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人才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研究

2019-11-17褚茜茜丁贺萧鸣政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离职倾向青年人才

褚茜茜 丁贺 萧鸣政

摘要:文章基于自我增强理论,通过218名青年人才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职业成长、职业承诺、核心自我评价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及连续中介模型检验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成长正向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承诺;职业成长负向影响离职倾向;核心自我评价部分中介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影响;职业承诺部分中介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影响;职业成长通过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承诺的串联中介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

关键词:青年人才;职业成长;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承诺;离职倾向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人才培养,明确人才的重要性,更谈到青年人才是国家活力所在。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随着劳动力市场逐步规范,人事制度日趋完善,组织间的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人们意识到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与自身规划适时转业跳槽,可以使职业在动态中趋于合理,保持在劳动力市场的持续竞争力(翁清雄、席酉民,2010)。其中80后、90后,因其功利价值观、注重情境感知与长期发展等独特性而引起关注(侯烜方、卢福财,2018;Lin,Li,Hou,2015),如何保留和激励青年人才,避免人才流动而出现“逆淘汰”现象,关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

目前,有关职业成长的研究中,主要以高校教师、高校辅导员、大学生、一般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王晴,2018),专门针对青年人才的研究较少。而有关职业成长与离职行为关系的研究中,主要可分为组织内因素与组织外因素两部分。组织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领导方式(刘军、吴隆增、林雨,2009;张莉、夏莹、孙达,2013)、晋升加薪(Wayne, Shore & Liden,1997)、组织承诺(苏涛、陈春花、宋一晓、王甜,2018)等;组织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外部机会感知(翁清雄、席酉民,2010)、工作—家庭冲突(Li,Li,Wang, Wang & Newton,2019)、工作—家庭支持(李永鑫、赵娜,2009)等。目前有关职业成长与离职行为关系的探讨大多基于外因方面,很少就人格特质角度进行研究,更缺乏从人格特质视角打开青年人才职业成长与离职行为关系的“黑箱”。因此,基于自我增强理论,本文试图探求职业成长、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承诺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作用机理,探讨青年人才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

一、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1. 青年人才的定义。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权威文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我国青年是指14周岁~35周岁的人员。黄敬宝教授认为,具有一定知识技能、能有益于社会进步与财富积累的35周岁以下人员,可称为青年人才。综上,本文将国有商业银行35周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作为调研对象,符合研究需要。

2. 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随着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等概念的提出,组织扁平化成为发展趋势,个体对职业生涯担负起责任。现实中,个体在组织间频繁转换工作以获得职业成长(翁清雄、席酉民,2010)。翁清雄等对职业成长进行可量化界定,并按成长方式分为组织间和组织内的职业成长。组织间的职业成长是个体通过职业转换,服务单位流转,获得的成长和发展;组织内的职业成长,是个体在同一组织内实现能力提升,职位晋升、报酬增加等(翁清雄、席酉民,2011)。本文主要研究组织内的职业成长。

离职倾向被认为是有效预测离职行为的变量,是个体经历工作不满意,进而产生离职念头,并开始寻找其他工作机会的综合表现(Mobley,Griffeth,Hand,Meglino,1979)。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组织公平、组织支持感、工作价值观等均对离职倾向具有影响(张一弛、李书玲、刘鹏、邓建修,2005;韩翼、刘竞哲,2009)。张勉等将职业成长引入Price离职模型,证实职业成长负向影响离职倾向(张勉、张德,2007);袁庆宏(2014)等提出高组织认同个体获得职业成长后离职意向较低。由此提出:

H1:青年人才职业成长负向影响离职倾向。

3. 职业成长与核心自我评价。Judge等人在研究人格特质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时提出了核心自我评价,用于描述个体对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价值的最基本评价。核心自我评价具有自尊、一般自我效能、神经质和控制源四项特质基础(Judge,Locke,Durham,1997)。

自我增强理论认为个体有提高自身价值感和自尊的倾向,因此会寻求外界的积极评价或反馈(Sedikides,Strube,1995)。Hepper等对自我增强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后提出,自我增强策略可分成两部分:积极接纳和有利解释。积极接纳是混合了认知和行为的策略,包括寻求外界的积极反馈并加以利用;有利解释则由认知策略组成,是个体通过外部情境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Hepper,Gramzow & Sedikides,2010)。职业成长作为一种正面的职业进展反馈,是对个体职业发展的肯定(翁清雄、席酉民,2010)。通过自我增强理论可推,职业成长有助于提升个体价值感和自尊,促进个体积极的自我建构。由此提出:

H2:青年人才职业成长正向影响核心自我评价。

4. 职业成长与职业承诺。职业承诺即个体对待自己工作的态度(Blau,1985)。Lauerel和Parbudyal(2002)认为职业承诺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可度,及个体愿意为之付出的智力、时间、精力成本等。一般而言,高职业承诺的个体会寄予所在组织更多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期望被满足后产生更强的动机(Chang,1999),高职业承诺的个体愿为职业付出更多,对获取职业成长抱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Tett,Meyer,1993)。由此提出:

H3:青年人才职业成长正向影响职业承诺。

5. 核心自我評价的中介作用。现阶段,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探讨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的影响变量,如工作满意度(白光林、凌文辁、李国昊,2011)、个人—工作匹配(王雪莉、马琳、张勉,2014)等,然而大部分都未涉及个体特质差异因素。企业战略的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如何理解并执行战略(杨伟国、唐乐,2015),不同特征的个体对管理实践的解读不尽相同(Jiang,Hu,Liu,2017)。

核心自我评价是稳定且深层次的一种人格特质,是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最根本的评价,有益于产生持续稳定的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离职倾向具有反向作用(Judg,Erez,Bono,1998)。自我增强主要发生在对个体而言重要的领域(Crocker,2002),职业成长作为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翁清雄、席酉民,2010),将对个体提升价值感与自尊,形成积极自我观产生正向影响。因而当组织环境利于个体职业成长时,会提升其核心自我评价,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加強个体对工作的掌控感,从而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向。由此提出:

H4:青年人才核心自我评价中介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关系。

6. 职业承诺的中介作用。职业承诺被认为能有效测度个体的职业认同度,是个体对组织之间的一种心理依赖与纽带,Lee通过元分析证实高职业承诺的个体在工作中更愿意付出,表现更积极,绩效更高(Lee,Allen,2000)。现有研究表明职业承诺是预测个体离职行为的有效变量(王霞霞、张辅进,2007),工作满意度与职业承诺偏低被认为是个体产生离职倾向的主要原因(Tett,Meyer,1993;Price,2000;Poter,Steers,1974),职业承诺负向影响离职倾向(裴宇晶、赵曙明,2015)。

职业成长是个体提升职业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有益于增强个体的职业认同感,促进个体加深对所从事工作的喜欢与继续当前职业的意向。那么个体更愿意用积极方式来促成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的一致性,从而降低离职意向。由此提出:

H5:青年人才职业承诺中介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关系。

7. 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承诺的串联中介作用。Mandeville(1705)认为,人类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很高,希望外界也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他们。随着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到来,职业成长为个体所重视,成为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由假设2可知,职业成长符合个体自我增强动机,能有效提升个体核心自我评价,加强自信心。而根据Efklides'在2011年提出的MASRL(Metacognitive Affective Model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模型,这种由自我增强动机所引发的元认知上的自信,最终会对任务自信产生积极作用,而这种职业上的积极情绪,很可能会激励员工继续从事他们的职业并至退休(Sears,2010)。由此提出:

H6:青年人才职业成长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职业承诺串联中介作用,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

综上,本文的理论模型如表1所示。

二、 研究方法

1.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本文以北京四家国有商业银行35周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电子邮件及人力资源部协助发放等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256份问卷,回收2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85.16%,中国银行占33.90%,中国工商银行占30.70%,中国农业银行占16.50%,中国建设银行占18.80%;男占61.90%,女占38.10%;已婚占29.80%,未婚占70.20%;本科占19.70%,硕士研究生占77.50%,博士研究生占2.8%;23岁~27岁占80.30%,27岁~31岁占15.10%,31岁~35岁占4.60%;工作1年~3年员工占56.90%,工作3年以上员工占43.10%。

2. 变量测量。职业成长量表采用罗岭、王娟茹(2016)开发的四维度15题项量表,比如“在目前单位,我的升职速率比较快”等,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41。离职倾向量表采用Mobely(1978)开发的4题项量表,比如“我计划在这个单位做长期的职业发展”等,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7。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采用杜建政等(2012)改编的10题项量表,比如“我有能力处理自己的大多数问题”等,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68。职业承诺量表采用Blau(1985)编制的8题项量表,比如,“我很喜欢现在的职业”等,该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82。四个量表均满足研究的信度要求。

使用量表均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赋值1~5。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题项进行严格的翻译和回译,确保题项表达的准确性。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共析出7个共同因子,最大载荷为38.25%,因此该研究各变量间同源方差问题不大,且其关系可信且合理。

三、 研究结果

1. 信效度检验。使用SPSS22.0对职业成长、职业承诺、核心自我评价与离职倾向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四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41、0.867、0.882、0.868,均高于0.8,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达到可接受水平。四量表的KMO值分别为0.921、0.734、0.893、0.846,均高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四个量表的累计解释方差分别为75.85%、71.594%、70.909%、61.208%,均大于60%,具有较好的效度。

2. 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职业成长、职业承诺、核心自我评价与离职倾向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其中,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负相关(r=-0.533,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离职倾向负相关(r=-0.398,p<0.01),职业承诺与离职倾向负相关(r=-0.723,p<0.01),职业成长与核心自我评价正相关(r=0.491,p<0.01),职业成长与职业承诺正相关(r=0.639,p<0.01),职业承诺与核心自我评价正相关(r=0.52,p<0.01)。这与研究假设方向基本相同,为后续假设检验提供了必要前提条件。

3. 假设检验。通过SPSS22.0软件,在控制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司龄和工作单位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见职业成长对核心自我评价影响显著且为正向影响(β=0.492,P<0.001),H2得到验证。同时,职业成长对职业承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655,P<0.001),H3得到验证。此外,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557,P<0.001),H1得到验证。

其次,對中介效应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在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之间中介效应显著(β=-0.278且P<0.01);同时职业成长系数为β=-0.627,在0.001水平上显著,由此可推得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关系受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H4得到验证。此外,职业承诺在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之间中介效应显著(β=-0.785且P<0.001);同时职业成长系数为β=-0.177,在0.05水平上显著,由此可推得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关系受职业承诺的中介作用,H5得到验证。

通过Hayes等开发的Process中的Model6进行串联中介效应检验,串联中介效应值为-0.118,BootSE为0.038,BootLLCI为-0.212,BootULCI为-0.059,串联中介效应显著,推得职业成长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职业承诺串联中介作用,对离职倾向产生影响,H6得到验证。

四、 讨论

1.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第一,现有关青年人才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不多,更鲜有直接从核心自我评价角度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本研究基于人格特质与个体行为态度关系的角度,探讨青年人才职业成长与离职行为产生的内因作用机理,丰富了职业成长影响效应研究。第二,组织扁平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员工由对组织忠诚转向对职业忠诚,职业发展成为员工,尤其是青年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本研究从职业成长与职业决策行为关系的视角,探讨了青年人才职业成长与离职行为产生的外因作用机理,深化了青年人才职业成长的研究。第三,将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承诺引入到青年人才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中,构建并验证了青年人才职业成长—核心自我评价—职业承诺—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从自我增强动机视角对青年人才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关系进行解释,为打开两者之间的“黑箱”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2)实践意义。首先,为减少现有员工,尤其是重要人才的流失,组织应为员工提供顺畅的职业通道,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以此激励青年人才服务组织、奉献组织;其次,高核心自我评价的员工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对工作具有热情,愿意主动进行付出,所以营造和谐、共享、平等的组织氛围有助于促进青年人才的正向表现。再者,重视考察应聘者素质能力、提供动态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提高人-岗匹配,提升员工职业承诺,对降低青年人才离职意向具有重要作用。最后,组织在引导青年人才留职行为的过程中,要注意主次内容和先后顺序。优先顺畅员工职业成长渠道,尤其是核心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要营造和谐平等、学习分享型的组织氛围,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情境因素。

2. 研究局限与展望。首先,本文选取北京市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样本具有一定局限性,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未来可扩充研究对象的范围,提高本研究的外部效度;其次,在职业成长测量上,本研究未进行分维度测量,未来可细化研究,深入了解员工离职行为背后的主次原因;最后,研究变量均来自员工自我报告,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可能,未来可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节点数据来源,避免同源偏差可能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侯烜方,卢福财.新生代工作价值观、内在动机对工作绩效影响——组织文化的调节效应[J].管理评论,2018,30(4):157-168.

[2] 翁清雄,席酉民.企业员工职业成长研究:量表编制和效度检验[J].管理评论,2011,23(10):132-143.

[3] Mobley W.,Griffeth R., Hand H., Meglino B..A Review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ee Turnover Process.Psychological Bulletin,1979,86(6):517-532.

[4] Judge T.A,Locke E.A,Durham C.C.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

[5] Sedikides, C.Strube, M.J., The Multiply Motivated Sel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5,21(12):1330-1335.

[6] Efklides, A.Interactions of metacognition with motivation and affect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The MASRL model.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11,46(1):6-25.

作者简介:丁贺(1989-)(通讯作者),男,汉族,安徽省亳州市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优势管理、创新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褚茜茜(1988-),女,汉族,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职业发展、优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萧鸣政(1957-),男,汉族,江西省吉安市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导人才与领导力、行政管理与人才关系、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等。

收稿日期:2019-06-16。

猜你喜欢

离职倾向青年人才
心理契约破裂与酒店员工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职业高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探析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思考
新生代员工的离职管理研究
浅谈降低酒店员工离职倾向的方法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规律研究
高校机关青年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航标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