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及影响

2019-11-18李冬雪

世纪桥 2019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人民习近平

李冬雪

【摘 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而逐步深化和不断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着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其时代特征。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新思想的形成、新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新时代全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目标导向。

【关键词】习近平;社会主要矛盾;人民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9-0044-03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历程

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党科学判断国情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前提,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主要讨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而,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从提出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已经有36个年头,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见,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再是中国的现实,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发展,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际地位也得到显著提升,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需要一个民主、公平、正义、法治的社会环境。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渐突出,这已然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要障碍。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内涵

社会主要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着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其时代特征。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来说,“需求”指的是人民需求,“供给”指的是社會生产,随着我国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对其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发展问题也发生了改变,发展中的不平衡指的是领域失衡,不充分则指发展的质量问题。人民的需求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上升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生产的主要问题也不再是落后,而是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可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大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一)人民需求的改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40多年的奋斗,国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不再专注于吃饱穿暖的问题,转而开始考虑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享受生活,追求生活中的乐趣,改变了以往的生活观念。可见,在新时代,人们开始既要求数量上的满足,又要追求质量上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这一需求的转变促使供给侧结构要不断进行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调整经济结构,使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创新优势等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更高,不再仅局限于衣食住行等问题,对“非物质”的需求日益突出,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其权利意识、主体意识、法律意识等都越发的强烈,这表明人们开始追求自身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伴随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在实现了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开始更多关注社会生活方面的需求,比如公共资源的利用、公共服务的完善、公共安全的维护等,尤其是最近这几年,人们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涨,对社会良好秩序的维护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也愈发强烈,发展需要绿水青山,老百姓同样需要绿水青山。

4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沿着改革开放这条道路不断前进,一直以造福人民为工作的基点,用实践充分证明了人民普遍受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好民生的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凸显出“人民”这两个字的分量。如今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同时,人们的需求也在改变。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社会生产力的就要符合更高的发展要求。

(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在我国高速发展的背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凸显,这也反映出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积极规划当前发展格局,应对生产状况中比较突出的结构性问题。

从社会角度来看,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直是党和国家重视的热点问题。从城乡发展格局上来看,乡村的发展和居民的收入分配较城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区域之间来看,在过去40年的发展进程中,国家把工业和改革开放的重心放在了东部地区,东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当前,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集中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的配置上面。在教育方面存在着上学难,教学质量低下,教育投资短缺等问题;在医疗方面主要是医疗设备的不健全,医疗机构办事效率低下,医疗技术缺乏创新;从社会保障来看,农村和城市,西部和东部的差距还很大,包括交通、信息、就业、养老等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政治和文化层面,最突出地表现就是权利意识的缺乏、政治权利的及时保障、文化生活的交流。对于农村及边远地区,国家一直在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和政治权利,积极进行文化交流,丰富文化生活,但是与发达的城市相比,他们在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完善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发展角度来看,“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上,“不充分”主要表现为能源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发挥出科技创新的巨大潜力。首先,产业结构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本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产业化农业的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缺乏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完善的管理体制,同时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一直处于低端发展水平。在制造业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水平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创新的关键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足以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不充分性。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发展较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制造业,但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不强,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使其劳动生产率一直低于制造业。其次,从需求结构上来看表现为投资、消费、出口的失衡。近年来我国出口依存度有所下降,但是较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很高,我国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驾“马车”,但是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依然增长缓慢,相比之下,投资占GDP的比重却居高不下,这说明消费与投资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再次,从市场竞争结构上来看,主要表现为我国市场竞争主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占据着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在地区分布方面却存在着东西部失衡的问题,在资源调配、技术创新和人才储备、企业管理经验等方面存在着不充分性,其总体竞争实力不够强大,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本国市场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未能充分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需要。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较量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的对抗,我国要想在世界的舞台上站稳脚步,立于不败之地,在科技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必须要加快科技的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努力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刻影响

我国已经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坚持从历史角度和全球视野来观察问题,使其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更加关注人的全方位發展和社会的整体性进步。

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新思想的形成、新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其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党和国家更加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和满足人民需求,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提出,实事求是的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这表明全党仍然要把发展摆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党和国家必须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保持先进思维,采取时效办法,持续推动社会生产的向前发展。

从实践上来说,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我国新时代全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目标导向。新矛盾的提出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的经验教训,又顺应了本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准确把握。每一项重大理论的提出都是开启新阶段的思想基础,“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证明其合理性,在实践中解决其中的发展问题。

从世界范围上说,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又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导向,为世界上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指出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内涵。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一次在世界面前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可行性、价值性,中国的发展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和价值。但是,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的路还很长,必须要时刻保持民族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紧紧握住本国的话语权,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总体上反映出我国现在的发展水平,以及我国发展的整个状况。回顾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的发展之路,不难发现,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才有了今天令全世界为之叹服的成就和地位。新时代,我们必须要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特点,创新全方位发展模式,着力解决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5.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7.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1.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标题党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