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人民服务需要坚持不懈

2019-11-18申国华

支部建设 2019年19期
关键词:焦裕禄老百姓总书记

◎ 申国华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追求老百姓的幸福。路很长,我们肩负的责任很重,这方面不能有一劳永逸、可以歇歇脚的思想。唯有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才能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感到为人民服务需要坚持不懈。只有坚持不懈做细做实,为人民服务才会更加体现时代价值,彰显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的这一规定,明确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阶级性、人民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党员,就必须“这么做”,是法定义务,而不是可做可不做,或者想做不想做的问题。关于党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贯主张,时至今日,仍然很有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必须坚守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为人民服务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能有一劳永逸、可以歇歇脚的想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作为,之所以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就把人民写在党的旗帜上,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提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制定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依靠人民群众完成这些任务。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北京,从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到抗日战争期间的地道战、地雷战,再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无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可以说将一事无成。为什么人民群众如此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共产党?主要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而且中国共产党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雷锋“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等等,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幕幕壮丽凯歌,更让人民群众从他们身上读懂了“始终”“随时”的深刻涵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事实证明:为人民服务没有一分一秒的中断,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努力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每位中国共产党人都应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毕生信念和价值追求,躬身实践,坚持不懈,而不能产生一劳永逸、松口气儿、歇歇脚的想法。

为人民服务的任务很重、道路很漫长,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攻坚克难,取得辉煌成就。为人民服务,这场“马拉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70多年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前进的道路上仍然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思想上仍然不能有“松口气儿、歇歇脚”的想法,行动上更不能有半点松懈,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才能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拔掉一个个“软钉子”。否则,在这场接力赛中,就很难跑出好成绩,甚至可能被时代淘汰、被历史抛弃。以脱贫攻坚为例。摆脱贫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目标。如何摆脱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指明了方向:“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而且,总书记还要求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这种勇气和劲头就足以从精神上打赢这场攻坚战。脱贫攻坚只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历史进程中的光辉一页,更大的困难和考验还在后头。为人民服务,容不得半点松懈,只有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像钉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方能取得辉煌成就。

为人民服务,只有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才能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为人民服务既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同时,为人民服务又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大到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国企改革,小到柴米油盐酱醋,无不涵盖其中。只有既做好一人一事的工作,又做好每个方面的工作,既做好柴米油盐酱醋的微观工作,又做好“三大攻坚战”的宏观工作,切切实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老百姓才会从内心深处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相反,如果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干工作始终“跟着感觉走”,热一阵、冷一阵,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很可能就会饥一顿、饱一顿或者吃了上顿没下顿,老百姓就很难对共产党产生真正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干部就应当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干几件惠及长远的实事”。当年在河北正定县任县委书记的他就是经常这样倡导、这样干的。当时,在县委工作会议上他还明确提出:“衡量一个干部的好与差,就是看他能不能办实事,能不能打开局面。”能不能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是老百姓衡量干部的最根本标准。也许,朴实勤劳的老百姓不会唱高调、哼赞歌,但大家就认这么一个理儿,心中就有这么一杆秤。为人民服务,只有始终如一坚持做细做实,才能深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进一步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干部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感情培养不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黄土地插队7年,深知“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道理。他喜欢面对面地与群众交流。如何培养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只靠“嘴上说”恐怕不行,只有靠踏踏实实地做、一点一滴地做才行。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既看得见又摸得着,哪怕做出来一丁点儿成绩,老百姓都会欢欣鼓舞、双手拥护。焦裕禄到兰考上任不久,“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面对老大爷的问话,焦裕禄一句“我是您的儿子”,就把老大爷激动得热泪盈眶。老大爷为什么会从内心里感动?因为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如果不是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恐怕不会大雪天里跑到百姓家里看望。像焦裕禄一样的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却丝毫没有考虑他自己。从井冈山到遵义再到延安直至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铸就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无不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地、彻底地、无条件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才会不附加任何条件,才会做到坚定不移、坚持不懈,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为人民服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地坚持,像跑接力赛一样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而且,为人民服务越坚持不懈,越会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就越会激发更强大的动力源泉,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焦裕禄老百姓总书记
对老百姓好就是对党忠诚——践行正确人民观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焦裕禄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