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课堂与学生,彰显数学本质
2019-11-18肖巧灵
肖巧灵
摘要:在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把课堂让位给学生,为学生留足探究空间、操作时间与释疑机会,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充分且有效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提升见识,发展核心素养,彰显数学本质。
关键词:课堂;让位;学生;数学本质
1为什么要把课堂让位给学生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勇敢地“让位”,勇敢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勇敢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何才能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优化教学设计,把空间让位给学生,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
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学设计是能否顺利完成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优化后的教学设计更是教师实现课堂让位的有力保证。只有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让位才不是空谈,课堂才有更大的弹性空间。由此,教师便可在课堂中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在大问题的指引下,有效地、从容地开展自主学习,并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下面以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打电话》的拓展内容“神奇的数”的教学设计流程为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传话》游戏,好不好?
游戏要求:
(1)请一名同学作为谣言传播者,把一个不真实的信息尽快传给自己组的每个同学,每分钟传播给1人。
(2)听老师指令。老师说第1分钟,你就开始传播,说第二分钟,再继续传播......
师:同学们,刚才谣言传播的路径是怎样的?如果谣言继续传播下去,第20分钟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新知道这个谣言?
这样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找准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用最简洁、生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迅速投入本课重点问题的探究中,设计简单却留给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教师大胆让位,鼓励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获得的知识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最后在思辨中优化方法,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
3搭建合作机制,把时间让位与学生,给学生深度操作交流的平台
动手操作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本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位课堂,留足学生动手操作时间,让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再次根据学生动态生成或疑惑不解的资源设计问题,让学生再次操作,修正错误,真正地理解知识的本质。
4实现生生交流,把话语权让位给学生,给学生留足深度思辨机会
留足思辨机会,可以探寻并获得学生的知识盲点和模糊点,进而有针对性地释疑。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和特点,多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在充分地思辨中深刻理解知识。
再次以“神奇的数”为例,拓展应用,归纳升华。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扩增变化规律,继续研究第20分钟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新知道这个谣言呢?
研学要求:
(1)同桌合作,完成上面的表格。(可用计算器,一算一记)
(2)小组研究完成后集体交流:你们是怎么算下去的?
(3)小组讨论:从左往右观察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前面部分:变化比较缓慢;后面部分:变化比较剧烈)
师:如果谣言继续传播下去,猜一猜:第30分钟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新知道这个谣言?(五亿三千六百八十七万零九百一十二人,即:536870912人)
至此,学生发出了一阵阵“哇哇”声,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们哇什么呀?有什么问题吗?”这样,课堂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次质疑、释疑的机会,学生在宽松氛围中兴趣盎然地进行语言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这样的思辨机会让学生充分建模后,再次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知识的本质。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以生为本,并在简约的教学框架下,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从容的状态下,充分探究、合作思辨,从对知识的懵懂逐渐地过渡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最终抵达数学本质。
参考文献
[1]程秀华.让学生成為学习的主人——课改故事[J].科教文汇,2011.
[2]邓爱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3,000(035):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