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2019-11-18◎张涛
◎张 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出了要求,要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为目标,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需要积极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为此,各文化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面对新时期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规定和新要求,老的管理办法与新的要求之间出现了许多不适应,产生了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文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国有资产管理实践中,大多数文化事业单位,特别是资产单一、经营单一的文化事业单位,遵照国家有关法规,对国有资产实施了较为有效的一般管理,但也出现了管理意识不能与时俱进,管理理念及手段落后的问题。而一些资产种类多、经营多元化的文化事业单位,一般化资产管理解决不了实际需求,适应不了新的变化,造成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漏洞的不良后果。
1.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漠,制度建设亟须完善。
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资产管理种类不断增加,信息化管理手段日新月异,多元化经营出现了大发展态势,事业单位资产由以前的品种单一的简单管理向复杂多变管理转变,而一般管理状态下的制度严重滞后于发展需求,一些文化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要么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思维。要么就是听任变化,继续沿用老办法,造成部分资产管理无制度可依从局面,个别文化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尽然十几年未做任何修订完善。资产管理的意识淡漠导致制度建设严重滞后。长此积累,国有资产不当使用、各种流失不可避免。
2.资产配置重购置轻预算。
在资产配置过程中,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意识淡漠,只重视如何购买需要的资产,至于所购置资产经济上能否承担,经济效益如何,一概漠然,资产配置随意性强。表现为资产配置无预算随意购置,有预算形同虚设。对预算管理的轻视,必然导致国有资产配置重复、浪费现象层出不穷。对预算工作缺乏科学态度,文化事业单位就不可能量入为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3.资产管理主体不清,缺乏内控机制。
随着文化事业单位迅速发展,资产总量、种类不断增加,由于缺乏系统思维支撑,一些单位领导随意赋权,造成资产管理主体责任不清,管理层级混乱。一些单位不设专门管理部门,资产管理职能与其他部门职能搅和一气,造成有利可图资产大家抢着管,有问题资产互相推诿扯皮的现状。由于管理主体不清,缺乏内控机制,单位内资产随意转移、随意变更、随意弃置、随意变卖,账实不符隐患频出。
二、文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生命周期体系的构建
1.资产生命周期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原则
(一)生命周期体系构建意义
资产生命周期理论涵盖了资产管理中的配置、采购、验收、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它不同于一般资产管理,不同于头疼医头的碎片化管理制度设计,它是一个整体系统,是对一般资产管理工作的方法创新,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通过对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退出、资产使用评价等一系列整体规划、制度设计,在满足文化事业单位发展需要的同时,达到资产使用周期最长、使用成本最低的一种现代科学管理理论。
(二)生命周期体系构建原则
(1)遵守规范,合乎法规。资产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的制度设计不能脱离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更要与文化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2)系统性、全面性。体系设计要保证文化事业单位内各个部门整体联动,系统协作,破除原有部门之间的壁垒,统筹考虑资产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最初对资产的规划,到运用、退出的各个环节要全面考虑。
(3)经济性。体系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提高文化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优化流程,降低成本。
(4)可操作性。体系设计要避免在体系建立过程中挂一漏万,使制度之间缺乏呼应。要结合各单位具体情况,使制度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具有可操作、可控制性。
2.国有资产生命周期体系建立
资产生命周期从总体上来说,包括了配置、使用、退出及评价四个阶段。
(1)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是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开端,是资产的起源。根据各个文化事业单位的特点,要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及遵守必要原则。首先要保证资产配置与各单位履行职能及经营需要相适应。其次资产配置要坚持量入为出原则。再次资产配置要坚持预算,遵循“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原则。最后资产配置要坚持集中招标采购原则。
(2)资产使用。
资产使用可以分为资产的内部使用和外部使用。资产使用要考虑经济性,遵守有偿使用原则。内部使用要由使用单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财务规定计提相关费用。外部使用如资产的出租、出借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获取市场收益。同时,要建立完善资产使用过程中各种管理制度,包括资产内部使用、出租、出借、担保、对外投资(长期投资)等形式的各种管理制度,做好资产在转移过程中的登记管理工作。
(3)资产退出。
资产使用有生命期限,在资产使用达到使用年限,或因为各种原因使资产遭受损失导致报废、报损,或为优化资产结构将一些闲置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拍卖。这些资产退出渠道需要建立妥善管理办法,让国有资产依法依规退出。
(4)资产使用评价。
如何实现事业单位资产价值最大化,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力保障。而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使用评价体系是对资产使用效果进行评价的关键。通过合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加强资产运营监管,推进资产优化配置,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实现以最少的资产占用,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目标,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资产生命周期体系建立的保障措施
1.全员树立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要在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加强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宣传,使单位上下都能了解什么是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2.建立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分层管理。分层管理首先要求各文化事业单位领导层在战略上重视资产管理,做好顶层设计。然后由各文化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专门部门或设立专门岗位行使资产综合管理职能,通过专门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下达资产管理任务,把对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责任划分到每个部门甚至个人。在执行层面,设立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负责具体管理实施。从三个层面上下一体的职责划分,确保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落到实处。
3.建立科学的资产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资产管理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实现对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对资产的动态实时管理,让“死”的资产“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