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哥哥竟是二郎神
2019-11-18蔡辉
读书文摘 2019年11期
蔡辉
哪吒在明代之前均写为那吒,源于梵语Nata。一般认为,哪吒来自印度,是佛教中三面八臂 (一说六臂) 鬼王,乃四大天王之一毗沙门天王 (有时也称为多闻天王) 的三儿子。
传说毗沙门天王有91个儿子,只有二儿子独健 (二郎神的原型) 和三儿子哪吒 (也有说法称哪吒是独健的侄子) 较著名。
这里存在两个翻译问题:首先,毗沙门天王的“门”字是中文译者加上去的,致后代产生误会;其次,哪吒的名字很难读,因古代汉语分“文读”和“白读”,前者在读书人中通用,后者则风行市井,二者发音不一样,哪吒二字用“文读”,则与梵文相近,用“白讀”,则十分拗口。
哪吒的中文记录出现在唐代,此前无载。唐宋两代,哪吒的名字又被记为那吒俱伐罗、那罗鸠婆、那巧矩韈啰、那巧俱钵啰、那挚等,但他的故事与后来传说已有重叠处:
首先,哪吒确曾剔肉还父母。即“那吒太子拆肉还母、拆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通,为父母说法”,但属主动行为,并非被迫。其二,三头六臂。其三,少年形象。据唐代郑处晦记:“道宣律师 (即释道宣) 尝夜行道,临堦失足,有人捧承之。顾见一少年,问曰:‘弟子何人?少年曰:‘某非常人,毗沙太子哪吒太子也。”其四,喜欢和龙较劲。即“调伏阿修罗众,及一切天龙之众”,被认为可以对抗旱涝之灾。
(选自《北京晚报》2019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