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担使命 学理论 强本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中的哲学智慧
2019-11-17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晓晨
◇ 文/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晓晨
内蒙古自治区党校哲学教研部 马桂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将主题确定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今天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主题。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在自己的纲领文件中开宗明义地确立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鲜明写下“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这些字句。历经改革开放40多年后,我们阔步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所以能如此,根本在于我们党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今天,我们仍然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脚踏实地,阔步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目的都是为了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既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又明确新时代肩负的重大责任,增强现实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
“初心”和“使命”就是理想、信念、宗旨,就是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就是奋斗精神和优良作风。所以,初心和使命就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动力。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如果丢掉了初心、忘记了使命,就会陷入“四种危险”,就会经不起“四大考验”,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永葆青春的秘诀。
党的十九大,再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定主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自身所处历史方位、所面临时代问题、所承担历史使命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一种精神状态,采取的一种行动状态。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活动,可以归结为领导中国事业和进行自身建设两个方面。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历来都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党的事业既是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召唤,又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新的前景;同时,党的事业既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由以推进的内容和依据,又离不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引领、保证和支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三、守初心,担使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哲学智慧,增强看家本领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三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到位的理解和把握,恐怕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不会有深刻的领会,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学习很重要。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浩如烟海,学习其中的什么内容?首选的,当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中,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我们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哲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哲学,是13亿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哲学。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实践第一”的实践哲学,增强实践本领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
因为学生生活在学校、家庭这两个集体环境中,学生的存在感有赖于教师、同学、家长这一面又一面的镜子来反照。因此可从教师、学习伙伴、家长三个维度来组织教学和管理,以实现学生在群体生活中的存在感。
早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明确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检验。精炼地道出了实践对于认识的基础性作用:源泉、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担任中央总书记后,他把此观点简要概括为“实践第一”。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践行“实践第一”,首先要调查研究,他把调查研究比作“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继而要抓落实。习近平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我们把“抓落实”贯彻到底。在抓落实中,他大力倡导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并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第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丰富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2.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矛盾分析”的辩证哲学,增强辩证思维本领
辩证思维方法的核心内容是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程。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地认识到矛盾的特点:第一,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第二,矛盾具有不平衡性(有主次之别)。因此,实践中,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但重点抓特殊矛盾;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但重点看主要矛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中,在对中国整体发展的部署上,坚持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既要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又要坚定不移地、大胆地推进改革开放;既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又要必须牢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既要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既要整体渐进,又要重点突破;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既要把握国情,又要了解世界;既要胸怀全局,又要抓好局部;既要治标,也要治本,等等,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运用“两点论”的典范。
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既坚持“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重点是推进“四个全面”发展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紧紧抓住农村精准扶贫这一重点;在化解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时,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点;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途中,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点;在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思想和政治建设这一重点;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体制改革制度建设这一重点;在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紧紧抓住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这一重点;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紧紧抓住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这一重点,等等,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运用“重点论”的典范。
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时代”的创新哲学,增强创新本领
创新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是一个无限向前发展的过程,没有终极真理和绝对真理,在认识真理的征程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正确,只有更正确。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我们永远在路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模式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亘古不变的绝对真理。因此,我们要永不停息追求创新的脚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创新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创新”一词出现超过千次。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理念居于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是根本,科技创新是“牛鼻子”,人才创新是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因为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如果各级领导干部每天满脑子陈规戒律、墨守成规,便无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便无力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4.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哲学,增强为民谋福本领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往的都是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的,而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提出为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1921年,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造福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追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如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彼岸,就是造福人民,为人民谋福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实践第一、矛盾分析、创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在新时代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导航,它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提供了新航标和路线图,必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