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的礼物
2019-11-18丹若
丹若
作为一种疾病,“佝偻”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庄子·达生》中。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历数了佝偻病的4种症状:骨颅候(方颅)、匈填候(鸡胸、串珠肋)、齿不生候(出牙晚)数岁不能走候(行走障碍)。明代医家鲁伯嗣在其《婴童百问·二十六问》对其做了“五软”的概述:头软、项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佝偻病曾遍布全球各地,但一直病因不明。因在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非常普遍,该病在当时亦被称为“英国病”。
阳光驱散佝偻病的阴霾
18世纪,引领世界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在首都伦敦充满现代气息的街巷里,却到处可见鸡胸、罗圈腿的孩子。当时的医学界认为,佝偻病主要是钙质摄入不足造成的,也有人认为该病具有遗传性。由于贫民区患佝偻病的儿童非常多,甚至有人认为它与居住环境的卫生条件有关。
直到1890年,英国医生帕姆观察到一个现象:哪里阳光充足,哪里佝偻病就少;反之,哪里阳光少,哪里佝偻病就多。
面对这一发现,再回望从前,一切谜团似乎都能解开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就使得很多女性在生产之后便不得不出去工作,婴儿只能以代乳品为主要食物,这使得婴儿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减少。工业发展带来的高楼林立和烟雾遮挡了阳光,伦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雾都”,这使得孩子们失去了很多沐浴阳光的机会。工业城市兴起之时,也恰是佝偻病“壮大”之期。当时的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中约有1/3的儿童罹患佝偻病,因此佝偻病一度被称为“英国病”。
1913年,美国科学家埃尔默·麦克勒姆和英国医生爱德华·梅兰比发现鱼肝油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他们两人都在鱼肝油中发现了维生素A,于是认定是维生素A或其协同因子发挥了作用。1922年,麦克勒姆发现,通过加热、氧化等方法将维生素A进行破坏后,鱼肝油仍然具有防治佝偻病的效力,这说明鱼肝油中还存在另外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才是真正能对付佝偻病的“枪弹”。因为它是第四种被发现的维生素,因而被命名为“维生素D”。
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够经由皮肤将体内的7-脱氢胆固醇合成为维生素D。从此,维生素D有了“阳光维生素”的美誉。
人体获取维生素D的来源
维生素D有两个来源,一是外源性,即依靠食物来源;二是内源性,即通过阳光照射由人体皮肤产生。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5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食物来源中,植物性食物如蘑菇、蕈类含有维生素D2,动物性食物中则含有维生素D3,在鱼肝油和鱼油中含量最为丰富。其次,维生素D在鸡蛋、牛肉、黄油和咸水鱼如鲱鱼、鲑鱼、沙丁鱼中含量相对较高。牛乳和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蔬菜、谷物和水果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
维生素D的内源性来源,其实就是来自于阳光。虽然1400多年前的先人们不可能知道维生素D,但《诸病源候论》还是提出了“数日见风”的预防措施,并指出“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密”。可见,我国古代医家已认识到户外活动少、日光不足均可影响和削弱体质。
接触阳光时,发生自然改变的胆固醇会出现在皮肤细胞中。尤其是暴露于阳光中的中波紫外线(UVB)下,皮和真皮内所含的7-脱氢胆固醇就会形成前维生素D3,然后转变为维生素D3,再通过血液传输到肝脏和肾脏,被进一步改变为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也叫作骨化三醇。维生素D与阳光相互合作帮助身体行使许多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骨头和牙齿的健康。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储存于身体脂肪中,一旦身体需要,就会被释放出来。所以,孩子每天晒太阳1~2小时就可以满足维生素D合成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照到皮肤上,如果皮肤被衣物遮挡或者隔着玻璃晒太阳,都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作为成人,只要皮肤每周两到三次暴露于阳光中,并持续15分钟,身体就会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
北欧国家的儿童曾经深受佝偻病之苦,因为这里纬度高,天气寒冷,白天的时间很短,阳光照射不足。所以在北欧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即便是冬天,只要阳光好,家长们就会带着孩子到户外晒太阳;春天来临时,白天时长了,阳光也强烈了,经常会看到一家老小在公园里、屋顶上脱去衣服进行日光浴。
作用广泛的“阳光维生素”
长期以来,维生素D只被当作一种与骨骼健康有关的营养素,但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它的作用非常广泛。
维生素D有利于心脏健康
意大利科學家对将近1500名心脏病人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进行了检测,发现病人中缺乏维生素D的占70%。英国专家认为,苏格兰地区心脏病之所以发病率高,主要是因为日光微弱。数据显示,由于阳光不足,加上从10月到来年3月白天时间短,60%的英国人在冬季结束前都会出现血压不稳的情况。
维生素D有助于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发现,维生素D在帮助患有营养不良症的儿童增加体重和促进大脑发育方面有显著作用。他们在巴基斯坦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患有营养不良症的儿童在服用高剂量维生素D后,不仅体重增加明显,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发育延迟的现象也显著减少。这是首次在人体临床试验中验证维生素D对大脑发育的影响。该结果印证了此前科学界认为维生素D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的理论。
维生素D有助减肥
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在同一年龄段的妇女中,缺乏维生素D的人的体质指数(BMI)比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妇女平均高3.4。体质指数是评价18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其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超重界限值为BMI≥25,肥胖前状态为25.0~29.9;我国提出的超重界限值为24.0~27.9,肥胖为BMI≥28。
此前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是身体制造“瘦素”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瘦素又称“脂肪抑制素”,肥胖人群中有95%以上的人存在内源性瘦素缺乏和瘦素抵抗。
前不久,英国公共卫生部建议,每个英国人在秋冬季节都应该补充维生素D,以抵消日照的不足。这一建议源于最近发表在《儿童肥胖》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患有维生素D缺乏症的孕妇更容易生育患肥胖症的儿童。
补充维生素D对于胖孩儿减肥也很有帮助。希腊科学家选取232名肥胖儿童参与试验,其中117个孩子每天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胶囊,另外115人服用安慰剂。一年后,研究人员发现,吃维生素D的一组儿童体重减轻,体脂率降低,胆固醇水平比安慰剂组的孩子更正常。
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缺乏维生素D的人罹患早老性痴呆症的风险要比普通人大得多。
英国埃克斯特大学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D的老人较一般人患脑退化症的概率要比普通人高出五成;严重缺乏维生素D的老人,患脑退化症的风险会增加125%。如果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患者的行为能力会有明显改善。
维生素D可以改善情绪
针对维生素D缺乏症与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关联,科学家研究发现,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的孕妇减少了孕后期易出现的精神问题和产后抑郁症的风险,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的女性在补充维生素D后病情有所好转。科学家认为,原因可能是维生素D能改善血清素水平,而后者对改善睡眠、带来愉悦感非常重要。
其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天气晴朗时人的心情也很舒爽,阴天下雨时人的内心也会有些许压抑。皮肤暴露于阳光下时会释放出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可帮助大脑释放5-羟色胺,也就是血清素,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让人感觉心情愉悦。
维生素D有助于避免类风湿关节炎发作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它会导致全身炎症、关节损伤和剧烈疼痛。尽管维生素D不能逆转这种病,但研究发现,保持足够高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带来的疼痛和僵硬,并可能有助于避免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的发作。
维生素D不是营养品
据最新数据统计,全球约有10亿人缺乏维生素D。在我国,城市育龄妇女中,只有15.1%维生素D营养状况正常。由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人们在室内滞留的时间越来越多,即便出去,也总是用防晒霜、遮阳伞将自己全面武装起来。还有一些人为了美而选择素食,导致脂溶性的维生素D摄入减少。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也会减弱,因此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与日俱增,因此补充维生素D非常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维生素D多多益善,维生素D是营养素,不是营养品,更不是营养药服用过量会产生严重的健康问题。
有一对夫妻多方求医后终于有了可爱的儿子,出院时医生嘱咐他们要给孩子每天补充一滴鱼肝油。夫妻两人每天认真地给孩子喂鱼肝油。鱼肝油是用滴管喂的,多少才是一滴呢?他们觉得鱼肝油是营养药,就想当然地每天喂孩子一滴管。开始时,孩子总爱哭闹,两人并未在意,待孩子7个月大时,不仅更加爱哭闹,还不爱吃奶。医生检查发现,孩子的肾、肝、脾已严重损坏。医生告知他们,这是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D导致的中毒,因为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能够在体内蓄积,如果连续每天吃浓缩魚肝油30滴以上超过3个月,或者一次注射过量的维生素D,就可能会发生维生素D中毒。
由于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医生也无力回天,这个孩子不幸夭亡。更不幸的是,这样的例子并非个案。现在有很多人出国旅游时不忘抢购“维生素D药片”。有位女士被查出缺乏维生素D,出国旅游时买回了大量的维生素服用,再次体检时,医生发现其体内的维生素D已达到200纳克/毫升,这已是中毒的剂量。同时,维生素D还关乎血液中的钙磷浓度,一旦过量不仅会导致血管钙化,还可能危害心脏健康。
那么,补充维生素D最安全最便捷的方式是什么呢?
前文说过,维生素D有两种来源,人体内90%的维生素D是经过阳光照射皮肤而生成的,只有约10%来自食物。世界著名的营养生化学专家柯林·坎贝尔在其著作《救命饮食》中说:“维生素D最好的天然来源是通过身体暴露于阳光和全谱光线中自主生成。”
阳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廉价的营养品,但愿我们不要辜负了它!
【责任编辑】张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