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党建接地气 牡丹花开洛江沟

2019-11-18中共襄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杜建伟

支部建设 2019年19期
关键词:第一村牡丹村级

◎ 中共襄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杜建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振兴乡村,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先锋示范,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为深入了解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洛江沟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洛江沟村位于襄垣县城南部,属王桥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233户758人,党员22名,耕地面积2100余亩。30年前曾是“上党第一村”;15年前因煤矿采空塌陷搬迁变为“上访第一村”;现如今,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开遍了洛江沟,比牡丹花更迷人、更漂亮的当数全村群众的喜上眉梢、幸福安康。“上访第一村”何以逆袭成“美丽新农村”?村党支部的龙头引领、共产党员的示范带头、全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关键。正是依托“党建+”的治理模式,“上访第一村”洛江沟实现了由乱到治、由贫到富、由富到美的华丽转身。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洛江沟村党支部针对土地塌陷无法耕种、村庄环境脏乱差、群众不满经常上访等突出问题,创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依托“党建+村级治理”“党建+产业发展”“党建+美丽乡村”的治理模式,把“三会一课”开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牡丹种植基地,凝聚党心民心,广大群众心气顺了,干部说话有人听了,支部形象树起来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党建+村级治理。村党支部把发挥支部、党员引领带动作用作为根本举措。创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小组会、支委会和党员大会,大事小事全部公开上会解决,让党员、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将会议打造成协商沟通、民主议事、科学决策、公开监督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增强了党员意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和谐稳定环境。

党建+产业发展。村党支部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首要职责。集中流转2000余亩土地种植油用牡丹,每年村集体增收2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500元。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三届牡丹文化节,带动了乡村旅游,提高了美誉度。目前正在筹备新上油用牡丹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4000万元,村集体收益可突破1000万元,届时将形成集育苗研发、种植推广、油籽加工、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张有良是洛江沟的牡丹种植大户,他承包了360 亩地,自己和爱人仅管护这一项就能收入近5万元。闲暇时,老张就呼朋唤友去旅游,墙上挂有他去桂林、台湾的照片,乐呵呵的笑容是对今天的满足,也是对明天的信心。

党建+美丽乡村。村党支部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长期目标。硬化村级道路3万平方米,水泥路延伸到每家每户,安装路灯50 盏,修整田间道路12公里;建立卫生长效机制,组建村级保洁员队伍,实施垃圾定时收集清运,清理陈年垃圾3.5万方;按照“户户门前两棵树、一池花”的要求,植树5000余株、栽花500余池,村民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大幅提高,争创环境美模范户、环境美一条街蔚然成风。洛江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卫生村。

三、几点启示

办好办实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洛江沟村从“一盘散沙”到“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狠抓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通过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干劲,改变了党支部“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跟”的尴尬局面,有效激发了全村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富”、由“富”到“美”。从洛江沟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

必须把建强组织作为第一要务。“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是“指挥所”更是“先锋队”,既要将党和国家关于乡村发展的政策传达给村民,让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计划和战略,又要成为具体的行动者和实践者,发挥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要牢固树立“党建+”思维,提高党建引领本领,推动基层党组织主动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必须把建强队伍作为有效支撑。“雁飞千里靠头雁”。抓好乡村振兴,必须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数量足够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要积极选派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工作,鼓励公职人员、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扎根农村担任村级领导职务,从政治上、待遇上给予倾斜保障,引导推动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政人才向乡村振兴事业集聚。要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村组干部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育和选拔,充分发挥农村经济能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的特殊品质和能力的独特作用,营造政策支持环境,积极鼓励吸纳各方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之中。

必须把真抓实干作为根本保障。乡村振兴既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承载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必须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主动担当,真抓实干,始终把乡村振兴工作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靠真抓实干使乡村振兴梦想成真,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第一村牡丹村级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赏牡丹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华东鲜切花第一村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精准扶贫中的又一利器
大陸扶貧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