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胜梯田:龙脊山上的苍穹之路

2019-11-17黄凤连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龙脊吊脚楼瑶族

黄凤连

世人皆赞龙胜梯田一年四季景观各异,春来,水满田畴,如串串银链山间挂;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绿浪从天泻;金秋,稻穗沉甸,像座座金塔顶玉宇;隆冬,雪兆丰年,若环环白玉砌云端。确是如此,每个季节的龙胜梯田都独具魅力,似是一座耐人寻味的风景宝藏,等待游客们开启。

梯田由山脚盘绕至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曲线蜿蜒如春螺、披岚似云塔。从远处望去,犹如一条通往苍穹的绿色长梯,动人心魄。龙胜梯田景观被誉为“天下一绝”,而梯田景区也被誉为了“诗境家园”。“诗境家园”中的“天下一绝”,仅是听着便令人心动不已。

醉美梯田,风景如画

龙胜梯田坐落在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龙脊山中,又称为龙脊梯田。梯田处处有,如龙胜梯田这样大规模集中在一起的景观却是罕见的。梯田在高低起伏的山中蜿蜒盘旋,如同一级级登上苍穹的天梯,又像是天与地之间一幅巨大的抽象画。

在龙胜梯田中,更加罕见的是从流水湍急的河谷到白云缭绕的山巅,从万木葱茏的林边到石壁陡崖前,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被开辟了梯田。当初开山造田的祖先们一定没有想到,他们开辟出了一个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使龙胜变成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醉美景点。

但是在这浩瀚如海的梯田世界中,大多数田地是只能种一两行水稻的碎田块,因此在龙胜梯田中有“蓑衣盖过田”的说法。传说当地曾有一位苛刻的地主交代农夫说,一定要耕完206块田才能收工。可农夫工作了一整天,数来数去只有205块。无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准备回家,竟惊喜地发现,最后一块田就盖在蓑衣下面!

一阵微风掠过山间,绿浪翻滚着,梯田像巨扇一样半折半开,斜叠成一个个狭长的扇面。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美不胜收。龙胜梯田似是巨大的梯形舞台,向世人展示着龙脊人战天斗地的壮美情怀。如今,龙胜梯田不仅仅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片世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龙胜梯田不仅有美不胜收的景观,还有被梯田拥在怀里的吊脚木楼,有延绵不绝、吟唱不息的山歌,有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有酿香的水酒……所有的一切,都与高山、森林、云海融在一起,构成龙胜梯田深厚的文化内涵。

吊脚楼里的无限风光

龙胜梯田景区内居住着壮、瑶两种民族,他们是梯田奇迹的缔造者,是田埂上的守护者,也是这景区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瑶族服饰独特,风情独具。2014年,瑶族服饰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洛瑶寨位于龙胜梯田景区境内,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红瑶妇女自古便有蓄长发的传统习惯,全村60户人家中,头发长达1米以上的有60人,最长达1.7米,获得“吉尼斯群体长发之最”,黄洛瑶寨也号称为“天下第一长发村”。在黄洛瑶寨中,妇女头发在18岁前不剪,而在18岁时剪一次,寓意其成年,18岁后便蓄起长发,直到去世。“一梳长发黑又亮梳妆打扮为情郎;二梳长发浓又亮夫妻恩爱情意长;丝丝长发长又亮父母恩情永不忘;乌龙盘发亮锃锃幸福生活久久长。”一曲长发瑶歌道出了瑶族对长发如此执着的缘由。

走进黄洛瑶寨,瑶族风情浓郁的吊腳楼便呈现在眼前,瑶寨的吊脚楼分三层,全楼用木头榫接而成,未用一根钉子。第一层用来做猪圈,二楼是人的起居场所,三楼通风好,做粮仓。吊脚楼冬暖夏凉,舒适宜人。

景区内郁郁葱葱的梯田、清澈的小河,都完美地将这吊脚楼点缀着。吊脚楼就如同晶莹的星斗洒落在苍茫的龙胜山水间,当一座座吊脚楼不断出现在游客的眼前时,寂静的梯田美景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吊脚楼始终是装点瑶族生活的星光,如同歌舞对于这个民族一样,如果缺少了吊脚楼,这个民族则少了许多生气。

在错落有致的梯田间、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在炊烟袅袅的山寨里,偶见瑶女壮妹身背竹篓,款款而行,在流泉飞瀑下,溪水潺潺中,也时见瑶族妇女在洗梳长发,玩水嬉戏。山间不时飘来几缕悠扬纯朴的歌声,优美动听,令人陶醉其间。“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令人向往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

泛舟在流淌的江水中,欣赏着两岸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和梯田,每个人心里都会生出莫名的触动——这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而创造出的杰作,时光赋予了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浓厚的历史气息,如此美景,又岂能不去畅游一番?

猜你喜欢

龙脊吊脚楼瑶族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赏龙脊记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山城吊脚楼
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苗族民居吊脚楼的再生设计
“龙脊辣椒”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