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美术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2019-11-18余清
余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小学美术一线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实现信息技术与美术知识的完美融合,让整个课堂变得充满趣味性,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美术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1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应用的价值
第一,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传统的美術课堂往往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整个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搜索获取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这些多元化、个性化的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第二,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之后,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具体知识内容来搜集整理更多其他资料,如画家的介绍、相关的视频、自己制作的简单科普动画等,有效补充了课本内容,同时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其积累更多美术知识[1]。
2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美术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2.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让美术课堂教学摆脱时空束缚,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例如说笔者针对山水画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练习简单的树叶画法。树叶对小学生而言较为熟悉,但若要借助于山水画的笔墨技巧来进行绘画,很多学生都觉得较为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突破难点,引导他们去联想和感受,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选择在网络上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山水名家的作品,配上优雅的音乐,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名家作品中的艺术美感,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山水画中树叶、树枝、树干的基本绘制方法,让学生理解如何下笔、用墨。随后要求他们都闭上双眼,在音乐伴奏之下慢慢回忆脑海中的树叶和树干形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感受与体验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树叶的画法,最后再让他们进行练习,起到的效果相对于过去那种单纯地讲解技法更好。与此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地调动了小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欲望,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2美术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对于小学美术绘画教学而言,借助于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呈现绘画中的不同技法和艺术特点,通过组织开展具有趣味性的绘画游戏活动来更好地调动其参与积极性,特别是针对少数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缓解其学习压力,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美术教师还应当深入挖掘信息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各种多元化的素材内容融入其中,比如说小学生喜爱的漫画、卡通人物,一些时下流行的音乐元素,还能够下载一些和知识点相关的动画视频等,将美术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另外还能够开发网络课程,设置网络平台,将学生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平台中,其他同学可以观看和点评,指导小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来搜集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美术知识,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内容,确保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2]。
2.3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培养小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属于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为学生展示著名的美术作品,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讲解,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例如使用多媒体工具把马奈的经典作品《吹笛男孩》、《奥林匹亚》呈现在学生眼前,和学生一起对作品展开分析,体会其艺术特点。同时还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名画利用多媒体放大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教材中的讲解自己去欣赏和感悟,体会作品中的美感。又如在和学生一起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把这幅画投影在学生面前,又给学生播放了提前制作好的关于梵高生平简介和这幅画创作故事的动画短片,让学生了解作品诞生的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真正感受这幅画的艺术内涵,促进小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让美术课堂更加丰富,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不断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创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尽可能的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顾莉.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9(04):75-76.
[2]唐慧.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