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中国四大礼仪

2019-11-16西门必得

女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童长者葬礼

西门必得

开蒙礼

古人上学,没有年龄限制,有三四岁上学的,也有八九岁上学的,穷人的家孩子有可能终生不上学。

学童第一天上学,必行开蒙礼。

第一步,自正衣冠,来到孔子像前,双膝跪地,九磕首,再给老师三磕首。

第二步,老师以毛笔蘸朱砂液,在学童眉心点一颗红痣。“痣”喻“智”,这一点,就算是开启了智慧之门。

第三步,学童用力击鼓,以喻“茅塞顿开”,学童击鼓的同时,需大声喊出自己的决心和愿望,鼓声越响,孩子的志向越远大。

第四步,老师指导学童学写第一个字:人。让孩子明白,要有高深的学问,必须先学会做人。

1949年以后,学校不再给学童举行开蒙礼。近年来,一些注重国学教育的学校,悄悄恢复了开蒙礼。

弱冠礼

弱冠礼即男人的成人礼。男子年满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已成年却又不够强壮,故称弱。男子二十岁生日那一天,家里会请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启祠堂门,在列祖列宗面前,为他举行加冠之礼。

受冠者需受冠三次:第一次是黑麻布做的缁布冠,表示从今天开始有参政资格,当研习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成为有用之材;第二次是白鹿皮做的皮弁,即军帽,表示男子有保家卫国之责任,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必须挺身而出;第三次是祭祀仪式上戴的素冠,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典礼,对家中大事有决断权,可以当家作主了。

三加冠之后,加冠礼上最尊贵的长者会赐给受冠者一个字。古代男子除了“名”之外还有“字”,字就是加冠礼上由长者所赐的。从此以后,只有长辈才可以叫受冠者的“名”,平辈和寻常人则只能称呼他的“字”,以示尊重。比如李白,字太白,称呼其李太白,才是尊重。

婚礼

婚礼是唯一由古至今绵延不绝的礼仪,即使在“破四旧”的革命年代,婚礼也没有被革命掉,只是简单一点而已。

传说,中国最早的婚礼仪式是由伏羲氏制订的,上古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关于婚礼的记载。婚礼,最初为“昏礼”,因为古人相信黄昏是一天中最美好吉祥的时刻,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后来,慢慢演变,才成为“婚礼”。《礼记》中有对婚礼的详细叙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中国大部分地区,至今保持黄昏举行婚礼的习俗,迎亲队伍早早接到新娘子,也会在外面转圈,直到天黑时分,新娘子才会踏进新郎的家门。

世界各地各有各的婚礼仪式,被全世界普遍接受的是結婚戒指。婚戒最早出现于古埃及,在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小圆环表示永恒之意。公元860年,罗马教皇尼古拉斯一世颁布教令:婚礼上必须要有互赠戒指的程序。

如今,即使最传统的中式婚礼,也少不了结婚戒指。

葬礼

葬礼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习俗都不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中基本一致的讲究是叶落归根,即死在他乡的人,家人会想方设法使其遗体回到故乡,入土为安。2007年,赵本山主演的电影《叶落归根》,表现的就是千里背尸回故乡的故事。有些民族处理死者遗体则比较简单,扔进大海,或者一把火烧掉。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中国葬礼的传统文化印记已日渐淡化,尚能感觉到古老气息的,可能是湘南地区的葬礼,他们在葬礼上唱《诗经》,最常唱的是《蓼莪》、《螽斯》和《麟之趾》,那些以宫商字谱流传下来的曲子,唱起来惊心动魄。

猜你喜欢

学童长者葬礼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XINMU/欣慕 XM001
HAOBAIBEI/好百贝 HBB-A
anyin/安茵 ABA601
自己的“葬礼”
《弟子规》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