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质量实时监督体系构建

2019-11-16夏喜连温毅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科目教学质量监督

夏喜连 温毅波

[摘           要]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也迎来了重大的突破与转变。在传统的评教系统中,师生之间无法开展全面有效的实时互动,因此给监督工作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实时监督体系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促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关    键   词]  “互联网+”;课堂教学;实时监督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78-02

教学质量是学校和教育的生命所在,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是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见证,同时更是每位教师工作的使命所在。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1]。

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以及探索,并由此开始推行各类举措。比如“两个转变、四个全面、一个报告”要求校方以及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评价与管理理念,围绕着评价对象、过程、指标等内容来全方位地进行探讨,最终得出教学成效分析报告。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一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督促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完善。而王薇则指出,课堂评价只是一种提升教学成效的工具,应该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渗透也推动了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的产生,比如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微课课堂、翻转课堂等。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构建课程监督体系,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探究的课题。

二、现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

在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中,各校采取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主要包含着以下几种:(1)强化校内的规章制度建设,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规范教师以及学生双方的日常工作以及学习状态。(2)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设置教学方略,明确教学目标。(3)构建出有效的奖惩机制以及明确的责任机制,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4)落实监督工作,全面观测一线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5)鼓励学生以及其他教师实施教学评价。(6)推进“师徒”模式,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7)改革考核方式。(8)举办教学竞赛。以上所有评价策略都是各校所采取的传统的教学评价策略,虽然它们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互联网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发展需求。

在“互联网+”的时代,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思想观念越更多元化,学生本身的个性化特征也越发显著。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也应当相继发生转变,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状态,考核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

(二)现阶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缺陷

虽然目前的大部分学校已经开始采用信息系统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校方针对所有类型的科目都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完全忽略了不同科目教学本身所存在的差异化以及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其次,为了保障参与教学活动的所有学生都进行课程质量评价,校方对课程评价的权限进行了严格设置,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若不开展评价则无法查看该科成绩的情况,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内心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从而无法真实反映出该科目的实际教学情况。

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59.6%,网民数量急剧增长[2]。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大众的日常生活与网络技术建立起了紧密联系,并对教育教学领域作出了重要影响。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教学,开展学习活动。但是如何对其实施评价和监督,是现阶段互联网学习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才是被评价的对象,没有树立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参与意识,使其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教师不能通过直接的评价来掌握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也常常是将目光置于监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没有因此来督促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其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实时课堂评教体系的建立

(一)分类指导原则

不同科目具备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标准,教师所需要采取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也各不相同。

比如在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科目内,语文教师需要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以及培育学生的德育素养。

而在数学科目中,教师则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以及数学计算能力,以最终促使学生能够冷静、准确地看待问题,从多个不同的视角来探索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体育类型的科目中,教师需要培育学生体育锻炼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技巧,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促使学生维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科目教学质量监督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什么是四个监督?
高考“新科目”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