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访谈节目的编排心得
2019-11-17吉方东
文 / 吉方东
优秀的广播新闻访谈节目能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表达百姓心声,反映时代精神,也是广大听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笔者策划编排的广播新闻访谈节目《汽车尾号限行被推至风口浪尖,治理雾霾就此一招?》在四川广播电视节目评审推选会上获得优秀奖。该节目,将现场采访和嘉宾访谈结合在一起,运用声音和音响传播信息和塑造形象的广播优势,创作出了这件获奖作品。笔者的体会是,话题在访谈访谈节目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处于根本和核心地位。
话题选择得好坏直接会影响整个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因为谈话节目和新闻类节目、新媒体平台不同,时效性不强。重点就在选准新闻事件和热点话题。访谈中所选择的话题,不仅要与受众需求保持一致,还可以选取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引发观众探讨,让观众在节目里跟随嘉宾的争论,一起思考,从而获得自己观点的支持者,得到心理上的认同感。
为加强空气污染治理,自贡市将首次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消息一经发布,引发市民热议。针对市民争议的焦点,笔者带领栏目组从主题策划、嘉宾邀请、事前采访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于实施限行当天晚上推出该期节目,邀请环保、气象方面的专家和热心听众代表参与节目,交警、交通参与者利用热线电话、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参与互动,节目中主持人把控得当,嘉宾和受众积极互动,广播特色鲜明,充分发挥了广播融合媒体的优势。
突发新闻事件,新政新规,近期热点,都可以成为新闻访谈的话题。在确定选题时,一是应该多考虑具有思辨性的话题,有话可说,而且能引出不同的观点。如汽车限号这个话题,节目参与者针对限号是不是增加交通参与者负担,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进行了激烈讨论,让整档节目的内容更加有吸引力,更加好听,让人耐听。
二是选好嘉宾。如何选嘉宾决定着访谈节目的精彩程度。嘉宾往往是话题的阐述、提出者、升华者,节目编辑者在选择嘉宾的时候,要根据话题内容,所选的嘉宾身份需要与节目话题内容相符合,让嘉宾在擅长领域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这期节目,邀请了环保、气象专家,也邀请了普通网友参与节目,提前采访了交警、大学教授、出租司机等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各方观点充分表达,使节目更具可听性,受众自然而然加入各方阵营,纷纷发表看法。市民的观点往往很尖锐,嘉宾必须快速表明观点,并引起共鸣。有些嘉宾写作功底很好,但是在话筒面前表述得却有欠缺,这样就会影响整个节目的效果。其次,所选择的嘉宾在效果搭配上也很重要。我们知道,在演戏的时候,演员需要对手戏,谈话节目也是同样的。嘉宾性格、语言表述等类型多种多样,节目编排设计的时候要对嘉宾进行差异化搭配,保持整个节目的出彩性。
第三个就是“怎么谈”。如何把节目主题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对话表现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期节目一开始,记者的采访便吸引人,采访对象的录音报道就已经有冲突,随后主持人便紧紧抓住是否重污染天气必须限号?是否雾霾就是汽车尾气所致?这些听众和网友就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提问,引导谈话一步步深入。同时在节目中通过电话、微信、微博等互动平台让受众表达观点。这种多媒体平台之间的融合和联动,不仅让节目所涉及到的谈话空间变得更宽广,而且还将节目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有效提高了节目的传播品质。
以上这些是广播新闻谈话节目互为制约的。主持人作为话题的方向引导者、嘉宾的协调者,在整个谈话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会影响整体的节目质量,要时刻保持受众的参与性,否则就容易造成访谈节目失去其针对性。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是有的访谈内容或囿于政策尺度而缩手缩脚,或调查研究不深而使得话题“走偏”,或一味媚俗导致节目极端化。二是由于主持人播控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等原因,平等的交流沦为主持人和嘉宾之间被动的应答,缺乏思想碰撞,难以出彩。三是没有采访也少有谈话,主持人和嘉宾一起念稿子,让人质疑新闻访谈的真实性,新闻节目不能讲真话,只会流失受众。
总之,广播新闻访谈节目以点对点、点对面、互动参与的传播方式,让受众有机会以自身期待的距离和传播效果来接近话题,在这个可以表达、交流沟通的渠道中,既沟通了政情民意,又增强了媒体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