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演讲稿(下)
2019-11-17李淼等
李淼等
赓续五四精神 奋进复兴征程
李 淼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在享受和谐、安宁的幸福生活之时,每一次回首1919 年五四青年英雄的奋斗历程,都无比的感动与震撼。在风雨中走过100 个年头的五四运动,从来没有被历史遗忘,它总是不断地被赋予各种各样新的涵义。
在这场运动中,先进青年以涤陈荡旧的勇气、革故鼎新的气魄、孜孜以求的精神,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努力吸取和传播人类社会的优秀文明成果,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思想解放的先河,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容的五四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和精神财富。
在这场运动中,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以宽广的视野,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的社会思潮中辨析是非、寻求真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掀开了中国青年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而后的10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召唤,站在时代前列,勇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先锋,为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唱响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100 年来,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经历了革命斗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不屈不挠,矢志奋斗,使伟大的五四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身处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作为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肩负光荣使命任务。而对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爱国情怀。100年前的革命青年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展开了彻底的、不妥协的斗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丰富和发展了爱国主义的内涵,把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推向了新起点。而今的中国,已然屹立在世界舞台中央。我们不再有屈辱的记忆,不必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爱国情怀的表现也随之发上变化。但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当代青年要秉持创新求变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我们要厚积真才实学,锻造过硬本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当代发展史,其实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不辍学习的奋斗史。回首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的五年多里,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近50 次集体学习,内容涉及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一语中的:“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作为青年干部,没有过硬本领,只是泛泛知道一些概念和要求,而不注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难以肩负新时代的新使命。著史立志,勾连古今、润物无声、成风化人。作为思想理论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力量,我们不仅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用真学问、真本领、真功夫,做好时代的守望者、记录者和传播者,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以朴实无华的笔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党立言,昭彰初心,传承文明,为盛世添彩。
我们要提升道德修养,锤炼高尚品格。五四运动以来,共产党人对道德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任何物质上的收获和名声上的成就,都抵不上内心品格的升华,只有精神高尚,才能面对诱惑保持内心的安宁和行为的端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足见道德对国家发展、民族兴亡、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什么是道德?道德是逆境中的坚守,躁动中的自持,如修身齐家、达观处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为代表的社会准则。道德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人的德,社会的德,国家的德。锤炼高尚品格,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归宿。青年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阶段。道德修养重在自觉,贵在坚持。在当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振荡、新思想、新观念更加活跃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年干部不仅要做精神文明的先锋,还要做先进文化的典范;不仅要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还要做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和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激励一代代有志青年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当代青年要不断激发奋斗精神,充分展现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奋进姿态,在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步履铿锵、勇毅笃行。
赓续百年 逐梦青春
姚文文
五月,是鲜花芬芳的季节,是春意盎然的季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五月,有一个代表青年朝气蓬勃的日子,那就是“五四”。要有人问你,“五四”是什么?“五四”代表着什么?五四的精神是什么?对于“五四”,我们的理解各不相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五四”。
儿时,当我看见大哥哥大姐姐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时,我知道了一个词,那就是——少先队员!
上初中时,摘下红领巾,自己亲自进行入团宣誓时,我知道了一个词,那就是——共青团员!
上高中时,历史老师讲到辛亥革命,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反复跟我们强调了一个词,那就是——五四运动。那时的我们,对于五四的理解是,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度的一个分水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个知识点,一定要记住,因为高考要考。
上大学乃至工作之后,五四最初对于我来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我28 岁之前,在五月四日这一天享受半天假期,因为那时的我还是一个青年,我还拥有青春。
青春是迷人的,也是短暂的。赓续百年,弹指间灰飞烟灭。历史的车轮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长长的辙印。“开端”也罢,“分水岭”也好,时间留给我们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五四所带来的英勇与坚强,热忱与理想,不屈与抗争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于五四历史的研究,要把它放在中华民族5000 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 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 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回首过去,按卷沉思,我们这一代顶着“我们是21 世纪的接班人”的头衔,见证了祖国一点点强大,让我们一起回味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
20 世纪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纪,也是个伟大的世纪。100 多年前,世界经历了二战、经历了冷战、经历了新技术革命、经历了世界各国由战争逐步走向和平与发展。20 世纪的中国,更是让世界各国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经历了对抗外敌的腥风血雨,经历了抗战胜利,经历了团结奋斗,经历了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血肉筑起反抗外族入侵的城墙,用自己的双手把这个饥寒交迫的旧中国,一点一点建设成为现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
忆往昔,百年前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一群热血青年屹立在街头,高举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在中华民族饱受屈辱时毅然挺身而出,吹响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号角,用他们的气节和英勇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的坚定信念。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百年来,五四精神如同一粒粒种子在华夏大地结出累累硕果。龙江青年更是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恢弘壮丽的青春之歌。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革命青年挺身而出、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了热血和生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北大荒,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用他们的双手将曾经那个廖无人烟的漠漠大荒变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国营农场群,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为改变祖国落后面貌、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无数时代青年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展现了龙江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青春风采,铸就出承载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龙江精神宝库,翻开了五四精神传承史上崭新的一页。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华夏文明五千载,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得以传承,离不开我们每一个史志人。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守护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作为年轻的史志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挥史志工作的宝库作用,抚摸时代丰碑,追寻历史足迹,以青年人满腔热情为弘扬龙江历史、展现龙江魅力注入新的活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立足新时代坐标点,我们要有“勇立潮头敢为先”的勇气;要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气。作为新时代的史志人,要与时俱进、强化学习,坚持学以铸魂、学以养德、学以勉勤、学以致用,以学习作为强化业务之机、干事创业之要,以新时代新青年的担当作为,肩负起时代所托,人民所寄。
击鼓催征,奋楫杨帆。作为一名新时代史志青年,我们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我们要高举传承五四精神的这面大旗,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结合起来;将书写历史与传承历史结合起来;将讲好龙江故事、传递龙江声音与弘扬龙江历史、传承龙江文明结合起来。我们,新时代的史志人,要用青春播种梦想,要用激情点燃梦想,紧跟时代步伐、勇立时代潮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放飞梦想。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历久弥新的五四精神让历史记忆焕发新生,让有为青年激扬前行。我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使命,我们的青春富有朝气和梦想,我们的青春拥有情怀与担当。未来的我们,要把肩上的责任扛起来,把青春的激情释放出来,把对史志工作的热爱坚守下来,把五四精神传承下来。当我们老了,走过垂暮之年,回首往昔我们可以骄傲的说:青春,我来过,青春不轻,逐梦前行。
热爱·传承·奋斗
梁 辰
百年沧桑,青春激荡。一百年前,广大爱国进步青年登上历史舞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洒向中华大地。百年来,中国青年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勇敢肩负起历史使命,与国家同进步、与人民齐奋斗,他们将五四精神融入血脉,用青春之力披荆斩棘,闯关破障。这一百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一百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一百年!今天站在这里,作为一名史志战线上的青年工作者,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此时此刻的感受。
我的第一个关键词:热爱。追寻五四运动以来的爱国奋斗历程,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投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那些闪闪发光的青春理想,无一不是与“热爱”二字紧密相连。在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今天,我把热爱二字化为对史志事业深深的热爱。记忆中,这是我第二次登上演讲的讲台,第一次是在2000 年,初入大学校园,演讲的主题是奥运精神。在感叹白驹过隙,日光荏苒的同时,回首过往,虽然青春易逝,但初心仍在。还记得,2010 年7 月,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的朱佳木同志到黑龙江省视察指导地方志工作时,问当时还是一脸稚嫩的我:“为什么选择从事地方志工作?”现在想来,那时脱口而出的一句“我喜欢”,或许真的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热爱。我们忠诚地记录着历史留给我们的感动与自豪,我们虔诚地编写着历史曾经的伟大与荣光,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存史、育人、资政”的光荣使命。置身于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壮丽的九州风貌浩瀚无边,别样的地方风情历历在目,中国共产党的壮丽伟业一览无遗。参加工作十余年来,我见证了许许多多爱岗敬业,扎根于史志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的前辈,我不断刷新着对史志工作的认同,我们肩负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神圣职责,我们扎根在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之中,我们展示着史志人“风景这边独好”的芳华时代!
我的第二个关键词:传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经历了5000 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传承,是对“知中国,服务中国”宗旨的代代传扬,史志工作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绵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史志工作必将绽放其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而且独放异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思想碰撞的时代,不同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锋,但西方文化仍然占据着强势话语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诸多群体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年群体,我们要自觉成为文化传承的践行者,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史志工作中来,我们有义务在弘扬传统文化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让全世界爱上中国,爱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的第三个关键词:奋斗。“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前行之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应“暖风熏得游人醉”,而是要“勇立潮头敢为先”;不应“满目山河空念远”,而是要“而今迈步从头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讲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今天,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2019 年 4 月 25 日,何伟志主任在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上讲到:“史志工作者要不辱使命,争做天下为公、敢做善为、干必有成的奋斗者;要不负光阴,争做只争朝夕,夙兴夜寐、闻鸡起舞的追梦人;要不惧困难,争做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克难致胜的急先锋;要不辞辛苦,争做脚踏实地、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实干家。”今天的奋斗筑就明天的基石,在史志事业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里,让我们一起打好“硬仗”、做好“突破”、用好“五库”、建好“六风”、实现好“三个一”,让龙江史志事业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进程中形成最强大的史志力量!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山伏流,一泻汪洋。”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用日出东方、河流奔涌的壮丽景象寄托对中国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如今,这个愿望正在新一代青年人身上一步步实现。志士惜时短,勇者常为新。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推开时光之门,迎接新的曙光,五四精神引领着新一代青年人开启了中华民族新的航程,我们生逢其时,我们重任在肩。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愿中华文化永远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华,愿我们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省委史志研究室谱写出史志事业的崭新华章!
以奋斗之青春谱人生精彩华章
谢翠萍
100 年前的5 月4 日,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自由,北京3000 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这是一场为正义和真理而战的爱国运动,喊出了中华民族渴望独立自强的梦想,自此,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拉开。五四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曾这样说过:“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重温 100 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我们才能更加步履铿锵、勇毅笃行。
一、老一辈的奋斗青春,成就黑龙江共和国长子
“一五”、“二五”时期,国家 156 项重点工程有22 项落户黑龙江,“共和国国宝”中国第一重型机械厂,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成套重型机器的历史;哈尔滨锅炉厂的建成投产,改变了我国不能制造火力发电站中压、高压锅炉的历史……多个大型企业在黑龙江的相继建成,填补了我国在重工业领域的空白,黑龙江也由此获得了“共和国长子”和“共和国工业摇篮”的美誉。三大开发和建设更是为新中国的初期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累计为国家提供了占总量三分之一的原油,七分之一的商品粮和四分之一的原木。
看到黑龙江为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更应该思考,黑龙江人是如何作出以上贡献的?这背后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但更离不开黑龙江人尤其是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是他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用火热的激情和青春,创造了属于黑龙江的历史辉煌。不同时期,黑龙江都涌现出了不同的奋斗典型:
(一)北大荒开发建设中的青春力量
1955 年 8 月 16 日,杨华、李秉衡等 5 名北京青年在《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发表庄严宣言,承诺:“不管边疆的路程多么遥远,也拦不住我们远征的决心,不管边疆的风云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很快,新中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向北大荒进发。随后,全国出现青年垦荒热潮,有14 批2570 名青年拓荒者也先后来到了北大荒。
在北大荒开发史上,有一支强劲的生力军,他们是山东支边青年。1959 年,先后有6万名山东支边青年和移民来到北大荒,他们有的当拖拉机手、收割机手;有的当饲养员、放牧员;有的从事工副业生产……这只队伍,年龄都在20 岁上下,党团员占20%,素质较好,成为北大荒职工队伍的重要基石。而知识青年的加入更成为北大荒开发和建设的中坚力量。1968 年,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快,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大批知识青年来到垦区,垦区先后共接收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和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的知青54.9 万人。知识青年大多来自京、津、沪、哈等大城市,文化程度较高,经过实际锻炼和选拔,很快成为垦荒事业的骨干力量。
(二)铁人王进喜和五面红旗典型
王进喜,1923 年 10 月 8 日出生于甘肃玉门。1959 年,得知东北发现大油田,王进喜异常兴奋,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最有名的莫过于,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因此被誉为“铁人”。很快一个学“铁人”、做“铁人”的运动在全战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被誉为大会战“五面红旗”的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成为学习对象。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面临国外经济封锁、国内经济困难、国家迫切需要石油的严峻形势矢志爱国,以奋斗青春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
二、年轻一代应以奋斗之青春,谱写人生精彩华章
老一辈的革命家用奋斗青春成就了过往辉煌,新一辈的青年人也必然要用奋斗青春赢得美好未来。弹指一挥间,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复兴民族的“五四”火炬已经光荣的传到我们手中。新一代的年轻人,应接过老一辈革命家的接力棒,不畏艰难,不畏风霜,“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切实做到:
(一)一定要有定力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常拿着书到离第一师范不远的一个叫南门的地方,在嘈杂喧闹的大街边看书,以此作为考验,培养自己随时随地都能专心专注的能力。
何为定力?定力就是去除烦恼妄想的禅定之力,定力对于年轻史志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史志研究不是速成品,快餐文化,需要的是沉潜积淀和冷静的思考,需要我们始终做到立场坚定、信仰坚定、始终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始终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一定要有实力
有实力,我认为至少应具备以下两种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讲:“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目不暇接。稍不留神,就会要落伍,甚至被淘汰。史志干部,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延续文脉、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光荣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史志干部更应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是实干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讲:抓铁留痕,踏石留印,实干是最重要的。“卧底局长”陈家顺,作为人社局副局长,没有满足于坐在办公室等数据,反而自己跑到养猪场、纺织厂卧底打工,恰恰是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了8000 多人的就业难题。“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新业绩,史志研究,讲究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踏实干。
(三)一定要有毅力
我们都清楚那七年知青岁月在塑造大国领袖过程当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就像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梁家河”,每一个岗位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梁家河”。有句话说的好:“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可惜大部分人死在了明天晚上,没有看到后天升起的太阳”。希望我们的年轻干部,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
(四)一定要有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为改革创新者胜”,我国古有四大发明,今有新四大发明,可以说,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深沉禀赋。但现在不少年轻干部,生理年龄不大,心理年龄却“不小”。80 后自称“老阿姨”,90 后忙着自叹“人到中年”,活生生地把“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过成了“日薄西山”。还有的年轻人直接就是“佛系”青年,万事不争,四平八稳。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势必要迎接新情况,新挑战,以这样老气横秋的状态,如何接得住五四先驱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如何应对日渐复杂和繁重的工作?因此,年轻干部要有创新思维,敢于“吃螃蟹”,善于“初生牛犊不怕虎”,勇于突破旧框框,大胆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让五四精神在史志工作岗位上闪耀光茫
韩明武
站到这个演讲台上,是我人生中第二次,而这距我第一次站在演讲台上已经过去了28年,回顾这28 年的人生过往,真是百感交集。28 年前的我应该是个标准的青年,那次是在南京远郊的一座军营的礼堂里,面对全团1000 余名官兵,我这个刚入伍一年的上等兵,第一次登台演讲。当时演讲的主题,与今天的主题是一样的。而今天我作为70 后,早已步入到中年大叔的行列,应该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青年了。今天站在演讲台上,与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面对面共同探寻五四精神这个常议常新的话题。借此机会畅谈一番我对五四精神的感悟。从中撷取一些一直坚守和秉持的包容于五四精神内核的理念与大家分享。
五四运动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但伟大的五四运动造就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已经过去的28 年的人生历程中,无论处于哪一阶段,我都在坚守追求进步的不变的人生方向。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自觉做到爱岗敬业,追求进步。
记得28 年前,我刚入伍的所在部队三营营教导员在全营军人大会上,“号召我们全营战士争做‘四有’革命军人”。他说四有革命军人的目标实际上来源于五四精神。他说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都要努力追求进步。教导员语重心长的教诲,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它让我受益终身。从那以后,我抱定献身国防事业的理想追求。之后一年,经过努力,在全团报考战士录取率仅为20%的情况下,以优异成绩考取军校,成为准军官。实现了人生命运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军校毕业后,我分配到野战部队成为军官,在部队期间,我在基层连队带过兵,在机关岗位任过职。在不同的岗位上多次获得团级嘉奖。在这个阶段,我依然把追求进步作为自己人生的努力方向。
16 年的军旅生涯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火热的部队熔炉锤炼出甘于奉献的无私品质。特别是赋予了我视荣誉至高无尚荣誉观。即使转业到地方,这么多年部队养成的良好作风依然没有丝毫改变。
2006 年,走完 16 年军旅生涯,面临人生的再一次转折,我凭着自幼就喜欢史志的兴趣爱好,选择了省地方志办公室作为转业单位。进入省志办后,我发现仅凭自己的文字功底还不能完全胜任这一全新的工作领域。为此,我自己购买了大量方志编纂书籍,从方志ABC 开始学习。同时向前辈和领导以及同事们学习,求教。八小时内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八小时外刻苦学习方志业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修志门外汉向入门人的角色转变。
2011 年,按照当时分管副省长于莎燕的要求,省志办举全办之力编纂《黑龙江省志简编》,由于当时自己还算是修志战线上一名新兵,为了完成赋予的工作任务,弥补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足,在历时五年的编纂过程中,我经常加班加点,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凭着锲而不舍的执著和百折不回的毅力,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所承担的编写任务。我深知领导赋予我们年轻同志编纂实践工作任务,既是学习也是锻炼的机会。我承担编写的经济篇部分涉及首轮省志中39 部分志,总字数达2320.2 万字。为了充分利用这个学习锻炼的机会,我通读了首轮省志的39 部分志。五年时间里,我所承担编写内容经过反复修改和精心打磨,先后数易其稿,日趋完善。在编纂的同时,自己根据编纂过程中的体会撰写了题为《试谈再生性简志编纂难点的化解》论文,有幸发表在国家社科类核心期刊《中国地方志》2015 年第2 期上。通过这一编纂实践的历练,我的业务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我深知这些都深深得益于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2015 年,我有幸获得省人社厅与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表彰的全省地方志系统的先进工作者称号。我深知,在修志战线上我只是一名新兵,与同志们比,我还有很大差距和很多不足,这是领导对我的鼓励,是对我的鞭策,这也凝结着领导对我工作的殷切期盼。
回顾这28 年的人生历程,在每次重大人生转折之时,追求进步的理念导引着我,指引着我沿着追求进步的人生方向前进。
2018 年10 月份,机构改革后,由原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地方地志办公室组建成立新的省委史志研究室,这为我们史志家人提供了实现人生新进步的契机。新的机构为我们搭建了新的研究平台的,拓宽了研究领域,这为我们进一步提升研究能力,提供了难得的良机。两家单位融合一家,倍增效应值得期待。相对于原来任何一家,研究力量和研究队伍都得到大幅度的增强。我觉得,我更应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实现人生新阶段的进步。努力钻研业务,拓宽学习和研究领域,进一步提升自己学术研究水平。努力为“六风建室”贡献自己应有力量,让五四精神在史志工作岗位上闪烁光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