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野下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探索
2019-11-18余西亚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教育 思想教育管理
一、后现代视野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最开始在西方被提出,主要来源于人们在欧洲启蒙运动思潮后,对被现代社会所接受的以科学和理性为思想支撑的现代主义观念的反思,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继而引发热论,之后被广泛应用。那么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呢?“后现代”一词来源于“postmodern”这个单词,其中“modern”指的是现代。例如,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办私人讲学风气的人,孔子讲课方式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旁边围着一群人在听,许多学子都是慕名远道而来,他们的言论再通过被记录传承给下一代,这种教学方式是我国最原始的学校教育形态,但是效率极低。而现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甚至不用坐在同一空间内,也没有时间地域的限制,通过远程教学也能让学生接收到知识,接收与被接收的动作从发生到完成甚至只需要几秒种,这就是现代主义的具体体现[1]。在现代社会,人们更依赖科学技术的成果来完成生活需求,包括生活空间的都市化,生产技术的工业化、技术化、信息化,我们平常所说的唯物主义、科学主义等都属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而后現代主义中“post”的意思,则代表违反、相反,也就是反现代主义,从这个角度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背离和决裂。那么人们为什么一边享受着现代主义带来的种种好处一边又要叫嚣着反现代主义呢?以手机为例,手机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现在几乎人手一个,大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发明手机的本意是为了通信,但现在人们不仅仅用手机通信,还可以用手机娱乐、学习,对手机的过度频繁使用,使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成为“低头党”,变成手机的“奴隶”,所以反现代主义提倡不能让科学凌驾于人的意志之上。具体来说就是,后现代主义是反科学、反对理性、反对一元化、反对中心、反对总体、反对确定,它更倡导人对自然、历史的态度,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歌颂创新,是个体自主精神的绝对体现。
二、后现代主义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积极影响
1.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根据社会分工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趋于个性化,“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在讲个性,追求个性”,刚好符合后现代主义“尊重个性,发展个人”的中心观点[2]。在教学里的具体体现为,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多半采用僵化的固定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从小就会被告知天空的颜色是蓝的、圆的形状是怎样的、1+1一定等于2等肯定事实,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等思维能力从教学最初的时期就扼杀得一点不剩。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如果教师说“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问题”,整个班的人几乎没人回应,但如果教师说“这个知识点就是这样请同学们抄下来回去记住”所有人都会快速地低下头去记笔记,这就是很典型的现代教育形式表现。但是后现代视野下的教学思维旨在打破这种确定性,反对一切流水线人才生产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从“你要这样学”转变为“我想怎么学”,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特性,形成自我发展观。
2.带来多元化教学方法思考
如果说在现代教学主义者的眼里,世界是单向科学的,那么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下,世界就是多维的。后现代主义者提倡人应该从自身出发,学会利用多角度的眼光理解事物,这也导致了后现代思想下,几乎没有一件事情是固定不变的,哪怕是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也应该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方法[3]。具体表现在教学中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固化地将自身的思维见解要求在学生身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开放的观念看待学生提出来的看法,而不是全盘否定,唯我独尊。笔者认为,这种思想正是当下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管理教学工作时最欠缺的。因为日常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习惯了以过来人及为师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说教,例如有些学生严重偏科,教师的第一反应都是把学生直接叫到办公室,强调问题的严重性,把优秀等于各科都优秀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而不是优先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偏科原因,是因为不够努力还是真的不喜欢,还是已经努力了但是不见成效。实际上,知晓学生的真实想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灵活应对不同的学生,比填鸭式教育手段要更有效得多。
3.促使学生思想保持更新状态
学生思想状态时刻保持更新对一个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例如,在较偏远的城镇地区或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闭塞,不能及时接收到外界消息,其教学重心往往会偏向传统理论,而传统理论性的东西是前人经过经验总结出来的,有一部分可能已经与现实社会的发展脱轨,并不适合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后现代视野对学生教学思想的影响,有很大的部分就在于引导学生关注非学科知识,非稳定性知识与学生自身经验的交互,打破课本上的知识局限,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教学启发思考,最终达到学生思想会跟随外界变化及时变化更新的教学效果。
三、后现代主义对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消极影响
1.过度反理性观念容易促使教育质量下降
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哪种教育思想、教育形式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即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后现代主义的反理性观念虽然能强调学生个体的自主化个性发展,但是如果过度地反对理性,追求非理性化思想,就会导致学生的行为过度散漫,失去约束性。过度散漫的学生可能会上课迟到,不按时完全作业,在课堂上随心所欲,甚至会诱发学生盲目追求物质享受,流失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造成失败教育。
2.过分强调非确定性会致使学生缺失信仰
我们之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是因为学生这个群体属于成长中的人群,思想观人生观尚在建立中,这个时候如果过多地被后现代主义的非确定思想、否定思维所影响,很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变成彻底否定,陷入极端个人主义[4]。在教学工作中出现逆反心理的学生,其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世界保持彻底的反对意见,觉得什么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是对的。因此,合理的否定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但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时刻记住,确保学生拥有健全的道德信仰,才是学生思想管理工作的基础。
3.多元化思想可能会导致主流思想的流失
如果重点突出多元化思想的重要性,由于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容易出现以下问题:A同学从他的角度出发觉得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B同学从她的思维来看觉得她的思想才是正确的,双方争执不下,甚至造成教学冲突。因此,强调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和多角度视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求知力,使学生拥有更全面的眼光看待知识,但是在“存异”的同时也要保证基本的“求同”。这里的“求同”具体指的就是教师应当在平时的课堂环节中给学生灌输一定的主流思想,保证主流思想的绝对地位,要求学生明白多元化只能作为辅助优化教学,而不能当做权威混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构建。
四、后现代视野下学生思想管理工作的实现策略
1.弱化教师中心,力求学生主动教学
教师中心是现代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也是教学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有首先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找到自己的教学位置,才有握准教学方向的可能。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以教育者自居,对學生进行灌输教育,学生即便成才,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可以通过设计自主教学课堂环节来体现。比如不定期地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教师提前一周把下节自主教学课堂的内容要求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利用资料进行备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则起到指导和建议的作用,最后由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讲解,教师在下面听并进行总结。这种方法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教育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教学的信心,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绝对中心作用。而教师听课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学生在进行教学讲解时所采用的不同思维方式,更利于教师对其进行差异化培养,并且在后期教学不自觉地学会注重学生的内心学习体验,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充分尊重学生自主人格,形成平等师生互动关系。
2.避免过度非理性化,满足科学现实诉求
尽管后现代主义更加强调人的作用,反对把科学凌驾于人之上,使人成为科学的奴隶,但也不能完全摒弃科学和理性的作用。相反,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更应该从教学的每一处理解科学带来的实际好处,例如,多媒体线上教学端的实现,确实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且为教学提供天然的数据资源库,教师必须明白科学对人类的作用,并且学会合理地使用它。
3.倡导后现代多元化理念,实现思想教学动态更新
过度的多元化思想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主流思想的流失,但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视野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思想上,还体现在教学内容中,对于后现代主义者来说,他们在理解问题,看待一个知识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并不是已有的既定规律,而是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不确定的,时刻在动态变化的世界[5]。以课堂教学实验为例,在常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说服学生,一般是先拿出理论或以往的既定经验引导学生的行为,但忽视了所有的理论和既定经验都是前人的甚至只是来自教师本人。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各国文化不断碰撞,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不能只从某一地域出发,必须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一方面要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世界的眼光去看待各国的思想文化,保证思想状态的动态更新。
4.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比较现实的唯物主义思想,后现代视野促使教育工作者更注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例如学生的感情状态、思想倾向等,但感情状态和思想倾向都是形而上的思想意识状态,教师并不能实际地触摸到它,它甚至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因此,在进行学生思想管理工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生活状态,从生活的实践出发。例如对于沉溺恋爱学生的思想引导,不能一味地从感情引导入手,而需要实际地告诉学生,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如果过度沉溺恋爱会带来怎样的现实后果,使学生能够切合实际地衡量是否能够承担后果,再做出自主判断,这种教学实践引导往往比思想意识教育更容易取得效果。
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理念里,社会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应该是全面多角度的,反对一切单一片面标准评断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根据一个学生的某一状态进而就对学生下定义、贴标签。例如,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开放,上课的时候会比其他同学的表现要活跃好动一些,某些老师由此判定这个学生的思想不端正,甚至排斥其在课上的所有表现,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实际上这种偏见带有浓厚的教师主观个人色彩,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他在课上的表现是这样的,在课下又是怎样?联系课上课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在课上表现过火,多半是由于他们想吸引到教师的注意力。因此,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教学评价应该从每一个独具价值的个体出发,主张评价主体和方法的全面化,有利于使教学思想生长呈现出可持续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治河.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向度[J].中国社会科学,1997(01).
[2] 刘朝阳.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08).
[3] 郭丽君.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的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11).
[4] 刘复兴.后现代教育思维的特征与启示[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
[5] 高天明.教育的现代与后现代之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7).
[作者:余西亚(1983-),男,江苏盐城人,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