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爸爸”
2019-11-17白晶晶
白晶晶
近日,一款名为“共享爸爸”的小程序上了微博热搜。点开小程序的页面,会出现五款“爸爸”,分别为商务型、暖男型、运动型、文艺型、幽默型。
商务型“爸爸”:商业精英,外形俊朗,高端大气,各种社交场合的镇场首选,收割周围人羡慕的目光。暖男型“爸爸”:奶得了娃,做得了一手好菜,从修电灯泡到通下水道,无所不能;性格温柔,从不发脾气,堪称暖宝宝型居家全能选手。运动型“爸爸”:身强力壮,酷爱健身,擅长格斗,气场强大,方圆几里的小混混都对他退避三舍。文艺型“爸爸”:学识渊博,行走的百科全书,专家级的做作业水平,信奉没有不会做的题,只有不懂辅导方法的人。幽默型“爸爸”:陪你玩、陪你闹、逗你笑,游戏玩得溜——你的开心,就是他的使命。
许多饱受“丧偶式育儿”困扰的媽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准备叫个“爸爸”时,却发现这款小程序只是某品牌家具的营销广告。点开“离你最近、呼叫后30分钟到达的免费爸爸”后,并没有出现理想中的育儿伴侣,而是跳转到某品牌家具的销售页面。所谓的“爸爸”,只是商家赠送的玩偶。这波广告营销因此备受质疑。
在流量至上的商业环境下,消费者的注意力就是变现王道。光怪陆离的营销方式层出不穷,本不足为奇,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共享爸爸”能精准地触及大众心理的敏感点呢?
“共享爸爸”之所以受到关注,根源在于父亲在家庭育儿过程中角色的长期缺失。
不少人都有同样的感受,自己和父亲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丧偶式育儿”也悄然成为热词,一些“上班996,下班打网游”的爸爸也成为舆论火力集中批判的对象。
不过,将家庭责任缺失的板子都打在“爸爸”身上,也有失偏颇。除去那些天生没有责任心的爸爸,更多的爸爸是真心想陪伴孩子,但“实力”不允许啊!原因之一是,现代社会的“爸爸”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只要不断网不停机,“下班”的概念被日渐模糊,很多爸爸即使下了班也被迫“机不离手”。原因之二是,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相对处于弱势地位,更多的育儿责任自然由女性来承担。
更何况,即便爸爸们愿意陪伴孩子,也难免遭遇管不了自己孩子的尴尬。小朋友在家里闹得天翻地覆,精力都用来和父母斗智斗勇了。不管是讲故事,还是做游戏,都是三分钟热情,除了把父母有限的耐心耗尽,真学不到多少东西。可一旦孩子们聚在一起,不管老师讲什么,都秒变“天使宝宝”,精力集中事半功倍。这恐怕也是“易子而教”的理念古已有之的原因所在。
当代社会育儿焦虑日渐蔓延,人们“不敢生、不愿生”的精神负担严重,也和育儿责任越来越集中到原子式的家庭结构上密不可分。大杂院时代,孩子们聚在一起写作业、嬉戏玩耍。数个家庭结成了互助式育儿的共同体。单元楼时代,一对一式陪护反而让育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
小编有话说
剔除“共享爸爸”的广告营销背景,抛开其隐晦的暗示,这其实也是个化解“丧偶式育儿”的好点子。与其一味地指责爸爸们成为育儿路上的“猪队友”,不如给多才多艺的他们提供更好的施展空间。现如今,有的爸爸上知天文,有的爸爸能下厨房,如果真能有一家互联网平台上线纯粹的互助式育儿功能,让社会化育儿成为可能,相信不仅爸爸们乐在其中,小家庭也能从中受益。
适用话题
父亲的责任;父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