懒惰。看完这篇文章,拿出纸笔,列出你此刻最想更新的那个版本吧,比如解决“想的多做的少”的问题。

——刘斌

每天,我的电脑屏幕右下方都会弹出来一个窗:“是否进行更新?”见到这个弹窗,我从来都是快速按下“明天提醒我”。我总觉得,更新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我以为不点更新,电脑系统就会一直保持在初始版本。

后来,无意间打开后台,才发现电脑已经默默更新了好多个版本了。生活估计也是这样。常常以为自己一成不变的我们,其实可能已经默默更新了好多版本了。

那,应该怎么发现自己的更新呢?

01 解决了“穿什么衣服”的问题,就解决了“我是谁”这个问题。

更新版本1.0

——解决了一些已知的常规审美问题。

——进一步优化了自我的秩序。

大学入学,我不知道自己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便学着舍友买碎花小短裙,带可爱图案的T恤。后来整理衣柜时,室友说:“我们的衣服都好像啊。”不只是穿衣服像,我连表情和想法,都带着别人的影子。对着满柜子“别人的衣服”,我感到茫然,这真的是我喜欢的吗?

直到我在一家古着店里,找到了第一件自己真正想穿的衣服。是一件男款的宽松毛衣,很有年代感。它看起来,很奇怪。穿上身后,室友们的评价是:“有点奇怪。”再往后,评价慢慢变成了,“虽然奇怪,但很适合你。”最后的评价是:“这是写着你名字的风格。”再次清理衣柜时,里面每一件奇怪的衣服,都让我心情很好。衣柜里,喜欢的衣服的数量,开始成为我量化成长的标准。

伴随而来的,还有我开始尝试做自己喜欢但不那么符合常规的事。比如,一个人去给很多陌生人拍照,去城市最有名的滑板店,和滑手老板喝酒聊天。只要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跟别人不那么一样也没关系。从人群里分离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意义远比身上穿的衣服要大。

02 摆脱“人很nice”的评价,从提高说话的音量开始。

更新版本2.0

——修复静音失效问题。

——优化稳定性。

毕业后的首次更新,是我在进入职场后,经历的一段“静音期”。我很少出声,怕想法不够好,又怕说错话被讨厌。同事在工作群里@我,“你怎么看?”我常常只会回:“挺好的。”久而久之,我变成了一个职场“好人”。

真正触发更新的节点,是朋友无意中说的一句话:“没什么优点的人,才会被人说是‘好人’吧。”我真的,不想做这样的“好人”。只是,静音久了要重新打开声音,还蛮难的。最开始,在会议上,我小声结巴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陷入沉默,我简直想挖个洞把自己埋起来。但同事还是会问“你怎么看”,能感觉到,大家是认真地想要问我意见的。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提高5%的音量说出这句话,下一次,提高12%的音量,再下一次,提高到20%的音量。慢慢说,但一定要好好说出来。一点点提高的音量,也成了我的更新进度条上,一个个向前的刻度。

在逐渐坦诚的交流里,我发现,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我学会判断自己想法的可取和不可取之处,学会在讨论中改进。而我也越来越明白,出声,才能被大家看见;鲜活的性格,才会有真正的存在感。

03 记录“崩溃”的频率,每一次“崩溃”都不会被浪费。

更新版本3.0

——加快“情绪处理”速度。

——改善系统运行逻辑。

对我来说,职场是一个促进人不断更新的环境。所以,我的第三次更新,也发生在职场上。

“弱弱的。”记得同事曾经这么说过我。我也不是没怀疑过自己的能力,每崩溃一次,我就会在备忘录里写一句:“你不行。”心里打算着,写到第20句“你不行”,就放弃这份工作。但当我打开备忘录,我发现,上一次写下它的时间,已经是两个月以前了。有时候,记录自己的崩溃密度,也是衡量自己是否正在更新的一种方式。

回想起那两个月,我是有找到一种特别的方式去处理崩溃的。那阵子,我经历了一个状况百出的项目,有时深夜两点睡下,凌晨四点半起床。预算超支,在室外工作遭遇暴雨。听起来,都是些让人高频崩溃的状况。不过也因为它发生得太频繁,反而变得没那么恐怖了。只要我把崩溃的心情,视为跟“无聊”“搞笑”一个类别的情绪,它也没那么难面对。

最后,我和团队一起完成了项目,这让我挺骄傲的。应该说,是尽过最大努力的自己,我挺有底气。有些人的自信,是本身就有的。有些人的自信,是只有很努力才能得到的。而我属于后者。我想,只要尽力完成,我就没有理由去苛责自己了。

04 “无聊的时候干什么”这件事,也可以界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更新版本4.0

——关闭了“自闭”窗口。

——新增“主动打开自己”功能。

比起职场上的更新,那些更为日常的更新,很微小,却很新奇。我是个很闷的人。工作后,很久没认识新的好朋友了,所以我喜欢追星。在追星这件事情上,我是很认真的。我会在公司的布告栏上,贴上我喜欢的明星海报。忙完工作,我会看上六七个小时的视频。

如果哪天我喜欢上了另一个明星,我还会认真地告别“现任”,写上一封“对不起,我没那么喜欢你了”的信。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星,是因为我觉得孤独。追星可以填补这份空缺。

但我生活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怪人”,他的交友法则里,就是朋友一定要保持联系,比如一周一个电话,一次视频。有好几个周末,我是被他的电话叫醒聊天的。

一开始我很抗拒,神奇的是,渐渐地,我会主幸福感的工具,而不应该是一种无谓的烦恼。则淘汰。我把追星的注意力转移到,给自己制定交友法则这件事情上。和不同的人交往,我反而有了新的改变。这是曾经的自娱自乐无法给予的。

“自我”这个词,不能只有“我”而已,有了别人的一点颜色,才会构成新的“我”。想起我的淘宝订单里,还躺着一笔印刷明星海报的订单。但到现在,我还是没有要印刷的照片发过去。现在,我也不需要了。

05 看看你房间的样子,就可以窥探出你的生活方式。

更新版本5.0

——下载极简桌面风格。

——优化垃圾箱。

来我家的朋友,都问过我同一个问题:“你的房间为什么给人一种随时都要走的感觉?”一张床,一张桌子,衣柜,化妆品,几本书,没有任何装饰。

比起满当当的房间,我反而觉得两个箱子就装下的房间更能给人安全感。说出来羞耻,我以前喜欢买“替代品”。那段时间,我处于有点钱,但也没有太多钱的状态。花起钱来,一点都没有气魄。喜欢一件斗篷大衣,标价是599,狠不下心买,又很想要。于是我全网搜索相似商品,然后买了一件80块钱的“大衣”。

我当时怎么会相信一件大衣只要80块呢?收到的时候,仿佛收到了一件夹层雨衣。不开心,懒得退,一次都没穿过,就被扔掉了。像这样“便宜一点点”的观念,贯穿了我生活里的很多部分,叫外卖、打车都是这样。

有一天晚上,朋友和我分享了他最近贫瘠的物欲,他的比喻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就像一个垃圾,总想着通过买东西来改变所处的环境,却从来没有想要花钱改变,自己不是垃圾这个事实。”

我回到家,环顾四周,那些冲动买下的“替代品”对我有任何改变吗?没有。它们的结局就是成为垃圾,给环境造成负担。最后能留下来很久的,永远都是那些会带给你影响的物品。所以,我这个“像要随时走人的房间”,有着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时刻提醒我,没有给自己制造无用的负担。

最后。记得小时候,我每喝下一罐牛奶,就相信自己一定会再长高个几厘米,可以和喜欢的男生肩并肩;每多做几道数学题,就相信自己能多考几分。分数、身体、技能,那时,衡量自己是不是在成长的标准清晰可见。然而,当这些外在客观的标准不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还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还不错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吗?

所以,我很希望看到这里的你,可以思考一下,现在自己最想更新的,会是什么。可能是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可能是清晰表达意见的能力。然后去找到一个可以证明它的刻度。可能只是记下自己崩溃的次数,也可能是说话的音量——试着将它装进你的更新进度条。

就算每一次都只是小小的更新,但只要缓缓前进,更新的进度条总会走到满格的位置。你会发现,你的成长不再是后知后觉,而是有迹可循的。

对了,还想和你介绍一个新版本。

更新版本10.0

——支持“环保系统”运行。

——实现“可持续收获”、“可回收包装”等。

在每一个“更新”的坐标点里,我们总能看到更清晰的自我的轮廓,也越来越能看清,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向究竟在哪里。在一次次的更新中获取到的能量,我们也终会有一天能鼓舞到其他人。

蝴蝶说:

烟雨楼台:高三下半年每天5点半起床,凌晨从教室回寝室,教学楼里几个冲刺班还闪着台灯,独自走在漆黑的路上,以前怕鬼的我却未感到胆战心惊。因为梦想,无所畏惧。

时光微凉:

我的政史地可以考到我们班前三,可是数学和英语却是倒数,但我相信我可以,有梦隔山海,山海亦可平。加油所有高三的勇士们!

Hygge:

谢谢《破茧成蝶》,每次感觉很迷茫时都会来看看,现在依然是这样,高三了,跟不上复习进度,真的如学姐学长他们所说的一样,要好好努力,基础差就只能自己挤时间补,真的是在和时间赛跑。希望2020年可以如我所愿,加油!

猜你喜欢

音量衣柜追星
全球拍天宫 “追星”少年拍不停
实用小技巧Windows 10音量调整更智能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早秋畅想
全面管理应用程序音量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妈妈衣柜里的珊瑚橙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街头风格“入侵”衣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