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莱西探索
2019-11-17王俊腾
□程 强 王俊腾
近年来,生活垃圾分类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去年以来,莱西市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要求,在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措施保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研究总结出台了城区垃圾分类细则、考核办法、视觉识别系统和宣传培训的初步方案,总结出了在城区居民小区按可回收、有害、其他和大件垃圾进行分类,在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按餐厨、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在公共区域按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分类,在农村按有害、易腐烂和不易腐烂垃圾分类的四种分类模式,在分类投放、运输、储存和处理等环节设施设备配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规划。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今年以来,莱西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员会围绕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通过走访社区、村居,察看现场,座谈交流,听取专家、群众和一线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并先后到临沂、杭州、上海等地学习考察。通过赴全国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考察团成员发现县域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着工作开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差距与问题不容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领导层面看,各级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视不够。一是长期以来各级相关部门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工作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对垃圾分类工作有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满足过得去的现象。二是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难度估计不足,认为有了工作方案、操作细则和要求,给了钱和物,工作推行就不难,期望一劳永逸,在抓实抓细和常抓不懈上打了折扣。三是由于生活垃圾分类是个新时尚,习惯养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相关部门有等一等、看一看和望而却步的现象,工作失之软慢拖。
从工作层面看,垃圾分类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完善。一是联动机制不健全。一方面,镇村两级分类工作办事机构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且大都是身兼数职,工作经常处于顾此失彼疲于应付的状态,责任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沟通协调的有效机制,经常出现住建部门自己搭台唱独角的现象,单位、企业、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物业公司与居民群众之间没有及时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工作不平衡、不作为,随意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群众自治组织和自治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出现上热下冷的被动局面,成为推行分类工作最后一环的梗阻。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区居民小区这个庞大的居民群体中,党组织几乎空白,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不多,更有不少老旧小区多年没有物业。二是奖惩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督查考核、执法检查、奖优罚劣有机结合的管理体系,导致工作抓手不多、措施不硬、影响不大,群众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效果不好巩固。三是资金保障机制未形成。一方面,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目前县级垃圾分类的启动资金主要来自政府和集体投入这一条渠道,并且还没有纳入县、镇年度财政预算;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于可持续可承受的资金投入政策和渠道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当前实行的环卫一体化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有的镇街每年费用已经达到上千万元。可想而知,垃圾分类工作在面上推开后,将有相当一部分财政困难的镇村遭遇到资金瓶颈,如果难以承受压力,将导致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持续。四是垃圾处置能力不足。现阶段,县级垃圾处置以填埋为主,缺乏其他现代化处置手段,垃圾末端处置的焚烧发电厂尚在建设中。由于垃圾存放设施、运输设施配备不足,尚不能完全做到对分类后的生活垃圾专车专用、定点存放、定时运输,致使试点中已经分类的垃圾仍然存在混装、混运、混放的情况,终端处置也是垃圾混在一起处置,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客观上影响了分类工作的效果,也挫伤了政府部门和群众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积极性。
从居民和群众层面看,参与积极性不高,习惯养成难。一是对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不够,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而且垃圾随手扔、一齐倒的观念根深蒂固,老习惯成自然,群众嫌麻烦、有抵触。二是宣传指导不到位,分类宣传的内容没有完全进家入户,群众知晓率不高,不会分、分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日常投放缺乏现场指导和强制分类的措施和办法,监督检查方法单一,缺乏感召力。
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几点建议
迅速打开思想认识的“总开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生活垃圾分类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都把推行垃圾分类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大政治任务,全面提升社会公众文明素质的重要抓手,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去年以来,莱西市各部门一再部署工作任务,多次调高目标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举措。对此,全市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切实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性、使命感、行动力,主动扛起责任,努力当好垃圾分类工作的明白人、带头人、实干家;主动调查研究,主动参与目标方案的制定、重点任务的落实、问题困难的解决,把好推进工作的方向、踩准持续发力的油门。在赴浙沪学习考察时发现,当地的主要领导现场动员部署、主动调查研究,重大活动重要节点走上街头面对面宣传、进小区手把手教学,这种真抓实干的作风,对推动当地的垃圾分类工作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
着力打造分类工作的“制度环”,重视发挥机制效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行难是社会的普遍认识,先进地区的经验启发我们,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制度化建设、实行网格化管理、依靠机制化推进,是形成全民参与格局、全方位健康运行的有效途径。当前县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单凭一次会议、一个方案、一次投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抓紧制定和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和规范,让这些制度和规范成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尺度和抓手。一是在工作指导层面,建立和完善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相配套的实施细则、宣传细则、识别系统、操作规范、联席会议制度、联合行动计划等,把分类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责任时限、方法步骤明确化完整化。二是在工作落实层面,围绕垃圾分类、垃圾投放、垃圾运输、垃圾处置四个环节,建立起市镇村责任清单、专业部门专业人员责任清单、部门单位责任清单、企业商业责任清单、居委会居民小区责任清单、党员干部包帮联户责任清单,将这些清单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覆盖无死角。三是在保障措施层面,制定和完善市镇村资金保障计划、使用制度规范。完善和制定针对不同层面和对象的监督检查考核细则和办法,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扩大结果使用的权重、放大倒逼机制的作用。在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中,莱西市逐步推行市级月考核、镇级周检查、村级日巡查的三级考核制度,坚持进行日常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分类工作稳步推进。
精心组织宣传发动的“大合唱”,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考察团在浙沪考察学习中发现,每到一处,无论是小区保安、居民群众,还是卫生保洁员、分类办的同志,对垃圾分类知识要求和做法规定等都如数家珍,其熟悉程度和参与热情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强烈地认识到,社会广泛的认知度、群众普遍的知晓率,是提高群众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进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一是用心编制宣传资料和宣传品,把群众应知应会的问题和知识化繁成简,通过小册页、小卡通、小漫画、明白纸、指示牌、小品小戏小演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多渠道全方位认识和理解垃圾分类。二是普及垃圾分类常识要确保覆盖率,机关单位要普及到科室、企业普及到班组、社区村庄普及到户,保证100%知晓率。三是要充分用足用活宣传载体,如新闻媒体、各场所LED显示屏、交通广播、公交车车载媒体和语音系统、广告牌、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村居宣传栏等。四是垃圾分类教育进校园,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设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课堂,以生活垃圾分类主题班会和系列校园实践活动为载体,让每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让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成为社会垃圾分类宣传和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的明白人、生力军。五是搞好集中宣传活动,加快扭转被动局面。上海市金山区自6月起开展了“奋战30天,垃圾分类实现大提升专项行动”,区文明办、绿化局等单位聘请的284位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组成监督团,开始监督工作,并把6月份的每个周五作为宣传日,有效提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知晓率。同时,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为逐步形成长效常态管理走好第一步。
整体谋划有机结合的“大文章”,逐步实现多元共治。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只有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实现有机结合,才会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一是在活动的开展上,实行城区和农村同步发动、同步组织实施,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餐饮企业、商场、公共场所实行强制分类全覆盖,进一步扩大在居民小区试点的比例,更有利于全社会氛围的形成。二是在建立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资金保障制度方面,探索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和第三方共同投入相结合,在给予适当财政政策支持的同时,积极引导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积极探索特许经营和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形式,引入专业化公司;按照“谁产生谁付费谁污染”的原则,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费统筹管理制度,这也是青岛市明文倡导的。浙江省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金华市金东区设立“美丽家园共建基金”,由财政奖补、社会捐助、村户自筹三部分组成;杭州市制定了高额的收费制度,对餐饮企业,240L分类垃圾桶每桶运输处理费24元,倒逼企业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有的村规民约还作出了居民村民垃圾桶自备、适量缴纳卫生处理费的约定。金华市金东区的做法是,政府在规划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同时,探索出以一村一建、多村合建、村企联建和村校共建的形式建设阳光堆肥房的路子,就地“消化”可腐烂的生活垃圾。三是在工作队伍建设上,把垃圾分类工作与当前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关部门联系社区、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千人百企走访活动有机结合,助推垃圾分类工作有效开展。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一线保洁员队伍和垃圾分类工作队伍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开源节流、减人提效。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工青妇的活动与垃圾分类工作有机结合,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在监督方式方面,把人大执法检查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交流阵地,设立举报电话,开办访谈栏目等,形成监督工作的立体化格局。五是在加强党建工作方面,把垃圾分类工作与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有机结合。以浙沪为例,许多小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创新社区治理,建立了党建+自治、党建+共治、党建+服务的互融平台,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覆盖,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导,社会组织、居民骨干、驻区单位等民主共商、多元共治、合作共建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具体到莱西市,要在居民小区建好党组织,由党组织主导,全面成立业主委员会,把支部建在小区内、党小组建在楼组上、党员作用发挥在楼层中,培养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同时进一步完善党员联户制度,让党员亮身份、联好户、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