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现状调查分析
2019-11-18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近年来,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教师对科技创新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参与科技创新积极性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为构建一套科学的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发挥教师科技创新积极性和服务能动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庆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建设项目组对本校科技创新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本调查基于问卷调查开展。问卷采用匿名形式填报,调查数据仅供研究之用。数据信息将作为学校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希望在此基础之上,修订出更加规范、科学,且适用于学校的科技创新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从而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科技创新水平。
1 问卷设计
项目组编写好问题后,利用腾讯问卷平台制作生成问卷,旨在通过对本校科技创新情况进行调查,获得相关数据。问卷回收后利用腾讯问卷平台自动统计,得出本校科技创新现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提高学校科技创新水平。
问卷题目是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科技创新情况及教师特点来设计的。通过选取部分教师进行访谈,从而了解本校教师当前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以及他们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通过归纳整理,确定出5个测评指标,分别为参与科技创新情况、管理与制度、科技创新与教学的关系、科技创新的职能、科技创新定位。这些指标基本涵盖了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情况的各个维度,能够有代表性地、较全面地反映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发展情况。本问卷围绕这5个测评指标设计出28个题目,另外设置1个主观性题目,同时因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人口学变量也会对科技创新产生影响,故设计了7个基本信息题目,因此问卷的总题目为36个。
2 问卷统计情况
本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学校除后勤服务人员以外的所有教师,包括专业教师、专职辅导员,以及行政管理人员。涉及教师面较广,涵盖了各年龄层、各工作岗位、各种身份的教职工。但由于采取自愿填报的形式进行,仅回收了37份。虽然样本数量较少,但数据真实有效,同样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2.1 基本信息统计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情况见表1,年龄、学历、专业的统计情况分别见图1至图3。从表1可见,参与科技活动的男、女教师的人数基本持平;30~40岁之间的教师是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具有研究生学历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比均为60%以上;专业课教师占30%以上,尤其以电力、动力专业教师居多[1]。
表1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表
表1 (续)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1位小数(四舍五入)。
图1 样本的年龄情况
图2 样本的学历情况
图3 样本的专业情况
2.2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情况
问卷第9~18题是关于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调查。从这一部分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信息:①对学校现有科技创新项目类型的了解不理想,不完全清楚的人占比达54.1%;②对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认识良好,认为部分融合和较好融合的总计占89.2%,认为科技创新在于把行业产业内最新的成果、技术和前沿动态引入教学的占70.3%;③在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方面(见图4),投入教学的明显多于科技创新,占比为78.4%;④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动机不强(见图5),主要动力来源于职称晋升,占73%,其次是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提升,占64.9%;⑤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首要困难在于经费报销手续繁杂,占67.6%,其次是难以形成科技创新团队力量,缺乏团队合作,占62.2%,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占48.7%;⑥认为在科技创新中最欠缺的能力(见图6)首先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占67.6,其次是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占62.2%;⑦对学校现行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的了解情况不乐观,非常清楚的仅占18.9%,而不完全清楚的占78.4%;⑧认为现行的相关制度或管理方式亟待修订或改进的首要方面是经费的使用规定,占62.2%,其次是科技人才激励制度和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2]。
图4 教学与科研投入时间对比图
2.3 对科技创新定位认识情况统计
对科技创新定位认识情况统计见表2,问卷中第24、26、29题的结果见图7。
2.4 其他
问卷最后1题为开放式主观题,即教师对本校科技创新管理和机制体制建设方面有任何意见和建议。从回收的情况看,提得最多的是关于科技创新激励方面的建议,总结成3点:①建议提升教师科技创新素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②亟待制订出科技人才激励制度,加大科技创新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③进一步放手经费使用,简化经费报销流程,给予科技人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
图5 参与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
图6 在科技创新中最欠缺的能力
表2 对科技创新定位认识情况统计
图7 问卷第24、26、29题的认同程度比较
3 分析结论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水平的中青年专业教师是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军,他们精力旺盛、拥有更强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拥有良好的“互联网+”思维和技能。学校急需引进高水平教师,打造科技领军人物,培养一支具有高创新性、高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满足日趋复杂的高层次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为更快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水平提供可持续性的科技人才队伍保障[3]。
2)学校应加强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增强教师科技创新意识,让他们深入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教学的推动作用,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或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勤钻研,努力通过科技活动提高学术水平,而不是为了评职称或获得物质奖励才进行科技创新。同时,学校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加强对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3]。
3)在对科技创新的定位认识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很好地认识到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应以应用和实践为导向,以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为重点,与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相互融合促进,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应搭建更多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参与科技创新和对外技术服务,有效促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融合,促进成果转化,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价值[2]。
4)学校应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制度的宣传,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契合学校实际适时修订、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简化相关流程,力求制度更趋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构建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时务必以尊重科技人才为前提,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为宗旨,把科技人才从报表、报销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赋予其更大的活动自主权;给予科技人才更大的科研绩效奖励,同时激励措施不应只注重物质激励,还应加强精神激励;不仅要正面激励,还要有负面奖惩;既要注重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还要关注科技成果的质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