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019-11-18王桂珍
王桂珍
摘要: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小学数学减压增效目标与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主要途径,更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科学精神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单介绍了小学数学老师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环节的必要性,为实现小学数学40分钟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化而提出一些新建议与新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老师依次讲解数学教材知识点为主,传统僵硬的教学方法、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及单一僵硬的学生评价标准等加剧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整体下降,促使老师从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调整教学目标等方式来打造数学高效课堂,为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1精心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老师应重视课前备课,主动学习课前备课基本方法与技巧,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考试大纲以及新课改教学任务等,在优化设置学校数学教学资源与结合小学生个性化发展诉求等基础上来创新课堂教学方案,根据数学知识点特征、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等来选择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结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来推测小學生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反思课堂教学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以此为基础来调整完善教学方案。
2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老师应准确把握数学教材内容中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利用教学道具、生活常见事物等创设逼真形象的生活教学情境,缓解小学生对数学知识陌生感与抵触情绪的同时,也实现了数学知识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的转变,同时,老师以小学生生活学习经验为契机来讲解数学知识,帮助小学生快速学习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布置实践探究类作业的方式来强化小学生数学实践意识,加快了小学生数学知识迁移与内化速度。
3巧用课堂提问教学法
老师在结合小学生注意力与记忆力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创设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吻合的课堂问题,以3-5个问题为佳,问题过少或过多都容易降低课堂提问教学法运用效果,同时,老师设计问题还应坚持循序渐进、难易结合的基本原则,适当的增加开放探究性较强的问题,鼓励小学生自主思考与回答问题,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另外,老师还应明确不同问题的教学目标,推测小学生的答案,与小学生共同分析判断其答案对错性,通过与小学生分析其错误解题思路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明确其理解错误的数学定义概念,锻炼小学生自我反思与逆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延伸性与共享性。最后,老师还应准确把握课堂提问契机,当小学生出现课堂学习注意力分散、学习激情下降以及身心疲惫等情况时,老师可以利用新颖有趣的课堂提问来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
4巧用合作学习法
老师利用数学小测试了解小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并在结合小学生性格特征、数学学习活动具体表现以及兴趣爱好等来将班级内所有小学生划分为基础、普通、拓展三个等级,数学测试成绩较差、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完成率较低的基础组小学生以学习数学教材基础知识为主,数学测试成绩一般但能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普通组小学生则在准确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习难度适中的数学教材延伸知识,数学测试成绩较好、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拓展组小学生则可以学习研究教材外之外的难度更大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将小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兴趣小组,小组成员人数以3-5人为佳,既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老师提出的话题,让小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理解数学知识与纠正错误数学理念,也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实践任务,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共同完成数学课后作业,鼓励小学生互帮互助,解答彼此的学习困惑,从而实现了小组成员数学综合能力的共同提升[2]。
5创新数学实践教学活动
老师应加强游戏与数学知识的融合性,创设兼具灵活有趣、教育价值的课堂小游戏,比如,数字填写游戏、九宫格数独游戏等等,另外,老师也可以组织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辩论赛、数学小实验等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更多数学实践平台,让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激发了小学生数学学习潜能,共同提升了小学生数学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
6结语
正视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认识到创新教学环节对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意义,提高老师课前备课质量,灵活运用课堂提问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法,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手段,在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锻炼了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为实现小学生数学能力以及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志国,淳灿飞,杨曼,黄艳艳.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神州(上旬刊),2011,(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