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人都有麦克风,专业媒体干什么?

2019-11-17朱春阳

当代贵州 2019年5期
关键词:茧房麦克风人类

当社会关系网络因为人人都有麦克风而呈现出土崩瓦解的系统性风险的时刻,专业媒体必须扮演社会关系网络修复的角色,弥合社会分歧,降低社会摩擦,为更高程度的社会共识的达成而工作。

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互联网的赋权,给了每一个个体直抵大众传播竞技场的快速通道。互联网给了我们太多美好的想象力,它以技术的力量把社会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互动、交流,也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快捷,新媒体造就了去中心化的沟通图景,新传播将消除人类社会的藩篱,将会促进人类更好地融合,以消除误解,推动更高程度的共识达成。按照这一设想,传说中的巴别塔—人类建造的通天塔,或许终将会有实现的可能。似乎,新媒体带来的新传播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大同世界的美好未来。

但现实似乎却又是残酷的。人人都有麦克风带来了众声喧哗,海量的信息、应接不暇的社会变动虽然给了人们更多抵达真相第一现场的可能,也给人们有限的认知能力带来了麻烦:快速迭代的新技术带来的信息浪潮裹挟着认知有限的人类陷入到了深深的焦虑当中。按照已有的对人类认知习性的研究所示,人们在认知失衡的情况下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将会根据自身的情感和经验对接触到的信息选择性呈现、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更多的是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之前的观念,而非推翻自己的判断。选择性理论解释了网络时代“茧房效应”的产生机理。新传播技术给了人们更大的选择权力,也给了人们更方便聚合群体共识、识别并分割异己分子的技术方式。对于互联网资深网民而言,对天涯论坛和新浪微博上的战火与硝烟仍然会记忆犹新,但伴随着微信的到来,意见相左的群体在网络空间几乎再也找不到交集了,人们躺在自己和谐美好的“信息茧房”中,感受着所谓“真实世界”的全部,常常隔空言说,而不是像网络初兴时期那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开杠”,而后者更接近咖啡馆里的争论。就目前的互联网传播效应而言,新媒体并没有带来新传播,更没有推动更高程度的共识的达成,而是沿着人类认知能力的自我习性打造出了一个个的“信息茧房”,推动社会走向了更高程度的碎片化和多元化。人类基于情感认同偏好认知世界,一千个人眼里出现了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身处信息“茧房”带来的自信常常使得各个群体之间水火不容,各自相信直接摸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所谓“后真相时代”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互联网发展到这里,需要回答一个严肃的问题: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候,专业媒体干什么?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专业媒体和专业记者是茫然的。原来因为垄断信息的传播而建立起来的专业神秘感被互联网彻底消除后,在“随手拍”代替了记者一线报道后,人类社会还需要专业媒体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需要,而且还需要加强专业媒体的力量。当社会关系网络因为人人都有麦克风而呈现出土崩瓦解的系统性风险的时刻,专业媒体必须扮演社会关系网络修复的角色,弥合社会分歧,降低社会摩擦,为更高程度的社会共识的达成而工作。专业媒体的专业在于它有专业的常识,它应该知道人类传播的弱点,应该知道蜷缩于“信息茧房”的人类之间的相互的排斥和无视将会使人类最终丧失沟通的勇气和希望,最终会因为相互的摩擦而导致社会运行成本的高涨。理想的人类社会关系网络应该不排斥多元,更不排斥多元之间的沟通与协商,群体之间的开放与宽容才是人类大同美好世界的盛况,以邻为壑,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为惨痛的教训。这样来看,所谓专业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征应该依然是大众传播的执行者,针对的对象应该涵盖全部的群体,给全部的“信息茧房”都能带去新世界的消息,为每一个群体确立一个清晰自身方位的社会网络坐标,而不能放任他们成为大千世界的“孤儿”。果真做到如此贡献,专业媒体责任重大,功莫大焉。

猜你喜欢

茧房麦克风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麦克风的艺术
讯飞输入法也能离线语音输入
让重力控制麦克风
麦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