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引发的思考及应对策略
2019-11-18刘洪作曹思敏
刘洪作 曹思敏
摘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学校园信贷业务逐步推荐开,同时一些监管弊端也显现出来,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十分不利的,为此本文主要分析这些校园贷乱象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做好网贷行业规范自律,明确了监督管理职责,引入正规合法的校园网贷机构等相关措施,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网贷,树立科学健康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 校园网贷 网络贷款 整治乱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一些网络机构将贷款业务拓展到各大高校,大学生的校园贷款业务一度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大学生大部分收入依靠父母,无收入来源或收入有限,网上贷款平台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其特殊的资金缺口。但是,一些不良的网贷公司只追求自身利益,使用虚假宣传、高利润借贷、通过聘请学生代理、降低门槛等方式,进行违法违规的校园信贷业务,引导大学生过度消费,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通过暴力胁迫等非法手段收取欠款,如“裸条”抵押,导致多起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甚至自杀。因此,校园网络贷款混乱的管理和校园网络贷款行为的规范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高校网络贷款的问题
(一)诱导消费,降低门槛,虚假宣传
高校是学生学习的一片净土,但近几年高校校园成为各类金融服务触角延伸的一片沃土。据《2017年大学生分期消費行为数据报告》显示,这一群体接受网络新事物程度相当高,在2015年,全国近875万名在校大学生尝试过互联网理财、P2P或分期产品,2017年,近61%的倾向选择分期或网贷消费,其中分期消费用户订单量占总订单量70%之多。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针对大学生这个尚未过多接触社会,金融防范风险意识相对较弱的特殊群体,向高校拓展业务,通过校园广告、传单、小卡片、“牛皮癣”、拉人头等方式发布传播和推广,有些宣传无需抵押,以快速放贷等方式在校园开展网络贷款,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在需求诱惑和虚假宣传的双重刺激下,很容易拿青春赌明天。
(二)明目众多,收费复杂,变相高利
校园贷能够在校园内得到发展,相当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心理,作为一个缺乏稳定收入来源,无独立经济能力,而消费需求旺盛的群体,在信用消费、提前消费的意识下,分期和网贷消费帮助学生解决了高额一次付清和入不敷出的消费情况。部分不良网贷公司针对学生消费行为常态,推出大学生“求职贷”、“培训贷”、“精英贷”、“佳丽贷”、“轻松贷”等信贷方式分的校园网贷业务,利用学生攀比及不愿公开的心理,除收取利息,还添加不合理条款,如贷款实际过程中将手续费直接通过贷款本金扣减,严苛的还款方式、期限和罚金,以及不合理的服务费和催收费,一旦学生发生逾期行为,就面临高额罚金、滞纳金和催收费,学生往往在偿还本金后仍面临巨额不合理费用。因此,这种带有严重误导倾向性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刻意隐瞒实际网贷利率的欺骗行为,使他们必须拆除东墙以弥补西墙,增加新的债务以偿还旧债,本金和利息滚动越来越多,最终导致陷入“连环贷款”的陷阱。
(三)假借名头,偷换概念,违规经营
部分不良网贷公司,假借名头为公司背书,例如印制国微、国家领导人照片、某国际、某海峡协会招牌,某专家、某名人、某明星、某政府部门文件、某宝、某信合作单位、某部门协会给予的奖章,将公司包装“高、大、上”。采用欺骗和隐蔽的方式,隐瞒实际贷款资费标准,将年息概念转换成日息等手段。以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实际并未取得相关部门审批金融资质,超出公司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或以代理方式,简化审计程序,规避检查,非法开展校园网络贷款业务。部分不良校园网贷款公司声称月利率低至0.8%,在放款时收取繁多的手续费、服务费,提前还款,需付违约金,在每月等额还款后,综合计算年化实际利率多在40%以上。
(四)恶意催收,手段恶劣,转借三方
若贷款到期仍未还清,网贷机构就会加收各种明目费用,通过短信、电话轰炸等形式催收,以通知校方、亲戚朋友或互联网传播等方式威胁,更甚者直接通过暴力催收,误导学生接触“黑中介”转借第三方借贷,致使非理性消费导致骗贷、欠贷、恶意催收、校园金融诈骗等一系列乱象频出,大学生背后的父母总是被视为无形的支付者,让借款学生及家庭一步一步陷入网贷泥潭,相当一部分学生被不良网贷公司以裸照和不雅视频做抵押,无法承受压力和恐吓来偿还债务,无心完成学业,以死相赎,这些恶意催收行为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隐患,给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合法权益带来严重损害。
二、高校不良网络贷款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观超前,金融防范意识较弱
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7年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受访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9.84%,1000-2000元之间的占70.32%,2000元以上的占19.84%,表示生活费不够用的占33.7%,近七成学生有“生活费不够用”的情况,大学生消费行为常态数据显示,消费超前主要用于社交、旅行、电子产品、娱乐等需求,请吃饭占22%、去旅行占19%、买衣服占13%、网购、礼物、娱乐等占32%、充饭卡占8%、其他占12%。家庭状况不太好的学生,稍不合理的消费,就面临缺钱的情况,而我们的大学生除家庭给的生活费外,并无稳定充足的经济来源,使得网贷有了生存的土壤。另一种是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很难向正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钱,在家庭无法支持的情况下,校园网贷就成为部分创业学生的选择。因此,校园网贷主观失控的原因,一是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超前,与自身实际情况脱节,存在攀比与过度消费;二是大学生名下无可靠抵押物,难以获得正规渠道借款;三是校园金融安全教育引导不够,学生金融风险识别和自身防范意识能力较弱,容易被不良网贷公司带节奏;四是法律意识淡薄,在遭遇暴力后,未能使用合法武器来保护自己;五是部分学生缺失对“契约精神”的敬畏,未考虑其自身偿还能力,在还款和催收双重压力下,利用同学朋友的信任,虚构造假材料拉同学朋友“下水”,向多家网贷款公司借款等。
(二)网贷行业规范缺失,校园网贷无序竞争
互联网商业创新P2P初衷是解决临时资金需求,但整个网贷行业无门槛,鱼龙混杂,一些不良网贷机构无视行业规矩,利用监管灰色地带,以无担保、无抵押等方式,突破校园网贷范畴和底线,再加上校园金融安全教育没有跟上,致使校园网贷迅速与妖魔化划上等号。目前的校园网贷一是无底线降低门槛。凭身份证、学生证、借条、照片或录制借款视频,就能获得借款;二是审核程序形同虚设。部分网贷平台内部管理混乱,缺乏严格的风控体系,在实际审核过程中对借贷者背景、偿还能力不做调查,甚至诱导学生信息挪用、骗取同学、假借父母签名等方式,进行欺诈性、重复借款。三是脱离中介原则、违规经营、无序竞争。以欺诈商业行为经营超出范围的行业竞争,违反法律及行业政策的收费标准,采用暴力手段恶意催收,破坏社会秩序。
(三)校园网贷发展快隐蔽强,政策监管存在滞后性
由于互联网特性,校园网贷通过贴近学生的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在校园中迅速传播,随着校园贷不断负面刷屏,为应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乱象,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校园网贷的文件和通知,从不得为在校学生、无还款来源或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借款撮合业务,到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这些文件为监管校园贷提供了政策依据,但校园网贷脱离银行信贷系统和学校的监督系统,引入“拉人头”的传销变种模式推广业务,致使监管体制未能实现全覆盖,引发的恶性事件仍有发生,在校园贷监管方面還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整治校园金融乱象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教育管理,提高金融安全意识
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要有声音,必须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对金融诈骗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源头上杜绝无辜学生上当受骗。一是高校要把金融知识和校园贷风险防范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大力普及金融、理财、法律、网络安全知识力度,以文化素质课、易班、校园网、班级群、座谈会等形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宣传。二是要充分强化学工队伍对学生的密切联系和引导,利用学生干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关怀学生注意其消费异常行为,做到有阵地、有内容、有实效,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勤俭节约、自我保护等意识,有切实的预案,做好监测和引导工作,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加强家庭与学校互动,共同做好风险防范。辅导员、班主任要与家长密切联系,做到老师家长教育双管齐下。四是诚信教育从新生抓起,加强诚信和信用教育,保护个人信息不转借他人,也不借用他人信息,用典型案例通报警示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不良校园贷危害,确保学生源头预防。
(二)整顿网贷行业规范,构筑“校园贷”防火墙
对于运行不规范,风控不足,缺乏持续经营和自我约束能力的网贷机构,要求其自查自纠,限期整改,金融监管机构要引导网贷机构专注主业经营,回归信息中介本质,建立行业长效规范机制,净化市场环境,实现扶优抑劣、规范纠偏、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目标,最终形成规范发展的良性循环。一是网贷机构要严格按照网贷信息中介机构管理办法,遵守行业规范,强化自身风控和自我约束,建立严格的借款人资格审核、监测、信息保护,不开展非法、违规业务。二是校园网贷严格执行“四个不得”,对于虚假、误导、委托、授权、物理场所推广、变相高息、收费等情况的,要重拳出击,加大整治力度,让网贷公司不想、不能、不敢违规。 三是执行国家有关“校园贷”文件要求,下线校园网贷产品,暂停校园网贷业务,有序消化清退存量贷款,坚决清理不规范、嫌恶意欺诈、高利放贷、暴力催收等危害在校学生安全的“毒瘤”。
(三)明确责任形成部门合力,加强监管和整治力度
自2016年相继出台的校园网贷管理文件及相关部门的努力,校园网贷的不良之风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对潜在的违规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根据盈灿咨询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6月,59家网贷平台退出或关闭校园网贷市场业务。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小型校园网贷款公司无视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改变面貌,变相经营,甚至不具备金融资质的公司,采取超范围经营,具有隐蔽性,不易发现,不易掌握。这需要按照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专门针对“校园”金融,明确各分管部门责任分工,压实职责,切实负责,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监测预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部门监管合力。强化基层监控,明确属地责任,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银保监局要联合工商、公安等执法机构,高校明确学生资助部门形成定期预警机制,积极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处置和善后,加大校园不良金融整治力度,挤压违规平台的活动空间,把不良校园金融消除在萌芽状态,落实相关部门追责机制,对不良校园网贷零容忍,把工作落脚点切实放在校园金融安全上来。
(四)形成疏堵结合有序引导,推进资助信贷体系建设实效
校园网贷之所以能迅猛发展,是因为有需求的市场,在治理整顿的同时,应考虑在校学生正常生活、消费、培训、创业等合理的需求。通过整治规范净化校园金融环境,使高息网贷退出校园,鼓励和支持正规商业银行和普惠金融机构,针对高校群体设计科学合理的贷款额度和利率,提供满足大学生助学、培训、创业需求的金融产品,使校园金融良性回归。另外,高校自身要针对困难大学生,完善资助制度,提高资助水平,充分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满足学生基本生活费保障性需求,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面对在生活、学习上的资金困难,引导其通过正规阳光的渠道求助,如学校、家长、勤工助学来求助解决。资助部门应多渠道挖掘资助建设资源,向大型企业和社会知名人士合作建立募集专项资助或资助补充,与地方机构、企业加强联系,提供更多勤工助学岗位,满足学生学习、实践和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石铮.借高利贷7000到手3700[N].华商报,2017-05-05(05).
[2]宋雁慧.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9):93-96.
[3][4]朱立雅,王帝.大二女生陷“裸条贷”自杀:她的死可能不因虚荣[N].中国青年报,2017-04-17(03).
[5]耿成兴.大学生校园网贷乱象及其治理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8,(04).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