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孙中山的宣传观

2019-11-18赵丽华

团结 2019年6期
关键词:孙中山革命党员

◎赵丽华

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非常重视宣传的力量,在长达四十年的革命活动中,宣传一直都是他从事革命斗争的主要手段之一。他的有关宣传的内涵、方式、技巧等的论述,留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一、宣传的意义

孙中山认为, “要人明白民国的好处,必要用普遍的宣传,去感化人,万不可专用兵力去压制人”。他将宣传看作是动员民众的重要措施。孙中山对于宣传的内涵曾有过这样几种表述,即宣传就是 “以主义征服”; “宣传便是攻心”; “宣传就是劝人”; “教便是宣传”; “感化就是宣传”;等等。孙中山主张通过宣传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去统一人心,传播革命思想,引导舆论,并进而将 “主义”的种子播撒到国民心中去,这样才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在他宣传事业和军人事业的效力是相同的,到后期,他甚至认为宣传的作用比较军事的做法更甚一筹。按照孙中山 “能知必能行”的哲理,只要凭宣传 “唤起民众”,使人明白三民主义,则革命必然成功。因为 “一国之趋势,为万众之心理所造成”。

二、宣传的方式

1.发表演说

孙中山非常注重通过发表演说来宣传他的革命思想。他渊博的学识,娴熟的技巧和伶俐的口才,特别是高尚的人格,宏伟的抱负和正确的主张,都增强了他宣传动员的效果。毛泽东就曾经对他的演说做过这样的评价, “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叶剑英也听过孙中山的演讲,他曾这样回忆说: “50多年前,我曾多次聆听过孙中山先生激动人心的演说,孙中山先生铿锵的声音至今仍回响在我的耳边。”

成功的演说不仅使孙中山的革命理论深入人心,而且为他从事革命获得了支持,尤其是革命经费的支持。比如,在1911年,孙中山抵达温哥华,在华人大戏院连续演讲4天,一共募集了6万3千美元。华人华侨通过聆听孙中山演讲而给予的经济上的支持,据洪丝丝的统计,在1894—1911年发动革命的过程中,华侨资助的款项,占革命派全部经费来源的75%左右;据台湾学者蒋永敬统计,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领导的10次武装起义中,同盟会时期的8次起义,经费主要靠华侨资助,所占比例约为80%,尤其是第10次起义,全部经费都由华侨捐助。

2.媒体宣传

除了演说之外,孙中山主张办报、办刊、办印刷厂、办出版社,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

孙中山曾说: “革命成功,全仗报界鼓吹之力。” “更非创稳健之舆论以诱进吾同胞法律上之权利义务思想不可,执是以谈,则报馆自不可不设。”他甚至表示: “舆论为事实之母,报界诸君又为舆论之母。”所以早在1899年,孙中山就派陈少白到香港创办 《中国日报》,以鼓吹革命,其后在海内外又创办了许多革命报纸。革命报纸在同一宗旨、同一主义之下,开展联络与合作。各地报纸之间,皆会自然与自动地相互联络与合作。譬如1911年春,澳洲的《警东新报》和 《民国报》,就与美国旧金山的《大同日报》和加拿大温哥华的 《大汉日报》,因影响而相呼应。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从1900年创办 《中国日报》来开展爱国、维新、革命的舆论宣传开始,先后在东京、上海、香港、澳门、南洋、美洲和国内其他地区创办革命宣传的报刊。据统计,在整个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的报刊有120多种,其中日报60多种,期刊50多种,发行数最高时达2万多份。

孙中山同样重视杂志的宣传作用。他认为,欲 “求其移风易俗,感人之深者”,则似乎报纸不如杂志,因为 “日报之过目易忘,不如杂志之足资玩索也”。所以,愈是国难当头,孙中山愈勇于宣传,而报章杂志产生者亦特别多。譬如1900年 “庚子之役”后, “《湖北学生界》、 《游学译编》、 《江苏》、 《浙江潮》、 《新湖南》等月刊,先后出版,咸受国人欢迎”。1905年10月,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 《民报》发刊,其它各种宣扬革命理论与传播革命思想之杂志,也尤如雨后春笋,接踵发刊。

3.党员宣传

报刊宣传在革命初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宣传的深入开展,孙中山开始发现报刊宣传的弊端。一方面是报界舆论难以控制;另一方面,孙中山发现报刊对文盲的宣传效果非常有限。因此,从1920年开始,孙中山逐渐转向以人际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党员宣传。孙中山强调, “宣传工夫,就是以党治国的第一步工夫”。这里的宣传,就是指要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下开展党员宣传。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宣传要有组织、有纪律。辛亥革命之前,革命党主要依靠党员个人开展宣传,因为没有组织、不成体系,所以收效并不明显。鉴于这种教训,孙中山提出要向俄国共产党学习宣传的方法,开展党领导下的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的宣传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宣传效果。第二,要进行普遍的宣传。这种普遍的宣传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应该肩负起宣传主义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党员要对每一个民众都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宣传,用主义去感化每一个民众。第三,党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宣传训练。为了提升宣传的效果,孙中山指出,党员必须掌握宣传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化他人,达到宣传的目的。他说: “我党须每日均学习宣传方法,时时训练,训练纯熟,然后能战胜一切。”

除了党员进行宣传外,孙中山还号召青年学生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农民运动积极分子都来学习党员宣传的方式,去广泛地开展这种由近及远、层进式、劝说式的宣传活动,以达到迅速传播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革命建国思想的目的。

4.建立宣传学校

为了培养宣传人才,1924年6月29日,孙中山在广州开办了国民党讲习所。在讲习所开学典礼上的演说中,孙中山指出, “军官学校是教学生用枪炮去奋斗,这个讲习所是教学生用语言文字去奋斗”, “现在我们应该晓得,初期的革命,十分重要的是枪炮奋斗;后来的革命,更加重要的还是宣传奋斗。如果我们没有宣传的奋斗,那末,我们用枪炮奋斗得来的结果便不能保持,这就是十三年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事实证明,广州国民党讲习所培养的许多学员,都曾为革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宣传的方法技巧

在开展宣传时,孙中山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以求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1.宣传要有诚意

孙中山认为,在宣传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宣传者要有诚意,这样才能感化人。宣传者即使学问不多,口才不好,但只要 “有 ‘至诚’的心思。无论什么人,都能感动”。 “至诚”是宣传成功的基本要素,指的是宣传者要能够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以至于身家性命,诚心诚意为党的事业宣传而奋斗。此外, “至诚”还要求宣传者在做宣传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 “因为要人心悦诚服,不是一朝一夕、一言一动能够收效果的。必要把我们的主义,潜移默化,深入人心,那才算是有效果”。孙中山指出,只要宣传者都能秉承这种 “至诚”的精神来开展工作,就一定可以用自己的真心感动广大民众来赞同革命事业。因此,他认为,“至诚”不仅是对宣传者的要求,更是一种最根本的宣传方法。

2.宣传要了解对象的心理需求

为了提升宣传效果,孙中山认为应先了解宣传对象的心理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 “提出方法,敷陈主义,乃能克敌致果”,以此来引导他们接受革命思想。比如,对农民来说,要用可以让他解脱困苦的方法来对他进行宣传,这样才有效果。要在了解不同人群心理需要的基础上,顺其性情进行引导。孙中山认为, “我们要晓得,群众的知识是很低的,要教训群众、指导群众,或者是教训指导知识很低的人,最要紧要替他们打算,不好一味拿自己做标本。这样的去做工夫,方才有趣味,方才得到研究的益处,方才能够感化多数的人”。

在实际的宣传活动中,孙中山就抓住了华侨的心理、大众的心理、外国人的心理、知识阶层的心理, “投其所好”地进行宣传鼓动,从而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鸣。例如,辛亥革命时期,他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理论,宣传 “反满”,迎合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排满心理;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时,他提出了 “护国”、 “护法”的口号,在民主的进步的革命的人士之间又产生了共鸣。

3.宣传要注意语言技巧

孙中山指出,在开展宣传活动时, “就措词而论,所说的话应该亲切有味。要选择人人所知道的材料”。只有用群众欢迎的话来讲,才更容易感染人,更容易收到效果。比如,在对广东人宣传民生主义时,如果用 “革命成功,我们大家有平米吃”这句话来阐释民生主义,就具有感召力,比较容易被他们理解,因为这是广东人民自己的语言。孙中山自己在做宣传时,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语言技巧。比如,在演讲中他常常以 “兄弟”自称,这样就容易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他还善于举例比喻,将抽象的道理用人们浅显易懂的事例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得民众更容易接受,进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孙中山的宣传动员,确实为革命赢得了不少社会支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在宣传教育方面提出的方式方法,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孙中山革命党员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孙中山的绰号
党员之家
中国的出行革命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党员标准是什么?
孙中山彰显气度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