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9-11-16张叶
张叶
[摘 要] 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从开始运行到现如今反映出不少问题,集中体现为实践培训的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具体培训的内容与“双师型”教师实际状况不匹配,这些问题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通过三方视角分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探讨制约培训基地建设的因素,提出推进“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关 键 词]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88-02
2010年7月,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规划纲要(2010—2020)》十年教育规划,在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调动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探索地方“政府主导,职业院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联合并借助企业的专业化生产方式,建立校企共建“双师型”培训基地。从培训基地建设成立至今已走过近十年的里程,经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在培训模式上逐步向特色化发展,培训项目不断创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也渐近成熟。然而,校企合作创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也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因为地方政府、职业学校、企业的多方制约,导致培训基地发展缓慢。
一、“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现状
(一)企业实践培训模式缺乏统一规范
“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是为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搭建的平台。从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师整体水平来看,职业院校教师具备双职称、双证书、双素质和双经历的教师并不多。“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有足够的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理实际结合[1]。但现状是大多数“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完全结合在一起。
从现阶段培养模式来看,在设计培训方案和计划方面,学校主要依据教学需求独立设计培训方案和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市场需求,未能与企业进行深层沟通,也未征求企业方的意见,使得教师培训内容的设计和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不匹配,产生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在培训管理方面,企业方虽然按照程序安排教师了解岗位和工作时必备技能,但在这一环节,学校没有安排专人对教师培训实施全程管理,在无人管理的状况下教师很容易产生松懈情绪。在培训时间方面,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培训时间受到制约,教师基本上只能安排在暑、寒假两个假期进行培训,而寒、暑假又是教师正常休息时期,这使得有些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培训内容与“双师型”教师能力发展脱节
2017年,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实施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强调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且从思政、教学、实践、研究、学生管理等方面对专业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注重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基本素质与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技术应用与社会服务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培训。目前,“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虽然有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但受本身硬件因素的制约,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对教师的技术应用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训,而且基地内的培训内容缺乏培训计划、培训考核和评价等,培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不完善,加之教师也因客观因素缺乏积极性,这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多数教师只是注重双证书的获得,并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发展,也未考虑把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的职业工作能力作为自身发展的方向。
(三)基础建设缺乏评估体系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实践、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搭建的创新平台。现阶段,学校与企业关于“双师型”教师培训建设方面的工作已经起步,但是仅对教师实践技能提升方向展开培训,对培训基地的培训对象没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培训基地建设的宗旨和内涵并未理解。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培训多采用短期培训的方式,多数教师培训往往流于形式,这就很难将“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由此需要第三方机构介入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各项技术性指标和培训效果实施评估。
二、三方视角分析制约“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因素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学校、企业难合作
从企业方面看,在培训基地的建设上缺乏政府对企业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重视经济效益,如果缺乏政府相关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就大大降低,这从根本上就难以保证校企合作的真诚性,直接造成教师在企业锻炼环节中没有真正学到新技能和方法。从学校方面看,政府对学校给予的政策性支持不够,“双师型”教师在社会地位、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缺乏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而相应的激励机制又不完善,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企业缺乏职业教育责任感,与基地建设宗旨难相符
市场经济下企业的运营以经济效益为主,多数企业认为选派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士承担教师培训工作,不仅影响企业生产,而且还要投入人力、物力占用企业生产力,所以企业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热情。还有一些合作企业在培养职业学校教师方面经验不足,只是委托优秀的技术人员通过短期的讲座形式进行培训,导致人力资源出现极大的浪费,这不符合“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的宗旨。
(三)学校和教师积极性不高,服务企业工作难开展
教育的宗旨是服务社会。但在校企合作环节中,学校和教师服务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往往只关注职称评审中的关键指标,对于企业的培训习惯于流于形式的短期讲座,完成任务即可,教师对于“师徒一对一”的培训方式积极性不高;(2)有些高职院校教师仅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不注重知识更新;而且由于企业核心技术、新技术的保密性,导致教师很难参与并解决企业在培训、管理以及职工培训方面的难题;(3)有些学校不重视此项工作,服务企业的意识淡薄,不主动联系企业进行基地教师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也不与企业共同商榷培训设计方案。
三、推进“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从教师的实际需求方面给予补贴,在教师个人发展、职称评聘、社会荣誉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从学校角度出发,积极为学校和相关企业牵线搭桥,对于建设校内“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学校,基地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资金支持。从企业角度出发,对参与“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适度减少企业税收额,增加企业基地建设培训资金,并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培训补助资金,形成制度并以此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同时企业也有义务承担此责任。
(二)搭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平台,保证基地建设的质量
1.提高企业的职业教育责任感,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平台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于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实施比较好的企业和学校给予一定奖励,或者作为企业、学校下一个建设项目的考虑因素,以此促进校方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职业教育责任感。
校企双方共同搭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平台。校内基地主要负责教师的短期培训、学生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校外基地主要负责教师技术转让和社会服务能力、应用技术和研发等高端能力的加强;校内外交流的过程中主要负责校企文化融合、课程构建、生产共抓、育人同担等工作。
2.完善培训制度,构建不同梯度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首先,学校联合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专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老年教师的需求分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根据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对处于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培训内容集中于思政、教学基本技能、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专业骨干教师注重教科研能力、技术服务等能力的提升;对处于成熟阶段的教师来说侧重于管理能力的培养。然后教师同企业骨干敲定培训内容;最后根据企业和教师操作的方便性,制定培训方式(短期培训、讲座、企业长期锻炼等),以此来构建不同梯度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3.建立评估体系,反哺基地的运行成效
对于基地的运行评价,借鉴“360度考评方法”,通过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反馈作为评价指标。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是基地建设的目标。对于教师的评价,采用“图尺度考核法”。建立“双师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平时学习状态、培训出勤、双证书获得、教科研能力、教学技能大赛等方面进行量化,实现教师培养的全程监控。
根据评价结果,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进行整改和提升,争取真正实现“1+1>2”的協同效应。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虽然已经起步,但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还需要政府支持,从规范培训内容、完善评估体系等方面加强建设。
参考文献:
[1]吕春晖,龙尾,高芦宝.高职食品药品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8):46-48.
[2]周报春,黄玲芝.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职业,2017(11):58-59.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