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在大学体育课堂中应用的可行性

2019-11-18杨小威

赢未来 2019年18期
关键词:功能性人体动作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来探讨“功能性训练”进入大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从而使其得到进一步推广。通过查阅资料及访谈发现,“功能性训练”概念被大部分体育教师及体育院校所了解,但非体育类学生对此概念知之甚少。由于传入我国时间较短,大多数人对其认识不足。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对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及应用做讨论,从而探讨功能性训练在大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大学体育

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剧来看,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已得到遏制,但情况不容乐观,还需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培养强身健体意识。学生出现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样化的,目前大学生都是90后00后,大都是独子,家庭溺爱,再加上学业上的竞争日益巨大,没有时间运动。另外日新月异的经济、科技、文化,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游戏成为低门槛高体验性的一项娱乐活动,也极大的冲击了学生坚持运动的想法。由于体育课时量少,学生的运动大多数是自发组织的,无指导教师的训练,反观体育课堂的教学还都是以跑跳、低难度武术、三大球由于场地原因开展没有田径项目广泛,而田径项目的长期性、积累性以及劳累性让学生难以坚持下去,本文就功能性训练的便捷性,动作模式多样性,锻炼效果的全面性去讨论高校课堂中引入功能呢个行训练的可行性。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讨论功能性训练在大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可行性。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各个学术网站搜索去解读功能性训练,从而探讨功能性训练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2.2访谈法

通过邮件交流,见面会谈、讨论的方式向有经验的研究人员,教练了解功能性训练的内涵、外延并讨论功能性训练进入高校课堂的实际意义。

2研究结果和分析

2.1功能性训练的定义

(1)功能性训练在美国医学界被定义为:所有功能性训练形式都包括运动链和运动三维平面中的加速、稳定和减速的动作。

(2)维基百科中提到“功能训练”说法为:用以提升人体在生活和各种运动的一种身体训练。

(3)运动竞技领域的相关学者把它总结为:它是一种身体基本姿态和机体动作模式,通过人体各项素质的配合以优化人体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动力链、恢复与再生等方面进行优化,达到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体系。

综上所述,功能训练就是一种恢复机体功能,提高人体对自身机体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人体运动水平的一种训练手法。

2.2功能性训练应用到大学体育课堂中的可行性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功能性训练的效果已经在实际运用中被验证,美国作为身体功能性训练的起源国,已经被普遍运用到运动训练的各个领域,包括健身等一些大众性运动也开展较为广泛。它把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运动要素整合在一起,通过动作模式来提高动力输出的连续稳定,以提高人体运动机能。它的最基本的用处就是为运动员发挥更好的运动成績做准备,并且能减少甚至避免损伤。功能性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进入高校体育课堂有很大的优势:

(1)功能性训练有科学完整的评定标准FMS(功能性动作筛查)。简单易行,一共七个动作,这七个测试用简单的动作来测试人体运动的对称性、动力链的强弱以及人体活动的局限性,可以通过测试找到问题所在,进行针对性训练,并且可以针对弱项进行训练,并且预防运动损伤,提高人体运动能力。

(2)人体进行的各种动作,包括竞技体育中的复杂动作都是人体功能激发的结果,也就是功能性动作的连接,这些动作都是由简单的屈、伸、推、拉、旋转等动作完成,都是多个平面进行的身体动作,而功能性训练正是以不同的动作模式协调各个平面内的身体动作,形成完整的动力链。另外,四肢的力量需要躯干的传导与稳定才能有效的做功,这就牵扯到核心力量的稳定能力,而功能性训练中,核心力量是重中之重,这样就让人体的动力链真正的完整起来,提高运动水平。

(3)最重要的一点是,功能性训练有自己独特的热身形式(泡沫轴),比起跑步、开合跳等其他热身形式更加吸引学生,而且动作模式多而易学,教学动作清晰明了,学生易于掌握,并且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在寝室或者空地就能完成。而大学体育,特别是公共体育中就需要这种运动方式去刺激学生机体的运动能力,方便学生在课外练习,便于学生养成经常运动的好习惯。

3结语

功能性训练被我国绝大多数体育人所接受是不无道理的,它在一些方面弥补了竞赛训练的不足,并且以动作模式简单固定吸引了大部分喜爱健身的运动人士。它全新的健身理念训练是为了更高效、高质量的生活,在运动训练中结合运动康复使训练更加安全、可靠和稳定。所以非常适合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运用到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格瑞·库克.竞技运动中的身体平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87.

[2]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5):105-110.

[3]冯建军,袁建国.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9(11):58-62.

作者简介:杨小威(1989.12-)男,安徽阜阳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田径。

猜你喜欢

功能性人体动作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