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确保稳定脱贫
2019-11-17汪三贵
◎汪三贵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只有贫困户靠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和自己的努力稳定创收,贫困问题才能彻底解决。贫困户差异很大,能力不一,如何找到适合不同类型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是目前产业扶贫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实践来看,我国的产业扶贫主要有四种模式:
生产带动模式是指位于产业链上下游的龙头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或扩大产品销量,带动贫困户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的模式。该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处于产业链上游、以农用机械制造、肥料和种子研发等农业生产资料为主要产品的企业,通过为贫困户提供优惠或免费的投入品,降低其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生产效益。二是位于产业链下游、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通过组织和引导农户进行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按保护价收购产品,从而促进农户增收。该模式采用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在该模式中,企业为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支持和服务,降低合作社的运行成本和风险;合作社按企业要求组织社员进行产品生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利益分配中,企业主要从产后销售和加工环节盈利,在生产环节让利于合作社和贫困户,从而形成企业和贫困户双赢的利益格局。
就业带动模式是指龙头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并根据劳动任务完成情况按时发放工资,促进贫困户增加工资性收入的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聘用贫困劳动力签订劳务合同,满足常年用工需要,增加农户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二是龙头企业通过建设农产品或工业产品生产基地,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较为灵活的季节性、临时性的就业机会并支付相应劳动报酬。
资产收益模式是指在扶贫产业项目中,相关经营主体将贫困户的自然资源、扶贫资金、农户权益以及所在村庄的集体自然资源加以资产化,即将集体自然资源、家庭自有资源、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贷款量化折算为贫困户所拥有的股份,相关经营主体利用这类资产产生经济收益后,贫困村与贫困农户按照股份或特定比例获得收益,从而增加贫困户的财产性收入的模式。根据资产类型不同,该模式可分为资源收益模式和资金收益模式,其中资源收益模式又可分为土地资源收益模式、旅游资源收益模式和劳动力资源收益模式等;资金收益模式可分为财政扶贫资金收益模式、信贷资金收益模式等。
混合带动模式是指把就业、直接参与产业和资产收益结合起来,形成更强有力的综合带贫方式。如有的地方搞乡村旅游扶贫项目,通过实现旅游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贫困户入股,旅游企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土特产品,使贫困户每年获得固定收益;到旅游旺季时,让贫困户充分参与到产业中,在产业发展中不断提高创收能力,实现可持续脱贫。
贫困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贫困户的特征和能力,合理使用这四种产业扶贫模式。地方政府要为各类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提供土地、税收、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同时协助贫困户与企业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使产业扶贫具有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