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门口的世界级盛会,地市媒体如何出新出彩?

2019-11-18姜鹏飞陶克强张奎超

中国记者 2019年1期
关键词:晚报乌镇南湖

□ 文/姜鹏飞 陶克强 张奎超

内容提要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是一场全球盛会,对地市级主流媒体而言,既是一个展现自身形象的舞台,同时又面临着众多新挑战。南湖晚报在报道中寻求独特新闻视角,讲好地方精彩故事,创新视觉化表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主流媒体舆论矩阵。

2018年11月9日,为期3天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落下帷幕。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是一场全球盛会,每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对地市级主流媒体而言,这既是一个展现自身形象的舞台,同时又面临着众多新的挑战。

嘉兴的乌镇是世界互联网会·乌镇峰会的永久会址。对于家门口的世界级盛会,地市媒体如何出新出彩?作为红船旁的地方主流媒体,南湖晚报凝心聚力,精心策划,寻求独特的新闻视角,讲好地方精彩故事,实现深度和新度并重,以内容提升新闻产品竞争力。同时,创新视觉化表达,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主流媒体舆论矩阵,切实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从而凸显主流媒体的特质和价 值。

令人欣慰的是,第一届至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南湖晚报连续多年先后获得浙江新闻奖、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等多个省级以上新闻奖项,其中共获得4个浙江新闻奖(一等奖为2个),获奖数量和等级在全省媒体同行名列前茅。

一、寻求独特新闻视角 讲好地方精彩故事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无疑是一场“互联网+”的盛宴,给嘉兴产生了深远影响,渗透了嘉兴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等各个方面。南湖晚报紧扣时代脉搏,提前统筹策划,在全省主流媒体中率先行动,连续多年在家门口召开的乌镇峰会召开前夕,浓墨重彩地推出了“‘互联网+’我的嘉兴生活”“嘉兴互联网之光‘变形记’”“乌镇四年间嘉兴‘网’者荣耀”等系列报道,通过独特的新闻视角,讲述嘉兴生动故事,传递好声音,聚焦乌镇峰会给嘉兴带来的“互联网+”之变,让世界倾听乌镇以及嘉兴的声音。

这些系列报道每年在峰会召开前后形成报道高潮,连续推出,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业界学界关注和好评。“‘互联网+’我的嘉兴生活”“嘉兴互联网之光‘变形记’”“乌镇四年间嘉兴‘网’者荣耀”等策划系列报道,均获得年度浙江新闻奖,其中“嘉兴互联网之光‘变形记’”系列报道获得2016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2018年11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嘉兴乌镇召开。五年间,世界互联网大会给乌镇带来了什么?对乌镇和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这场世界级的大会又改变了什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前夕,南湖晚报带着这些疑问,叩问这个国际化古镇。悄然之间,“互联网+ ”的基因,已根植于乌镇每一个角落和细节,这一切,都为乌镇而来,因峰会而变。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谈及对乌镇的感情,“我很喜欢这个地方”,评价乌镇让他“耳目一新”“刮目相看”。在大会召开前夕,南湖晚报在前期实地走访和精心思考的基础上,重磅推出了《一位八旬老人的深度触网体验》《一对北京老夫妻的乌镇养老梦想》《一个互联网梦想小镇的快速崛起》《一条大道擘画乌镇新未来》《一张从乌镇出发的民宿新版图》等10篇“耳目一新刮目相看——峰会五年间·乌镇之十变”专题系列报道,用文字、漫画以及视频讲述发生在乌镇的动人“网事”。

二、微视角放大时代强音 再造地市媒体新优势

大型主题报道,一直以来都是主流媒体的优势。相比而言,在站位、格局等方面,地市媒体与省媒、央媒无法比拟。因此,地市媒体除了精心策划、讲好本土故事外,更要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使得基层报道“接地气”的强项发挥出来。

每年的乌镇峰会,无疑是一场新闻大战,相比省媒、央媒,地域和时间无疑是地市媒体的优势。顺着这样的思考,南湖晚报每年都提前打探乌镇,除了推出“喜迎乌镇峰会”等动态、常规栏目外,还重点推出“乌镇蹲点日记”专栏,通过微视角来放大时代强音,从而让报道“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要聚焦乌镇主阵地,就必须深入“走转改”,让新闻记者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温情、有品质的报道来。每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前夕,南湖晚报就提前半个月乃至一个月派出1至2名骨干记者,每天蹲点在乌镇,通过实地走访、观察、调查等,多角度、全方位聚焦乌镇之变。

地处江南水乡、总面积只有60多平方公里的小镇,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的到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互联网+”已经渗透了乌镇的每个“毛细血管”——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居家养老社区、连通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覆盖乌镇景区的无线网络、运用刷脸技术的民宿体验、借助物联网兴起的创客平台……“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变化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 到”。

为了让报道更鲜活、生动,晚报蹲点记者每天吃、住在乌镇,用心、用眼、用情、用脑,尽情观察、触摸、感受、记录乌镇,以小见大,让人们看到全新的乌镇。一辆无人汽车、一款新颖的机器人、一群追梦IT青年、一家互联网企业、一个众创空间……这些都可能进入记者的视角,一个微现场、微故事、微细节、微情节顿时会跃然纸上。

作为地方都市类主流媒体,报道必须有现场、有故事、有细节、有情趣,语言鲜活。在写作时,南湖晚报还统一均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运用记者个性化的语言,大大提升了报道的可看性、亲近性。同时,还配了蹲点日记的个人肖像漫画,创新了视觉表达。

2018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晚报特意派出的蹲点骨干记者是“乌镇土著”,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特殊的家乡情怀,采访和写作更是显得自信从容,推出了10多篇“乌镇蹲点日记”角度新颖,文笔细腻,观察深入,字里行间充满了江南独特韵味和“互联网+”的时代浓郁气息,并“于细微处见精神”。

对于东道主而言,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家门口召开,无疑是一次展示嘉兴新形象、新作为、新担当的一次重大外宣机遇。作为地方的主流媒体,除了传递世界声音外,更注重聚焦峰会现场,深度挖掘峰会上的嘉兴元素,传递嘉兴好声音,突出峰会贴近性、可读性、实用性。每年在乌镇峰会召开期间,南湖晚报还增派多名骨干记者,实现场内与场外、动态与静态、常规与自选的“无缝对接”,深度挖掘家门口的世界盛会,全面展示嘉兴实力、魅力、活力,唱响主旋律,放大时代强音。

三、创新视觉化表达凸显气质立体式传播引领主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守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在新媒体日渐兴起的背景下,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视觉呈现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提升重大主题报道影响力,必然重视视觉化表 达。

对于纸媒而言,版面是报纸的“第一视觉”,富有冲击力的版式设计往往可以成为整个报道的点睛之作,也是地市媒体的魅力所在。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南湖晚报除了在策划报道、动态报道等发力外,还创新视觉化表达。乌镇峰会期间,在整体策划下,美术编辑、视觉中心和文字编辑通力合作,融入互联网大会的元素,体现嘉兴地域特色,展现乌镇和江南韵 味。

头版无疑是纸媒视觉创意设计的“主阵地”。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了五届,南湖晚报每年都在头版创意上做足功课,打破传统的版面语言和结构,更富有强烈的文化韵味和国际视野,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开起这场新闻视觉盛宴。这些版面以图片、创意设计为主,辅以简单、精炼的文字语言,并体现峰会主题、嘉兴元素、嘉兴特色,设计大气简洁,使得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交相呼应,使得最终亮相的版面既有厚度又有颜 值。

2017年和2018年的乌镇峰会期间,南湖晚报还结合客户的设计需要,连续多天尝试头版创意广告视觉表达和设计,在尊重客户思维和实际需要的同时,努力与新闻报道保持一致的格调,注入“互联网+”思维,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 一。

实际上,除了头版外,南湖晚报将创新视觉化表达融入每一个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报道的版面之中,实现封面与内版有机衔接,并对主题色彩、标题字号、图文走向等每一个细节的精心雕琢,切实提升地方主流媒体气质。在“乌镇四年间嘉兴‘网’者荣耀”“耳目一新刮目相看——峰会五年间·乌镇之十变”等系列报道中,南湖晚报在注重版面语言表达的同时,更是注重漫画的创意设计,极大提升了版面的美感、情趣。获得2017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的“乌镇四年间嘉兴‘网’者荣耀”系列报道,每篇报道的设计人物漫画均与“王者荣耀”这个爆款游戏里面的人物有关,诙谐、有趣,大大丰富了版面语言。

猜你喜欢

晚报乌镇南湖
南湖之春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南湖早春(节选)
在乌镇做一场戏剧的梦
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