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地标:“实事求是”

2019-11-18优游

大学生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优游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

走进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东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块镌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校训石。这块校训石始建于1980年代,石材来自革命老区河北省曲阳县,重27吨。“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笔手迹(集字)。

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因此,中国人民大学的建校史可追溯到1937年,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大学”始于1949年。

2017年,学校迎来建校80周年校庆。10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的奠基仪式正式举行。仪式上,校训石作为新校区的第一个实体建筑,隆重揭幕。

人大新校区校训石是基调沉稳、纹理清晰、质地坚硬的天然泰山石,长12米,高4.3米,厚1.3米,重达178吨。

新校区校训石背面左侧雕刻中国人民大学不同时期的校名,分别为:一九三七至一九三九的陕北公学,一九三九至一九四八的华北联合大学,一九四八至一九五零的华北大学,一九五零至今的中国人民大学。

此外,新校区校训石背面右侧还雕刻着1937年10月23日毛澤东同志为陕北公学成立与开学题词: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     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

——毛泽东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

“实事求是”的校训,与人大独特的办学历程密不可分,毛泽东同志也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反映了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相连的宝贵品格。

虽然“实事求是”并非从学校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作为校训,但是从陕北公学到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再到现今的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始终是学校不变的精神特质。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1948年至1950年阶段的华北大学孕育了新中国一批多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如: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等。还成立了许多专业的艺术团体,如: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国京剧研究院等。

从1948年8月到1949年底,华北大学共为国家培养19194名干部,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所大学被后辈誉为“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

“实事求是”不仅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经历紧密相连,而且已经在一代代人大人的实践中内化成人大精神的骨血。从“文革”中坚持真理、宁折不弯的张志新校友,到1978年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胡福明校友,再到新时代“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宋鱼水校友,不同时代的校友身上,都焕发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实事求是”校训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中国人民大学显著的精神标识,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烙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两个脉流的重要论述,为中国人民大学这样一所拥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红色基因大学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那就是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为党和共和国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校训石,由人大九二级校友集体出资捐赠。他们以这样的方式,传达了对母校深深的感激与祝愿,也让人大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校区这个新起点上焕发了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钟鑫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大学校训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实事求是”定乾坤
Beijing,mon amour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