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对贫困的终结

2019-11-17刘庆和

当代贵州 2019年47期
关键词:贫困线现行标准消费水平

私人市场力量可以与公共政策相互补充,加上更为和谐的全球治理体系,人类完全有能力在2025年消灭极端贫困,从而终结贫困问题。

很多个世纪以来,贫困,或者反过来说如何扶贫、减贫、反贫困,一直是困扰人类的巨大难题。但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似乎让人类看到了终结贫困的曙光。1990年以来,全球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这一事实让以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倍感乐观。2005年,萨克斯教授在《贫困的终结》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他宣称,私人市场力量可以与公共政策相互补充,加上更为和谐的全球治理体系,人类完全有能力在2025年消灭极端贫困,从而终结贫困问题。2013年,世界银行提出了两项最重要的发展目标:2030年终结极端贫困,促进共享繁荣。

中国的发展和反贫困成就更加让人有理由相信:贫困的终结就在眼前。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改革开放以前,中国80%以上的人口都是贫困人口,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更是超过95%。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仅用了40年时间,就将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降至1.7%。这期间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超过7.5亿,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将全部脱贫,贫困县将全部摘帽,现有统计意义上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将不复存在,相关的一些名词如“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等,某种意义上将逐步走进历史。中国马上就要进入“后扶贫”时代,一个“没有绝对贫困”的时代。

但是,我们在欢呼庆祝消灭绝对贫困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绝对贫困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今后我们不再需要继续与贫困作斗争,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不再扶贫。

首先,我们实现的只是“现行标准下”的脱贫。所谓“现行标准”,依据的是农村每人每天的收入可以支持一斤米面、一斤蔬菜、一两肉蛋,即保障每人每天2100大卡的热量和60克左右的蛋白质;同时还要支持基本的衣着、水电、交通通讯、教育和医疗的支出等非食物消费支出。这个标准与现行国际贫困线(IPL)是大致对应的,后者等于按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的1.9美元——人均收入(消费)低于每人每天1.9美元的人口即属于贫困人口。国际贫困线是15个穷国的国家贫困线的平均值,反映的只是贫困的最低门槛。去年,世界银行给中等收入国家提出了两个更高的贫困线标准:3.2美元(对下中收入国家)和5.5美元(对上中收入国家)。按此标准一些国家的贫困人口将不降反增。

世界银行一年前发表研究报告《贫困与共享繁荣2018:解开贫困谜团》(“Poverty and Shared Prosperity 2018:Piecing Together the Poverty Puzzle”)认为,贫困不仅包括收入、消费水平低,而且还包括教育成绩差、健康不佳、营养不良、不能享受基本服务以及生活环境差等方面。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一个人如果生活水平低于每天1美元加上这个国家每人每天消费(或收入)水平的中位数,他就是社会贫困人口。据此,该报告提出了所谓“社会贫困线(Societal Poverty Line)”标准。世界银行采用的社会贫困线计算公式是:SPL=max(1.9美元,1.0美元+0.5消费水平中值)(按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元)。这个公式表明,社会贫困线将随着人们的平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

是的,即便是绝对贫困,其衡量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00年前的绝对贫困与今天的绝对贫困并不是一回事,那时的很多奢侈品今天都成了必需品。我们虽然终结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但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今后我们可能还会有新的更高的贫困线标准。扶贫,我们仍将在路上,只是方式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猜你喜欢

贫困线现行标准消费水平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新时代 新生活
印刷机械行业现行标准现状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及治理
我国31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007)
贫困线是如何划定的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
7000万人的“脱贫”之路
我省县级公立医院诊疗价格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