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小读者
2019-11-18金佳音
金佳音
摘要:与读者互动、互通,是少儿期刊的编创者常议常新的话题。如何能让杂志成为媒介,将这一端的我们与那一端的孩子们连通起来呢?怎样讓小读者在阅读我们的杂志时,像是打开一扇小窗一般,听到我们想对他们讲的话?我们想对小读者们说的话,又怎样才能“准确投递”呢?本文在与期刊小读者的互动环节进行了思考,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少儿期刊;编读互动;编辑思考;栏目创新
1扇小窗
从事儿童书刊出版工作的人,每时每刻都不可能忘了自己的受众是谁——当我们的读者是孩子时,作为编辑的幸福感往往会倍增。但同时,我们又要时刻谨记蹲下身来,不仅要唤醒内心中未泯的童心,也要把小读者当成独立的人来尊重。
当我作为一本少儿科普杂志的主任编辑时,就策划过这样一个与小读者对谈的栏目。为了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我的情谊,给参与有奖问答的孩子们寄礼物时,我常常附上一张手写的短笺,在里面工整地写下孩子的姓名以及对他/她想说的话。做这件事是我在日常忙碌工作中相当享受的部分,甚至写下孩子姓名时,我会在头脑中想象这孩子的样子,然后像是他/她就坐在我对面聊天似的,写上感谢及祝福。我希望孩子在读短笺时也能想象我就坐在对面的情景。
后来,我们有了自己的网络店铺,有奖问答的奖品变成了购书代金券,发放这种代金券也不再通过邮寄的方式——用谁都有的手机轻轻敲几下,对方就收到了。我失去了给孩子们手写短笺的理由。
我于是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让杂志成为媒介,将这一端的我们与那一端的孩子们连通起来呢?怎样让小读者在阅读我们的杂志时,像是打开一扇小窗一般,听到我们想对他们讲的话?我们想对小读者们说的话,又怎样才能“准确投递”呢?我想到了在杂志上开辟一个栏目,专门留给想对孩子们说的话,就做成信笺的形式。
2“爱的哲学”
在杂志上开辟这样的栏目早就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只要当过小孩子的人都差不多应该知道冰心写给小读者们的那些信。那是1932年发表在《晨报》上的一些通讯。她那时候远渡重洋到美国去学习,便把沿途所见所感写成了信笺,发表在“儿童世界”专栏中。她的笔触细腻,感情真挚,还常常跟孩子们说些“掏心窝子”的话,读起来就像个亲切的大姐姐从远方寄来的家信。
很多文学类的刊物会有“卷首语”“编辑的话”等类似的栏目,但是科普刊物中类似的栏目较为少见。科普刊物一般言简意赅,以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主,自然就少一些感情色彩。可我觉得,给孩子看的科普刊物,这样的感情色彩是必须要有的。一本科普杂志理应倡导读者热爱科学,但孩子们之所以要关注科学、热爱科学,不应该仅仅是因为科学很有趣或者很有用,更多的,应该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关注,对生命、对自然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这正是一本少儿科普刊物所应该具备的感情色彩,也是我们杂志一直以来的基调。
3星系核心与多维世界
作为一本科普刊物,我们的内容非常重视“多元化”。
但是,每期杂志都有它的核心,就像一个恒星系统,无论空间内散布的是行星、矮行星,还是卫星、星系天体,它们都有一个星系核心——恒星。恒星是这个星系的引力之源。星系内各天体的构成、样貌、过去、未来,都与这颗恒星息息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也绝不止两个维度,一个结果通常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我们的生命,不止是由三个维度的空间构成,还有时间,甚至更多我们的思维所无法理解的维度。
当孩子们翻开一本杂志时,他们当然可以只是简单地浏览,或者只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者每一篇都很仔细地读过却不知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者搞清楚了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却不知道这些与他们自己有什么关系。他们大概不会意识到,这些内容之间有一个最重要的联系就是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而他们自己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4与小读者对谈
于是,这个栏目的名字就叫作《你好,小读者》。如此一来,我们每期都有了给小读者写信的机会。在信中,我们向小读者们致以问候,关注他们的状况,顺便也讲讲自己的近况、所见所感、编辑部的趣事等等,当然,还会在信中为孩子们梳理当期杂志的内容,结合新闻趣事,归纳核心主题。一方面令孩子们对当期杂志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增进了编读之间的感情。
很快,这个栏目就起到了统领全刊的作用。每一期在最初的选题策划阶段,编辑们就定好了该期杂志的核心主题,然后搜集信息、组稿,最后补充其他内容。而《你好,小读者》则在所有稿件全部完成编辑后,再总结性地编写。
每一期杂志的编写,都像是建造一栋房屋。而《你好,小读者》栏目则像是一扇小窗,我们透过小窗与小读者们对话,好让他们在进了屋子之后,知道每一个房间的用处;也让他们透过这扇小窗看看外面的风景,那是建造者们送给他们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