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时间银行”让互助养老成为时尚
2019-11-18樊树林
文>>>樊树林
据新华社报道,到2020年,南京将全面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机制,实现服务时间全市通存通兑。
“时间银行”的倡导者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它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
2016年3月施行的《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鼓励、支持发展相关养老服务志愿组织,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等激励机制。志愿者或其直系亲属进入老龄后,可以根据其志愿服务时间优先、优惠地享受到养老服务。南京到2020年,将全面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机制,实现服务时间全市通存通兑,应该是落实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的注脚,也是推进互助养老的“硬通货”。
时间银行推动互助养老属于一种制度上的设计,但自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一是志愿服务的服务时间、强度难以量化,缺乏统一标准;二是由于“时间存折”具有地域局限性,志愿者离开原住址,此前的服务记录很难接续和提取……因此,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必须配套跟进,才能行稳致远,否则很容易陷入“初时喧嚣,其后了了”的困境。
正是基于以上的现实难题,南京推行“时间银行”养老互助服务的同时,在制度层面进行了修订完善。比如,“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是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及存有时间的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开设专门的时间银行账户,暂定1500 小时为存储上限,超出的服务时间主要用于捐赠或社会褒奖;设立“时间银行”专项基金,由福彩公益金保障,鼓励社会捐助,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化解“时间银行”运行风险,为重点空巢独居老年人发放服务时间;志愿者因户籍迁离等原因需注销账户时,按照最新公布的非全日制小时工工资标准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等。
“时间银行”制度上的完善对于该模式的推行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是对以往的制度“打了补丁”,相信,只要南京市能够按照方案一步步施行,一定会为各地的“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