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

2019-11-16王以雷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廉政教学内容政治

[摘           要]  随着近几年教育的改革,国家加大反腐倡廉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倡把反腐倡廉工作与社会法制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面向社会推广,尤其是校园。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廉政文化教育建设工作,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廉政教育观念,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从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着重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创新策略。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22-0068-02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其政治素养、廉政观念对个人发展、社会的廉政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开展廉政文化教育,要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经济形势的整体发展,加强大学生廉政意识建设,与高校廉政建设教学目的相同,也是社会廉政教育的基础物质保障,而且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的廉政意识过于淡薄,廉政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教学内容太过单调,与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有直接关系。本文简单分析大学生廉政文化的教育现状,深入探索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探讨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深化大学生洁身自好、公正廉洁、从政为民的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涵盖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廉政文化教育建设的发展,而且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廉政文化教育认识不透彻

现在,许多高校领导觉得廉政文化教学的普及对象是党员干

部,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没有让大学生群体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真正融入学校廉政文化教育,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廉政文化教育的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涵,在讲课过程中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理论内容太过生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高校要改变之前的思政教学观念,注重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工作,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内容。

(二)廉政文化教学内容太过片面

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比较突出,创新性思维比较活跃,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根据大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是学习文件性的理论内容,如反腐倡廉宣传内容、相关法律等,理论性比较强,实用性比较差。除此之外,廉政文化教育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模式,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材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缺乏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家庭成员协助完成。但是,当今大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大部分是由学校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教育部门参与力度不够,缺乏相关教育制度。廉政文化教育的专用教材尚且处于编写的初级阶段,缺乏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所以,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必须创建长效宣传机制,通过多方协作,深化廉政教育的效果,深化学生的廉政意识。

二、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应用价值

(一)国家反腐倡廉政策的必然要求

社会进行廉政教育的宣传,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公德的相关内容,将廉政文化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廉政文化意识,有效推动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廉政精神,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轻松,有充分发挥的个人空间,但在某种意义上导致大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学习散漫。深化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为学生构建一个反腐倡廉、遵纪守法的校园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从而为建设和谐校园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因此,强化大学生遵纪守法等教育,有利于学生创建正确的金钱观、名利观。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政治修养,便于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保持公正廉洁,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

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内容与思想道德修养等教材内容有很深的内在联系,可以在毛泽东思想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廉政文化的相关内容,深化大学生的廉政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毛泽东思想等课程内容,响应国家反腐倡廉的号召,建构健全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在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与社会公德、思想政治等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加大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的宣传力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此外,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深化廉政素养。社会的发展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廉政文化教育的教学内容,深化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内涵,可以建立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网络平台,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化学生之间的交流。各高校可以相互借鉴教学经验,补充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促进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发展。

在廉政文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标的政治教学思想,熟练掌握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理解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在传统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传授课堂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想在廉政文化的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廉政文化素养,就必须贯彻新课标下的政治创新理念,把握科学的思想政治方向,创建以培养学生廉政素养为核心的活动型教学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手段,构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必须构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长效机制:(1)构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保障机制,高校要加大廉政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强化师资力量的建设,整体推进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工作的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制定建设规则,确保廉政文化教育的顺利推行。(2)高校要创建廉政文化奖惩机制、评价机制。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不能一直在课本教学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教学评价、教学实践。高校要对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学习成绩进行客观评价,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深化大学生的廉政意识,增强思想修养的获得感。在廉政文化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廉政文化学习氛围,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融入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主题结合起来,使政治思想贴近生活,增加政治思想的真实性,转变传统课堂中讲课过于空洞化的局面。这一路径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环境,创设有利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环境,引入情景教学的理念,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贯穿整个课堂的主题。如涉及行政监督体系这一课堂知识时,可以列举与廉政文化建设相关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廉政意识,对学生的思政学习表现作出客观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廉政文化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廉政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实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廉政文化教育建设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廉政素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廉政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以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1-3.

[2]成俊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野下高校廉政道德教育的价值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82-85.

[3]王海玲.新时代广西独立学院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19(1):51-52.

[4]王尤跃.新时代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8(27):149-150.

[5]方丽卿.廉政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6]林洁.构建高校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39):184-185.

[7]郑文秀.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文学教育,2018(20):146-147.

[8]鄧超.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融入思修课的探索与研究[J].老区建设,2017(20):88-90.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廉政教学内容政治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廉洁文化新春行川城劲吹“廉洁”风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廉政领导力有助于提高廉政制度的执行力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