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以赴筑基础 突出特色创示范
——民革重庆市委会示范支部创建经验交流

2019-11-18廖家川

团结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革创建活动基层组织

◎廖家川

组织开展好示范支部创建活动,对于民革基层组织加强思想建设、推动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民革中央创建示范支部活动总体部署,2018年3月民革重庆市委会五届六次常委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 《民革重庆市委员会关于开展示范支部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 “实施意见”),拉开了重庆民革示范支部创建活动工作序幕。一年来,全市各基层组织积极行动,比先创优,扎扎实实开展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在全市187个基层组织当中,130多个基本达标,20多个具备参创示范支部条件。通过 “示范支部创建活动”的开展,密切了与基层组织的交流、互动,总结了基层组织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全面推动重庆民革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一、明确时间进度,稳步推进创建活动

按照 “实施意见”,民革重庆市委会示范支部创建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组织动员阶段(2018年3月~4月):民革重庆市委会2018年3月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议,制定下发示范支部创建活动 “实施意见”,明确各区县级组织开展本地区示范支部创建活动的主体责任,要求各区县级组织主委把此次创建活动作为 “一把手工程”,以各支部主委为第一责任人,做好本支部创建活动工作计划,责任落实到人,任务布置到位。

创建实施阶段(2018年5月~2019年9月):全市各支部按照 “实施意见”分两步完成示范支部创建工作。一是全面创建达标支部。此阶段各支部按照《民革示范支部创建活动指南》关于达标支部的要求,查漏补缺,着重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重点实现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在达标的基础上创建示范支部。各达标支部在达标的基础上,对支部的 “提升指标”进行一一分析。区县级组织选取工作基础好,活动有特色的支部重点培育、加强指导、突出特色,努力创建全市、全国示范支部。

评选表彰阶段(2019年10月~11月):各区县级组织对实现达标任务的支部开展评估验收,并根据示范支部提升指标要求,择优向市委会推荐1~2个支部参加全市示范支部评选;市委会在申报参评的示范支部中,评选出市级示范支部10~15个,在2019年底市委全委会上进行表彰,并择优向民革中央推荐参评全国示范支部。

经验推广阶段(2019年12月~长期):通过市委会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报道示范支部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促进经验共享。组建示范支部主委宣讲团,开展经验介绍,扩大示范性支部建设活动的影响力。鼓励各示范支部之间、示范支部与其他支部之间建立学习交流机制,通过开展走访、观摩、座谈、共建、联谊等活动加强联系,交流工作心得,充分发挥示范支部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二、夯实基础工作,积极指导创建活动

及时召开创建活动学习培训会。为了让全市各基层组织进一步明确示范支部创建活动重要意义、具体流程和需要注意的疑难点问题,2018年7月,市委会召开了全市基层组织主委培训会,1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邀请民革中央组织部组织处负责同志对示范支部创建活动的开展方式、任务指标作了详细的解读。会上,同志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深入交流,集思广益,增强了创建信心。会后,全市各区县级组织积极行动,市委会组织处分赴各区县级组织现场开展指导和培训工作,为全面铺开创建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断强化制度规范和工作规范。创建活动中,基层组织的同志反映对于一些基础性、常规性的工作要求,多少存在一些制度缺失、不完备,或者不同区县组织规范不一的问题。市委会了解情况后,迅速征求各方面意见,由组织处牵头起草了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重庆市委员会支部工作制度 (试行)》以及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重庆市委员会组织发展工作细则 (试行)》两个重要工作文件,对支部基础性规章制度以及组织发展流程作出统一规范,有力促进了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市委会重新改版了 《入党通知书》,新版通知书设计合理、印制精美,更能激发新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监委会全程参与督导工作。民革重庆市委会监督委员会围绕市委会2018年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示范支部创建活动,拟定了工作督导方案,成立了两个督导小组,监督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分别带队,赴部分区县级组织开展示范支部创建活动督导。通过听取区县级组织工作情况汇报、基层组织意见反馈、座谈交流、检查 《支部工作手册》填写、档案归类整理等方式,对区县级组织开展示范支部创建活动、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等重点工作以及区县级组织制度建设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和督促指导。今年下半年,监委会将对全市23个区县级组织示范支部创建活动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情况再次开展督导。

三、狠抓专项工作,有力助推创建活动

开展“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如何发挥高校基层组织民革党员的作用是市委会历来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市委会以开展示范支部创建活动为主线,把2018年定为全市 “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倾力打造高校基层组织示范支部,积极落实 “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发展”工作目标,着力解决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增强组织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全市高校基层组织以 “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 “学习制度”、 “组织制度”、 “档案管理、党费交纳使用、节日生病慰问”等制度,总结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开展跨区域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辐射带动各区县其他民革基层组织,发挥了以点带面、规范提高、模范带头作用,有力促进了全市示范支部创建活动的开展。建设年活动期间,累计发展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人,正教授4名,高校副处级以上党员3名,具有中级职称中青年骨干党员7人;党员撰写各类社情民意稿件、提供提案议案素材40余件,获 《零讯》采用1篇;涌现出民革北碚区西南大学总支部、民革渝中区重庆医科大学总支部、民革沙坪坝区重庆大学一支部、民革渝北区西南政法大学支部、民革巴南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支部5个优秀高校基层组织。

开展“示范民革党员之家建设”活动。有无固定活动场所,是关系支部组织生活是否能正常开展的关键。市委会根据自身实际,及时制定了《关于推进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共建、共用、共赢”模式,以及有固定场所、有特色主题、有宣传展示、有书籍报刊、有规范管理的 “五个有”要求,目前全市建 “家”工作稳步推进,23个区县级组织共建成 “民革党员之家”33家,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合川区、忠县建成了6个市级 “示范民革党员之家”。从规格上看,区县级组织10家,基层支部23家;从规模上看,100~200m2的21家,50m2左右的12家;从筹建方式上看,借助民革党员捐助的办公场所最多,有19家,党委政府以及社区支持的8家,租用其他单位或党员房产的2家,与其他有关单位共建的3家,利用民革自身办公场地建设的1家。忠县工委综合二支部的 “博爱之家”,是以民革党员创办的养老院为依托,以养生、保健、理财、书法、摄影、文艺等知识讲座为载体,作为支部固定活动内容,每逢春节、重阳等节日,支部都会组织党员为老人们送去慰问品、举办慰问演出,共度佳节,每年也在那里举办支部培训会、总结会。2018年5月,市委会在忠县召开了 “民革党员之家”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 “共建、共用、共赢”的经验,党员之家逐步成为基层党员活动的固定场所、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履职尽责的有效平台、展示风采的形象窗口。为支部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组织活动阵地。

四、特色亮点纷呈,创建活动初见成效

根据支部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支部主题活动,打造 “特色支部”,是重庆民革历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示范支部创建活动初期,市委会就要求全市各基层组织以此次示范支部创建活动为契机,认真对照示范支部提升指标,进一步深入 “特色支部”工作开展,以 “活动”促 “活力”,以 “特色”创 “亮点”。

履职尽责结硕果。一年多来,各支部积极参与全市以及当地民革组织参政议政、祖统、三农等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党员各自专业、领域以及人脉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如民革江北区委综合二支部2018年共向市、区两级组织提交社情民意36篇,其中有7篇被市政协采纳,有2篇作为党外人士建言,得到两位副市长的批示,支部一共有6人获得 “参政议政先进党员”称号,支部被评为民革江北区委先进支部;九龙坡区委会综合五支部具有鲜明的台侨关系特色,该支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建言献策, 《进一步规范完善两岸民间社团交流》获中央统战部 《统战工作<专刊>》采用,并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有关刊物上刊载,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姊妺湖产业筹备会上作主题发言,先后参与接待了台湾来渝来访人士超过100余人,组团赴台交流共谋渝台两地发展,为促进两岸交流、祖国统一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垫江县工委农业支部党员均来自农业系统及相关企业,支部立足 “三农”,在乡镇创建 “三农服务示范基地”,针对性的给当地水产、蛋鸡养殖大户进行指导和培训,助力农业增收,为垫江县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渝北区西南政法大学支部跨党派联合该校致公党支部开展新时代乡村治理调研活动,调研成果得到校党委高度评价。

社区共建有阵地。示范支部创建活动中,各支部主动争取中共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利用街道、社区资源,深入开展支部进社区活动。如大渡口区茄子溪支部积极与中共茄子溪街道党工委对接,支部班子成员受邀参加街道党建工作会议、中心组学习活动,与中共园林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先后在社区开展了 “情浓思乡月,和美邻里情”中秋游园、志愿者宣传劝导文明乘车等活动;江北区委会所属11个支部与社区建立联系,由社区提供办公场所,挂牌 “民主党派之家”、举办 “博爱讲堂”等;巴南区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支部在李家沱社区开展 “义诊义检”进社区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社会服务扬美名。创建活动期间,各支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和卫生、科技、文化 “三下乡”等活动,为当地百姓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如江北综合六支部是以法律服务为特色的基层支部,该支部创新工作模式,形成 “普法微行动、援助在同心”线上特色品牌,接受群众在线咨询,在线解答,并与华新街道、寸滩街道等5个街镇以及重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第一支队等签订了法律援助协议,截止目前,累计在48个社区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法律援助服务680余次,接受群众咨询4000多人次,发放法律资料60000多份;江津区综合三支部从2009年开始,每年春节都会为江津区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儿童们准备丰盛的团年饭,为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儿童们送去温暖,成为江津区委会社会服务的一张名片;忠县博爱支部,依托民革企业家超市开展 “博爱超市”活动,在超市收入中反馈一定比例作为 “博爱基金”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扩大了民革组织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树立了民革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民革创建活动基层组织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十佳工作品牌 “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
春风吹来尽芳菲——鄂州市审计局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民革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剪影
万鄂湘参加民革基层支部活动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