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点情思

2019-11-18孙志敏

丝路视野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思

孙志敏

摘 要:黄仲则,又名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黄仲则4岁丧父,年少家境贫苦,但恶劣的环境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少年时期就学有所成,所作诗词远负盛名。黄仲则一生都在为家庭与生活奔波劳碌,但怀才不遇,后来授予县丞之位,却在贫病交加中客死异乡。因为其诗词犀利又透露辛酸,被称为“毗陵七子”之一。诗词大多有李白诗词的影子,有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感,也有众醉独醒的情怀,其诗富有特色,尤其是七言诗更为朗朗上口,其著有《两当轩全集》。

关键词:黄仲则 情思 苦闷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这首诗是黄仲则早期的作品,据传此诗作于诗人19岁时,年少的黄仲则与姑母的侍女情投意合,他们相互约定厮守终身,但无可奈何,这份情最终成了悲剧。命运没有垂怜这两位两情相悦的年轻人,黄仲则一生都是在孤苦无依颠沛流离中度过,在黄仲则35岁时,正值年盛时期,在困顿中客死他乡。而黄仲则思念一生的初恋,在最好的年华里,草草地被卖进了官员府邸做了歌姬,后来又卖给了盐商,从此有情人天涯各别离。

初读此诗,诗中诗人表露的点点相思之情扑面而来,再读此诗,诗中辗转反侧的相思更显得黯然惨淡,引起共鸣,不经与作者一同悲上心头,黯然神伤。

一、静寂无声的相思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首联中,诗人坐在木桂树搭建的堂屋中,夜色已晚,堂屋静寂无声,只听见报更的更漏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在漫漫长夜中,变成了哀怨而又绵长的呜咽声。诗人内心定是烦闷的,被这滴滴答答的更漏声音搅乱了心绪,他想到了遥远异乡的恋人,诗人虽然与恋人相隔两地,但是同心合意。萧瑟的秋天夜晚,也难以抑制两颗心互相思念的情愫。诗人与恋人互相思念之情,通过诗人想象的方式,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枷锁,将两颗互相依偎契合的心意浓缩在“一种秋怀两地知”诗句中。

二、难以道说的感慨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颔联中,诗人所处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或许是秋夜难耐,诗人从堂屋走到园中,抬头仰望星空,秋天夜晚繁星点点,又令诗人想起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每年牛郎织女尚能在七夕佳节相聚一次,而如今在风露中伫立多时的诗人,到底是为了谁呢?“羡”一词不仅说明诗人内心羡慕牛郎织女在七夕的相会,而且也反映出诗人难以道说的内心情感。接着一句反问,表现出诗人的无可奈何与沉甸甸的相思之情。此时,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人在月夜下的剪影:凝眉紧促,抬头望天,默默无言,衣服沾上了露水,一个多愁善感并且痴情的形象栩栩如生。

三、挥之不去的愁绪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颈联中,诗人内心不断挣扎徘徊,像莲子一般藏着苦涩的心,愁绪像春蚕的丝剪不断理还乱。诗句在此联中连续使用了两个比喻手法,春蚕吐丝,一层又一层包裹着自己,诗人正如春蚕般,厚厚重重的思念之情也将他层层包围着,颈联描写他内心苦涩的相思之情与哀愁。这部分并非是诗人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而是触景深情,由羡慕牛郎织女相会而发出的感叹,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内心说不出的苦闷,挥之不去的愁绪像是枷锁牢牢地禁锢着诗人的内心,萦绕在诗人心头。

四、深沉执着的追求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尾联,是诗词的升华,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诗人希望上蒼能让他与幽兰一同衰谢,哪怕是与兰草一起枯萎在泥土中,再无了却这份缠绵缱绻的相思之情。尾联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沉而又执着的追求,让人读着为之动容。诗人预感到再无与恋人相见的可能,他几乎是用呐喊的声音再向上苍祈求。诗人觉得自己的感情希望少绝望多,但是也挡不住诗人对爱情的真诚礼赞。

爱情,从来都是古代诗词创作的永恒话题,每个朝代,对于爱情的表达都有不同的韵味。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擅长用朴实无华的词语来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与相思之情,甚少有华丽辞藻与修辞手法,但是也正是朴实无华的诗词开启了描绘爱情的先河。唐代,因为推崇诗歌,此时的诗歌对于爱情的宣扬不再是含蓄的,爱情诗歌语言中,不断出现了各种修辞手法与丰富的辞藻,为诗歌增添了不少色彩。晚唐时期的诗人作诗常常带有时代特色与个人特色,例如李商隐,李商隐作诗构思新颖,忧愁时常在诗中表露。黄仲则早期的作品《秋夕》也能些许看到李商隐的风格笔调,例如《秋夕》开头描写的“桂堂”,一眼就能联想到李商隐的诗《无题》中的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不管是“莲子苦”还是“春蚕丝”,也能联想到李商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尾联中,诗人情感色彩较为沉重,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深沉而又悲观,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真挚的追求。

意象,常常出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的诗人往往会在不同的诗词中反复使用同一种意象,这并不意味着意象与诗人所作诗没有独特的关联,反而反复使用的意象成了诗人个性标签,例如我们所熟悉的诗人陶渊明与菊,李白与月。这些伟大的诗人创造的意象与诗词互为一体,让诗歌有了生命力,意象与诗词的相互结合,让这些诗词悠扬千年而不断,这些都深深形成了诗人独特的文化烙印,也成功展现诗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蕴。黄仲则也擅长在诗中使用意象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篇《秋夕》也不例外。在该诗中,包含了时间意象、气象意象,动物意象、植物意象等多种实体意象,虽然都是常见的意象,但是也反映除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秋”“风露”这两个意象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属于悲凉和凄冷的意象。“莲子”“春蚕”更是表现出了痛苦意象。黄仲则年少时期负有盛名,九岁时就能写出浑然天成的佳句,但黄仲则的负有盛名与潦倒失意并行着,写此诗时,与恋人的分离影响着黄仲则的内心情感世界,所以寂寞凄冷的秋意象是黄仲则最爱的。其实,在许多大文豪的笔下,秋意象常常是恬淡的,秋是收获的季节,稻麦收割,仓库丰足,蟹肥膏美,让人如痴如醉,所以许多诗人讴歌了秋季,例如白居易笔下的秋,就是平静而又温暖。但秋季到来,也意味着万物凋落,凌冬将至,极易让人联想到萧瑟的情境,不经让人感慨并且开始悲秋起来。

情感,是古代诗词最具有内涵的、最重要的内容。古代诗当中,大多数诗人常常通过景物间接抒发情感。黄仲则在此诗中也正是通过借景抒情,逐渐展示了他的思想情感,强烈的感情引起读者共鸣。“羡尔女牛逢隔岁”,抬头凝望星空,牛郎织女的故事让诗人羡慕,含蓄曲折地表达出了诗人的相思情感,“判逐幽兰共颓化”更是鲜明强烈地呐喊出了诗人的心声,一腔痴情的形象,跃然纸上。

黄仲则的诗常常抒发着忧伤愁苦之情,这也与其自身的人生遭遇有关,年少成名,再至失落失意,最后颠沛流离。诗歌对于黄仲则来说,不再是简单用以谋生工具,而是内心世界的寄托,心灵孤寂时的排解。由于独特的才华与奇特的身世遭遇,赋予了黄仲则诗歌独特的个人风格和魅力。该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运用了多个意象。诗中的多个意象让整首诗富有了生命力,“秋怀”“风露”“莲子”“春蚕”等,这些意象都有着共同的情感基调,让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思,也将诗人的悲凉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一个赤子对内心情感世界的尊重。

《秋夕》这首诗,从诗人淡淡笔墨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相思煎熬,古人常说,语浅情深,语淡味浓,黄仲则的此诗就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武凤梅.试论黄景仁的性情对其诗歌的影响[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张雨.浅论黄景仁绝句的格律体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3]刘雄.黄景仁诗与李白诗之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猜你喜欢

情思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飘落的情思(局部)
读陈毅元帅《梅岭三章》
月夜情思
庄稼情思
凤凰精选
十月情思
归来
一时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