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党报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五届(2018)年会综述
2019-11-18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
□ 文/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
2018年12月16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由厦门市格灵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的内容银行重点实验室、国双-中传融媒体大数据实验室、《媒介》杂志协办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五届(2018)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年会主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党报”。来自中国记协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23家媒体的专家,以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南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12所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年会。
一、党报40年改革创新之路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40年来,党报事业自身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党报的新闻报道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国明说,改革开放40年,党报与改革一路同行。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传媒业转型与创新的40年。与时代同行的媒体,40年来最鲜明的主题和最强大的动力,同样是创新。积极求变、努力改进是党报历久弥新的重要手 段。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红对党报改革40年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40年来,党报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从回归新闻本位、全面改进新闻报道,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报团报系、开展多元经营,到探索资本运作模式;从实现报纸电子化、网络化、报网合一,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党报在坚持改革中不断前行。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乔云霞认为,舆论监督在反腐倡廉、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的载体、形式、手段等大为丰富。90年代新闻媒体对“基层”社会问题的监督,对转型期社会所面临的种种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的思路,也强化了一般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与希望。进入新世纪,网络监督活跃;新闻业正在从新闻报道、融合转型、媒体智库、行业拓展等多个维度进行探索,舆论监督在深化,持续助力改革开放。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和曼对《人民日报》环境报道文本进行话语分析,研究显示党报的叙事思维发生了变迁:20世纪50年代突显阶级斗争特色,六七十年代叙事模式程式化,八十年代是争先创优化的歌颂体,九十年代环境报道呈现出常规化趋势,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人性化”的新闻话语。
二、党报是改革开放的记录者、探讨者、践行者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政治、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党报是记录者,也是探讨者、践行者。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肯定党报在40年改革开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顾问王武录教授在向大会提交的书面发言中说,40年来,党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国家通讯社、国家电台电视台、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一起,成为改革开放的记录者、探讨者、践行者,在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政策,宣传政府大政方针,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开展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成文胜以《安徽日报》《滁州日报》的小岗村报道为例,分析了地方党报对典型地区形象的建构。她认为通过报道,“小岗村”在媒体文化中的形象已经不仅是一个发展中的自然村镇,而是历史性的“大包干发源地”形象、标签性的“改革先锋”形象、社会学的“持续发展进步形象”。
光明日报记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訾谦认为,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党的新闻工作者展现了坚持真理、勇于担当的职业品格。新时代,党报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报新闻实践,增强政治责任感,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经济日报总编室编辑郭存举分析了“关广梅”现象的报道,认为由《经济日报》率先报道并发起的“关广梅”现象大讨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个标志性事件。党报勇立时代潮流,就要紧跟时代脉搏,增强新闻报道的主动性。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王玉风以“恢复高考制度”“邓小平南方讲话”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报道为例,阐明党报在促进思想解放、助推改革开放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她认为党报的责任担当就在于澄清思想迷雾,凝聚社会共识,敢于触碰实际工作中的敏感问题,为催生新体制新政策鼓与呼。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玲从社会变视角研究党报劳模报道,认为党报的劳模报道要突破原有框架,契合时代精神,着力传播劳模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要从单纯歌颂劳模发展到塑造新时代劳模形象,进而塑造“中国制造”的中国国家形象。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金凤认为,《河北日报》关于雄安新区的宣传报道,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分别突出了雄安新区建设的不同重点,以“软”新闻和“硬”新闻相结合的报道形式,形成了独特的“两条线”宣传模式,使受众获得更高的认可度。
天津日报主任记者魏彧认为,《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天津日报》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三年多来,充分运用报纸的各种新闻题材和宣传手段,对天津自贸区各项政策发布和制度创新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和宣传。不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党报,对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展都给予高度关注,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俄语频道副制片人王彤认为,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杭州G20峰会所做的报道是非常成功的。全方位关注、多角度覆盖,多种节目形态,展现了峰会丰硕成果;整合内宣外宣资源,引领了国际话语传播;强化融媒体传播,用创新手法吸引了广大受众。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传香将《人民日报》宣传“十五大”和“三个代表”精神时期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认为党报在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和重要精神的传递中始终发挥着主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 用。
西北政法大学传媒法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符万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刘赞,以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为例,分别研究《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对重大赛事宣传报道策略的变化。符万年认为,《人民日报》报道理念上的转变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唯金牌”的体育报道,而更像是一种奥运文化和奥运精神的渲染和展示。刘赞认为,如果说北京亚运会的报道旨在激发民族的自豪感,那么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则更多地展现出一个国家走向世界的包容与开放,平和与自信。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于金卉分析了《人民日报》(海外版)进博会报道,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要有创新性表达,用时代热词讲中国故事,用传统文化讲中国故事,借他人之口讲中国故事,从多角度讲中国故事,呈现精彩中国形象。
天津师范大学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孙瑞祥说,前一阶段针对“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错误论调,《人民日报》《天津日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精细解读政策,精确回应关切,创新传播手段方法,充分发挥意见领袖作用,“高举旗帜、引领导向”,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马静认为,《人民日报》《天津日报》主动设置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各终端协同并进,实现了多样态传播,营造了强大的舆论场域,是主流媒体提高舆论引导力的一次生动实践。
三、谱写新时代党报新篇章的思考和建言
专家学者就新时代党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如何坚持改革开放,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纷纷建言献 策。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告学院院长、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丁俊杰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五项使命任务”,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担当完成“五项使命任务”就是对改革开放40年的最好纪念。他认为,为谱写好新时代党和国家主流媒体新篇章,一是努力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历史底蕴、科学理论价值和巨大实践力量;二是“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使命引领”是灵魂,“问题导向”是抓手;三是以新时代先进典型为参照系,向所报道的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学精神、学品质、学方 法。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认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区别于其他政党所特有的属性和特质。在当前复杂多元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环境中,坚守新闻舆论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导地位成为重要的思想建设任务,而从红色新闻事业中汲取红色基因传承的力量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重要方式。
谢国明认为,面对传媒新业态,媒体人首先要树立平台观念,从信息优先获得、渠道有效把控,转向致力于平台的创建和开放;其次要树立动态观念,信息的发布不是传播的终点,而是更重要的传播的新起点;第三要树立技术观念,媒体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补齐“技术短板”是当务之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詹新惠提出,人民网仍需要坚守其作为推动人民日报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和战略资源,媒体产品重要的生产部门,技术支撑和传播平台,拓展党报版图的先锋和样板的位置。人民网应坚持独立但不割裂、互补更需特色、融合更要引领的原则。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讲师褚凰羽说,人工智能背景下党报要积极创新传播路径,合理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精准研判舆情,及时应对危机。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刘超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对微信食品安全类谣言进行分析,认为党报党刊在传统媒介权威建构上有很大优势,要在网络平台和传统平台协同传播,进行科学普及和观念更新。
中国邮政报社专刊部副主任黄世永说,网络时代,党报的传播力受到冲击,虽有波动,依然保持着主流媒体的地位。党报及其子报仍然是全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至少是新媒体的重要素材。党报要提高自身实力,加强核心竞争力。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梁小建指出,党报运用习近平新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就要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紧紧抓住党报新闻舆论的关键,努力筑牢守正创新的人才队伍保障。
党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说,中国传媒大学作为培养传媒人才为主的特色型大学,新闻传播学是我们学校入围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的学科之一。培养具有宽阔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传媒领域精英,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他对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以学习党报、研究党报、服务党报为宗旨,坚持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承担国家、省部和学校层面的重要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给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