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黄梅戏《梁祝》的舞美意象化处理及内涵体现
2019-11-16柴高伟
摘要:本文通过不同场次的舞美构思,介绍黄梅戏《梁祝》的意象化舞美体现。着重介绍围绕黄梅戏《梁祝》针对性创新理念阐述,同时兼顾舞美布景的深层次内涵表达,以及由此延展出的精神层面感悟。
关键词:黄梅戏;舞美;意象化;戏剧
提及《梁祝》,家喻户晓,越剧唱过,川剧唱过,京剧也唱过……黄梅戏也要唱,也可以唱,也应该唱,因为太适合了。“片片情丝,你侬我侬,飒飒悲歌,款款深情。”既然各家都唱过,舞美必然搞过,那黄梅戏《梁祝》舞美怎么搞?青春版又如何创新?怎样体现青春的气息?在舞美上我尽力去做,也做到了一些,在此把设计的理念略做分享。
一、引言
“一个故事传千载,梁山伯和祝英台。一双彩蝶传情爱,今日又向花丛飞过来。”读到如诗篇般美丽的剧本,我便毫不犹豫地承接了此剧的舞美设计工作。久负盛名的青阳腔诞生地,美丽的池州。湛蓝的秋浦河水流淌过有着50年历史的贵池区黄梅戏剧团,我想,这本就是一段美丽的故事吧。
二、舞美布景的意象化体现
开场“柳荫相会”,似乎没有柳条就无法制造柳荫,没有柳荫,如何相会?但我偏偏不喜欢这个“鸡肋”,果断舍弃大家常见的仿真柳条。“舞台美术不是去描绘森林,而是描绘人在森林里的感受。阿道夫.阿皮亚(瑞典舞台美术家)”没有悬挂在舞台前区,我却在舞台灰绿色底幕上镂出条条柳叶,灯光一闪,斑驳立见,柳荫就印到了观众的心里,是为一新。第二新便是舞台上那条起伏的荧光山峦 ,点亮的不仅是舞台,点亮的是谁的青春?又照亮了谁的情仇?我认为这是情思的律动和起伏,是又一新意象。此外,那一片小亭,一弯柳,一条石凳都只是个符合罢了。不是我没有能力把他们做成立体,只是不愿,不喜,大可不必。我要的是意象,不是那个并不存在的,而我们却竭力追逐的所谓戏剧情境。
这个思路延续到二场“学馆立规”学堂用桌椅板凳来装点环境是老生常谈,也是自然。我还想到了用圣人画像表示学堂的环境,别人自然也能想到。那我就选择避开,似乎是在退让,但我有勇气,不退缩。我就掏空了夫子像,一个圣人被剪了下来,千万个圣人就在观众的心里生了出来。不是说“一千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威廉.莎士比亚)”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观众吧,毕竟每个人的情感、学识、阅历各不相同,他们心中的圣人形象自然不同,何必把我的“圣人”强加给他们呢,我不要那么残忍,即便戏剧难免偶有残忍。
第四场英台别友,业内还是喜欢说“十八相送”,既然是送别,又是山一程,水一程。既然是写意,虚拟的演出配虚拟的布景。那就给观众一个可行、可居、可游、可赏的山水之境吧。于是就有了云纹状的中国画影片,自此形意结合了。
三、舞美布景深层次内涵
到了第五场“堂前婚变”,好一句“不见山伯到庄前,剪断情丝碎良缘”把我心肺撕裂。有了触动,也就真正感悟到了意象化舞美的意义所在。道具“迎客松”被推倒了,“盆碎了,心碎了,花残了,情残了……”这出悲剧的见证者是蹲在屋脊上的“角兽”,那是一只“海马”既没有皇家高高在上的龙凤,又无达官显贵的狮虎,甚至连自由翱翔的“天马”都比不上。不是他想,命运给他安排的就只剩了羡慕和攀附。这不就是祝员外吗?和马太守比,他是个正官以外,不算官的官。可悲、可叹又可怜啊。父命如此,英台何堪?
山伯的死也就是必然了。“扣墓圆情”这场舞美在舞台中区悬挂了两条通天地的白绫,绫子下方盖着个方格,配合后区倒扣的半圆,不只是为了塑造山伯的坟冢,更是营造“山伯死”凝重的悲凉气息,两条白练,洁净、素雅,在凄婉哀怨的大段唱腔中,异常契合、妥帖,灵前祭与哭裂坟悄然合一了。坟头没有炸裂,也不会冒白烟,更不会出场道具师忘带“坟头”的尴尬……后来,证明他们阴阳两隔的两条白绫被英台用力扯下,空间重新被定义,全剧终!
习近平提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作品最好能雅俗共赏。“会看得看门道,不会看得可以看看热闹。”青春版黄梅戏《梁祝》的设计宗旨便是如此。形式上注重舞美布景意象化处理,精神方面注重凸显深层次含义。
参考文献:
[1]《梁祝》视频网址[EB/O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8186058/.
[2]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4.
[3]李光南.獨具魅力的中国乡村音乐: 黄梅戏评说[M].黄山书社,2012.
作者简介:柴高伟(1984.4.21),男,汉族,籍贯山东,硕士研究生,职称为舞美设计师,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安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舞台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