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课教学改革探析

2019-11-16李良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传统文化

[摘           要]  论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课教学改革,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结合专业特色、岗位需求,选取整合教学内容;结合现实,推陈出新,赋予作品时代意义;与企业文化相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方面,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素养,传承传统文化。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课;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4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见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是今后传统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时代一方面强调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强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各行业企业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在商业运行的环节中,以传统商业文化为核心,培养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打造过硬的品牌形象,因此,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而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课程在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基础课,但是,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课教学长期以来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多用理论式的讲授方式,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此形势下,结合职业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在如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结合专业特色、岗位需求,选取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更要结合专业特色、岗位需求,选取整合教学内容,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积累了治国执企的方法、经验和智慧,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如《弟子规》:首孝悌,次谨言,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强调先做人,后做事。《孟子。滕文公上》记载: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数,则近于禽兽。是说人们吃饱穿暖,过着安逸生活,没有良好道德教育,就和禽兽差得不远了。企业凝聚力来自物质条件,也来自企业精神文化。因此,结合专业特色、岗位需求,选取整合教学内容,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经典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为社会、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以笔者所在的石化类院校为例,学习石化技术专业,专业岗位要求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有精细、严谨、规范、诚信等职业素养。

针对石化专业岗位的需求,如培养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苦干实干、精细严谨品格,教学中可选择《论语》《道德经》《周易》等说理篇目组成专题学习,这些理论经典强调诚信等为人之道,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倡导合作学习。

针对专业岗位需求的合作、交际交往等能力,可以整合经典小说篇目,如《西游记》等。经典小说四人取经团队的成功,则为企业的团队合作、人力资源管理等提供借鉴。《红楼梦》主人公宝玉与父辈、兄弟、下人等关系的处理,则为培养学生的对上、对下及同事间的人际交往提供借鉴等。通过对经典小说的阅读等各类专题组合研讨,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周礼》《礼记》等作品线上线下的学习可让学生掌握行业岗位所需的职场礼仪规范。

二、对经典内容推陈出新,赋予作品时代意义,为提升学生的素养搭建平台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课堂教学既要注重文学性,引学生品茗经典,培养浪漫的人文情怀,同时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课堂更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师应善于创新,联系现实,激情设疑,带学生巧读经典,赋予作品中人物新的时代意义。

如品读鉴赏《红楼梦》“宝玉挨打”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作品的文学意义后,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由此确立教学的另一个目标:引导学生从中掌握现实社会需要的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可在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后,重点探讨:宝玉为什么挨打?根据小说情节学生能很快找到原因:与父亲期望背道而驰、遭同父异母的弟弟诬告等。若小说的解读到此为止,学生会觉得索然寡味,这时教师可创新提问:宝玉路在何方(探讨生存的方式)?假若宝钗、黛玉生活在现代会怎样?谁的生存能力更强?这种种联想提问会出乎学生意料,学生会慢慢兴奋起来,于是教师可趁热打铁,问宝玉如何可以做到不挨打?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人生之途中如何做到不“挨打”?引导学生探讨现实中我们如何为自己创造宽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烈探讨,答案丰富多彩,“宝玉应该与他父亲搞好关系,与同父异母的弟弟等周围人好好相处……”“宝钗生存能力更强,因为她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好……”,“宝玉应学会与上司(他父亲贾政)、同行(兄弟贾环)、下级(丫鬟)打交道……”探讨中教师可引入相关的现实案例,让学生明白与上司、同事、朋友相处的艺术。

如此,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推陈出新,既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提升素养,又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与企业文化相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课教学中还要注重与企业文化相融。

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下相关企业参观,親身体验传统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借以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适应市场和国际化发展要求,提出了“人本、责任、诚信、精细、创新”的管理理念,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企业精神和“三老四严”“苦干实干”“精细严谨”等优良传统为重要内涵的企业文化来引领和支撑中国石化的改革发展;山东京博石油炼化公司提出:“创业,靠艰苦奋斗;守业,靠科技创新;发展,靠文化创新”,并创立了文化展览馆,无不很好地诠释了传统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精华中有很多与企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理念、实践相融相通的精神,如有人读《易经》悟其中精髓,创出“禅易投资法”,运用于中国资本市场;读“得其时,当其位”悟出“定位”思维,创出现代企业的“品牌战略”;有人读《道德经》悟“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明白企业用人管理之道。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创新,引导学生充分领悟经典理念,意义重大。可有效解决职业院校传统文化类课教学的难题,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当今处于信息化、自媒体时代,教学的手段、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打造立体化课堂教学空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借鉴翻转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教学中借助学习通、蓝墨云等网络学习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将课前课后,课上课下结合起来,可在课前线上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线上完成,或讨论等,在课中进行答疑、讲授等,甚至采用网络自评、互评等评价模式,这样不但可有效激活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还可展示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料,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相对单薄,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而通过网络平台小组互评、在线知识测试、自评和他评,实现过程评价、多元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二)组织开展或参与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对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鉴赏还可通过模拟表演法教学。如戏剧类作品,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更好地探究人物内心,把握作品本质,同时激发参与热情。如一部艰涩难懂的文学戏剧《窦娥冤》,学生读后,利用課余时间查找戏曲资料,准备道具,上课自编自演自唱,看得学生泪流满面,悲声四起。这样的课上,你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精灵。这里只有生命的激情、创造的喜悦和美的享受。

还可课堂采用朗诵、抢答等活动,如讲古诗词时可开展诗词朗诵活动,讲经文典籍时,可结合人物分析,开展辩论活动等;还可将传统文化经典鉴赏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甚至社会,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校外诗词朗诵大赛,如笔者曾两次组织学生参与湖南省大中小学“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获得好名次,学生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手段

如,教学中采用微视频、影视,也是现代教学中能很好得到学生欢迎的手段。如讲到古典中战争等作品时,读来太艰涩,这时可通过音频、影频,播放战争场面,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场面,帮助他们理解作品。

另外,使用“教、学、用”一体等教学方法,充分与学习者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教无止境,中国传统文化课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创中国传统文化课教学的新天地,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学经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严先元.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3]冯永刚.师生互动中的教育合作艺术及其运用[J].当代教育科,2016(18):18.

[4]李良玉.浅谈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科,2018(5).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