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及保护问题

2019-11-16王小云

艺术大观 2019年35期
关键词:保护

王小云

摘要:古建筑文物涵盖诸多历史文化,不仅是古人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智慧结晶,借助古建筑文物,帮助现代人们更好了解古代社会和历史。但在具体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建筑文物出现不同程度破坏,如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笔者以自身经验,对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相关问题予以思考,以供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

古建筑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核心,而做好受损部位修缮、还原及保护等工作,是现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随着文化理念的持续性深入,国内文化建设已得到高度重视,古建筑文物更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做好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古建筑文物间的整合,是加快经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的根本。

一、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及保护原则

(一)原真性。为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的根本性原则,即无论是在何种操作中,均应保证建筑原貌,且最大限度上修复本来面貌。原因为:古建筑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物体现,更是承载诸多历史文化及社会的内涵,修缮及保护期间原真性的把控,是体现古建筑文物原有价值的根本。

(二)整体性。从整体上而言,古建筑文物并非是独立存在,而是和周围环境予以整合,以此体现自身的韵味价值。即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全方位落实整体性原则,以细节的角度,完成破损文物修缮及保护,杜绝结构整体的较大改动。

二、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期间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意识薄弱。目前,我国文化建设虽已走向成熟化,但在古建筑文物破坏、损坏等状况下,人们情绪波动较小,也未重视后续修护问题,这也导致部分古建筑文物破损越发严重。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古建筑文物保留是难以避免的。例如:房地产行业在楼盘开发过程中,未做好古建筑文物保护,甚至还会出现主动破坏的现象。

(二)欠缺科学性修护工作。随着时间推移,古建筑文物于时间长河中,历经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出现不同程度破损问题。特别是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古建筑文物破损速度明显增快,且在针对性修缮和保护法律法规欠缺的情况下,导致各项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即使在个别地区中,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也停留在表层,难以对其完整性予以把控。

(三)修缮难度大。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部分城市实现区域性划分,既可促进城市发展,还可带动居民经济水平,特别是在房地产行业带动下,城市已落实全面化发展。但在具体过程中,古建筑文物出现破坏、位置迁移等状况,使之出现难以挽救的损伤,这也会增加后续修缮工作的难度系数。

三、加强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的几点措施

(一)增强人员专业素质

和其他行业相比,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相关专业就业范围较为狭窄,且在部分学生毕业后放弃本职工作,导致该行业人才越发匮乏。为有效预防此类状况,政府部门应增强对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专业重视度,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增强其整体素质水平,如优惠政策,鼓励和激发学生攻克专业难点,实现人才储备。而以学校的角度,更应为学生赢得实践机会,使之可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专业技能。

(二)强化保护意识

若要将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应在日常保护过程中,联合运用各种技术形式,以此增强人们保护意识。例如: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平台,推出和古建筑文物相关节目,不仅可做好宣传保护工作,还可使观众感悟到古建筑带来的震撼,以自身思想层面做好古建筑文物保护。

(三)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工作,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是难以估量的,为更好保证工作的顺利施行,应时刻保证资金充足。原因为: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往往需要购入诸多专业设备、工艺和材料,政府部门可通过专项资金的设立,做好相关工作。

(四)侧重砖瓦和石块保护

随着古建筑文物经历时间的延长,砖瓦和石块等结构,风化问题越发明显,虽该项工作已施行多年,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其各项工作仍存在争议,且处于停滞状态。特别是在申遗活动越发深入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越发强烈。例如:砖瓦和石块保护工作多采取化学材料,如机硅类材料,具有透气性、防水性的特点,能够预防建筑整体雨水侵蚀和风力腐蚀。正常情况下,该种材料使用寿命为10余年,随后可自然脱落,且对古建筑文物无任何影响,但在涂抹后会引起建筑物整体颜色加深,影响整体美感,特别是在涂抹次数过多的前提下,还会面临建筑风化问题。

(五)科学修缮

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工作中,应全方位落实科学性的原则,最大限度上延长建筑寿命。具体为:详细记录建筑损坏状况,修复期间更应结合自然环境等因素,对修缮方法予以科学选择;如若面临较大损坏现象,可根据当地特色施行修复,保留建筑原有价值及特色;聘请专业化修复团队,对建筑施行针对性修补。

(六)做好消防防护

针对古建筑文物消防工作,应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上预防火灾,减轻建筑损坏。例如:在电源、火源等设备管理期间,应将供电系统安全防护工作落实与首位,依据火灾扑救需求,合理布设消防器材,再联合火灾预防技术的使用,安装探测报警系统。

(七)完善法律法规

若要将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工作落实于根本,则应构建相对健全的保障体系,如法律体系。目前,国内上海和天津等城市,个别出台古建筑立法法规,如《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条例》等,虽将古建筑文物各项工作落实到根本,但从整体上而言相关法律仍停留在片面阶段,立法空白。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仅将古建筑成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余未对其予以描述,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专业性法律法法规,保证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八)古建筑文物修缮的具体方法

1.基础。多表现为沉降、破碎等状况,和地下管线、地基承载力变化及地下水、樹根生长和外力破坏等存在相关性,可在修缮期间查明损坏原因,随后施行针对性处理。修缮:即分段掏修,各段长度应在1m以内,且不低于基础底面积20%,再通过原结构和墙体支撑加固操作,起到修缮的目的。

2.台基。常见阶沿石移位、松动和侧塘板掉落、风化等问题,但若出现构件大范围鼓出或位移等状况,可在勾缝前施行归安处理,即为构件重新安装;若表现为石构件缺失或破损,应取相同纹理、材质的石材实行填补操作,随后采取做旧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文物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核心,做好相关修缮及保护工作,是将文化传承、长远发展落实于根本的有效举措。即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倡导原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再逐步增强古建筑文物修缮及保护重视度,辅之相关人员专业素质和保护意识的增强,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推动国内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吴虓.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8(51):166-167.

[2]郭霞霞.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讨[J].江西建材,2018(03):57+60.

[3]张茜.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111-112.

[4]赵培青.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7):90-91.

[5]吴虓.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索[J].建材与装饰,2018(51):166-167.

[6]王菂.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居舍,2018(14):20.

[7]邓元方.文物修缮工程质量管理初探[J].上海质量,2019(09):69-73.

[8]张入方.古建筑修缮造价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3):168-169.

猜你喜欢

保护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