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自主招生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9-11-16钱珺
钱珺
[摘 要] 在自主招生形势下, 基础护理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通过对高职自主招生护理专业基础护理课程设计的改革,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护理人文关怀及情感教学,提高基础护理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紧跟高职教育发展节奏,为培养合格的高职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自主招生;基础护理;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23-03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大力推进,办学多元化、生源多元化,自主招生已渐成规模。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岗位专项能力必修课程,在护士的职业成长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护士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自主招生形势下,其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一、高职护理专业自招生护理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1]。我国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沟通与融合存在着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文化课程基础脱节、技能培训课程“倒挂”等方面,没有真正意义发现中高职院校的本质。
中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技能培训和校外实践内容有重复,联系不紧密。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中高职护理专业衔接教材。学习什么知识是学生在完成中职教育后进入高职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中职教育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但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不高。因此,中职的大多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缺乏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而高职的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这使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学习联系不紧密。在课程设置上,中职与高职在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上的相似性接近90%,这表明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技能培训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和培训内容。但目前中职学生与高职学生在技能培训内容上差异不大,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对口招生的高职专科学生在中职阶段进行了两年的理论学习和一年的实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现有的护理基本技能。部分学生还获得了护士执业资格证书,有了护理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但缺乏临床护理实践和高职教育体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临床护理技能。大多数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是为了提高学历,对所学的护理知识不感兴趣,但对临床护理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感兴趣,并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自主招生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和普高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给高职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并且高职护理专业自主招生对象多数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已具备护理职业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后,如何处理好中职和高职课程之间的联系,如何避免重复的中职和高职教学内容,如何做到高职教育充满特色以及如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些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
二、高职护理专业自招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复,未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中职与高职相衔接的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缺乏统一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一般采用相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造成中职与对口升学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1]。高职阶段开设的基础护理课程与中专阶段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缺乏新意。基础护理的知识、理论及技能,大部分学生在中专阶段已学过,且有多数学生已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如果高职阶段继续照本宣科按照教材讲授基础护理知识,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厌烦。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高职阶段的基础护理实训教学项目及学时与中专阶段重复,相当一部分已在中专阶段实习过,而且对最基本的操作,学生已通过中专阶段的一年临床实习熟练掌握。实训教学在时间安排和内容上均不能满足学生提高与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未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目前使用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以“讲授+示教”法为主,教师多数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忽视了教学的互动性,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沟通较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参与度不高,难以唤醒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难以评价综合学习效果
传统的考核方法基于期末考试。学生平时对学习没有太大的热情,会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试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要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创新的能力。既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仍然是通过单一的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理论评价,忽视了基础护理实训技能的操作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没有新意,同时,它只能评价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对综合素质的评价意义不大。
三、高職护理专业自招生基础护理教学改革实践
(一)课程设计改革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源于护理工作岗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一批高技能的护理专业人才。通过临床调研、专家论证,分析岗位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分解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最后进行评价。开展基于护理工作岗位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实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护理技能和对专业的理解。
1.基础护理模块化课程模块的构建
基础护理模块化课程模块的构建是指根据工作能力等规律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划分和重组,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需要不同的模块。课程设计原则包括:(1)每个模块相对独立。通过学习一个模块,学生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2)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模块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应用性。(3)运用职业分析方法,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注重技能培训或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围绕技能或能力组织。(4)各模块内容恰当,注重“必须、足够”,针对性强。(5)模块可以灵活组合,每个模块组合都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特定的需求。
根据课程设计原则和大量文献查阅,基础护理分为临床护理管理体系、病情观察、一般护理技术、治疗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技术和护理文件記录六个模块。临床护理管理制度包括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交班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疗文件管理制度、护理安全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还包括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护理工作中各种标识的应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护理应急预案等护理安全及管理制度。病情观察包括一般情况观察、意识和瞳孔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排尿排便观察及护理、危重症评估等。一般护理技术主要讲授与日常生活、安全密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环境、入院和出院护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舒适与安全、清洁卫生护理、休息与活动、饮食与营养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等。治疗护理技术主要讲授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冷热疗法、排泄护理、给药技术、静脉输液与输血等。急危重症护理技术主要讲授与抢救密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危重患者转运和体位转换、监护技术,常用急危重症抢救技术如吸氧法、吸痰法、人工呼吸机使用、心肺复苏术、电除颤等以及临终关怀。护理文件记录包括体温单、医嘱单、入院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重症监护记录单以及病区交班报告等。校本教材实用基础护理技术已投入使用,模块化课程的设计避免了自招生基础护理课程内容的重复学习。
2.开展基础护理综合实训项目
高职护理专业自招生具备一定的基础护理技能,在此基础上实施基础护理综合实训项目,旨在培养综合性的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质。护理技术和临床护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前掌握与未来就业岗位相关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并解决护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编写综合课程时,以临床病例为出发点,结合人文学科、基础护理操作和临床护理实践三个方面,设计综合课程项目方案,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评价。基于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基础护理综合实训项目。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为例,将青霉素过敏试验液的配制、皮内注射技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处理(心跳和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建立静脉通道等)整合为一个综合实训项目。通过编制综合性案例和模拟临床情境让学生完成皮试液配制、皮内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四个实训项目,把完成工作任务转化为完成学习任务。
(二)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改革
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与要求,选择灵活多样、科学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和综合运用。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立体化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1.同伴教育结合操作流程剧本化的应用
同伴教育最初应用于临床患者的健康教育,即具有相似背景的群体共享信息和沟通技能的模式,并逐渐应用于教育学领域,剧本教学是以纸质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临床护理人员相关培训内容的教学模式。研究表明此方法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教师可按照教学内容将基础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都设计在剧本中,建立基础护理学习小组,选择学习能力强和语言表达水平高的学生作为同伴教育者。课前教师设置教学任务,发布相关教学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流程的剧本,课程开始后,教师介绍和讲解,然后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根据剧本强调操作的重点、分析难点,组织组内的同伴教育者向小组成员再次演示,教师可以观察同伴教育者的操作并给予正确的指导,然后学生按照剧本内容进行练习,由同伴教育者指导本组学生的操作,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意见,教师进行巡视检查。同伴教育与剧本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护理专业自主招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
2.实训教学“小老师”的应用
高职护理专业自招生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结合临床实习经验,选取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的基础护理操作项目,课前布置任务安排预习,课中先请学生做“小老师”示教,大家评议讨论指出优缺点,接着再由教师进行规范示教。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扬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为了督促及提高实训效果,每个实训项目在实训课上都会安排抽考或全考,学生的实训实习效果得以提高。下一步将着手运用品管圈联合朋辈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此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使用PBL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提升学生构思和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
(三)基础护理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教学评价是基础护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對学习目标的完成有积极影响。
1.注重过程化考核
将原本集中在学期最后的总考分散到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有连续性、层次性的阶段考核来具体实施,可根据时间来划分,即在授课一定周数后对前期内容进行考核;也可按照课程的章节进行安排,即在某些章节讲解完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考核;还可以根据知识点进行划分,将课程中相关知识点讲解完后进行考核等[3]。
2.考核内容综合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考核内容上应有意识地与临床相结合,引入临床典型案例,注重学生基础护理操作能力、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的整体提高与协调发展。基础护理技能考核由平时每项技能考试的平均分构成,增加了素质考核的比例,包括仪表着装、学习态度、用物准备、护患沟通及应变能力等,丰富了考核内容,也利于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3.采用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过程考核中,如果上一阶段的考核成绩优秀,可以提前申请参加下一阶段的过程考核,如果考核成绩还保持在优秀,可以继续申请下一阶段的考核,同时可以申请做同伴教育者及“小老师”,协助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及管理。
(四)注重护理人文关怀及情感教学
在护理工作中倡导人文关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的专业认知度和效益感。在护理队伍中开展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注重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医院服务文化的发展,营造人性化、道德化的护理服务氛围,是未来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基础护理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护理项目之一。护士的人文精神体现在爱心、进取心、责任心上。因此,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关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
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心理学上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激励、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好情感教学有助于开展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4]。教师应营造宽松、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注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教师应注重个人修养,努力塑造自身的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教师要注意课堂评价用语使用的技巧,特别是对自招生,一定要多鼓励、多肯定,不打击、不否定,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自主招生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教学也应跟上步伐,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自招生基础护理课程设计的改革,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护理人文关怀及情感教学,提高基础护理教学效果,以期全面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紧跟高职教育发展节奏,为培养合格的高职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游晓功.护理专业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80-81.
[2]邹月香,李婷,赵晨.同伴教育结合操作流程剧本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1):170-173.
[3]张宏涛,曹仰杰.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66-67.
[4]牛存超.自主招生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9-30.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