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要乱花迷人眼,只把清酒对长天

2019-11-18徐惠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画框小树

徐惠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必须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实际,着眼于学生发展,把多媒体适时适度地运用在语文课堂上,既展示多媒体的优势,又能激活学生自主意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从而成就语文课堂的无限风光。

一、以“红杏”引“春天”——以点激面 营造情趣

有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第三册《假如》一课时,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小作者的美好心愿时,注重以点引面,激活学生的想象。随着学习的深入,课件出示一棵没有树叶的小树和一个空白的画框,教师娓娓道来:“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一个个聪明的小天使,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你能用自己的话在这个空白的画框上画上在阳光下快活成长的小树吗?”,此时,这个空白的画框成了学生放飞想象的着力点,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有的说:“我会画上一棵腰杆挺得笔直的小树,原先的时候它都低着头,无精打采的。”有的说:“我要画上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已经成为一把绿色的大伞。”有的说:“我要画一张可爱的笑脸,小树也会说话,它在表扬小作者呢,因為是小作者的心愿给它带来了温暖和光明。”还有的说:“我还要画上许许多多的小朋友,他们在大树底下快乐地做游戏”……

听到这里,笔者在惊叹童心的天真烂漫、丰富想象的同时,更折服于教师巧妙的媒体运用,一个空白的画框成为课堂上的“一枝红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之径,使思维的灵性得以蓬勃生发。

二、牵“一发”动“全身”—— 恰到好处 绦荡情思

王崧舟老师的《二泉映月》是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品味、借鉴的范例。课始随着文本优美的语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二泉映月》如一泓清泉缓缓而来,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在与文字交流碰撞之间,学生的心灵之泉也伴随着文字而荡漾开来。当走入阿炳的生活,体验置身于黑暗中阿炳的穷困、屈辱、悲惨后,二胡曲《二泉映月》响起,“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师生静静地听完整首曲子,曲停了,教室静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首传世名曲就这样深深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人曲合一”的境界就这样诗意地呈现给每一个人。

《二泉映月》是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的一次精美演绎。透过精致巧妙的课堂,同样也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无论是披文入情还是随曲入心,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配器,唯有恰到好处地运用,才能拨亮学生心中的那团火焰,牵动学生的情思,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借“东风”助“船行”—— 把握特点 应需拓展

在《荷花》一课的学习中,一位教师在结课时,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有背景音乐的朗诵,学生跟着配乐朗诵者一起背诵课文,并美美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我仿佛看到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听到蜻蜓对我说,早上空气真正好,飞来飞去真快乐!”……将背诵和语言运用巧妙地结合起来。教师又随机以诗配画和音乐,朗诵古代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古诗名篇,引导学生课外积累和阅读。此时,意蕴无穷的诗画和美妙的音乐就如习习东风,使学生诵读的情绪得以充分地调动,在这样的媒体情境中,背诵积累不再是学生感到枯燥头痛的事,而是成为学生抒发美好情感,尽情享受诵读的契机,意气风发地驶向学习的彼岸。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拓展,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适时地利用课外的教学资源丰富文本内涵,用充盈的资源来铺垫学生的精神底蕴,达到了课虽尽但味无穷的效果,在这里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语文课的生动活泼,更有扎扎实实的语言锤炼和拥抱文本的快乐。

“莫要乱花迷人眼,只把清酒对长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需要我们有正确的理念和方法,要发挥多媒体独特的优势,必须研读教材,读懂学生,适时适度,理性取舍,恰当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之间的联系,传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整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技术,才能使传统语文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两者互为补充,互源共生,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为语文课堂添彩。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画框小树
《二泉映月》的对外传播
画肖像
墙壁上的风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送你一棵小树
金属画框生锈了怎么办?
我们的小树屋
如泣如诉等
跪听才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