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9-11-16鞠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应用型大学

鞠丽

[摘           要]  在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中,大学英语课程通常会被设置成通识课。诚然,这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却造成了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脱离,不利于两者的深度融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对其英语综合素质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此外,虽然新课程改革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助力,但很多高校并没有突破“传授→强化→记忆”这个教学模式,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很难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升。所以,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60-02

现阶段,社会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较大,怎样才能满足这一需求,推动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和发展,需要我们所有人思考、应对。大学是向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对各地方的大学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基本手段就是对自身的教学思维进行改革,然后基于此,渐次将当前宏观性、理论性、基础性的教学内容转为为具体化、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践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在积极探索中因时制宜地对自身的

教学内容、策略等做出有效调整,与此同时,根据实际的教学状况,加强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便能尽快转变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程的存在现状,将其与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一、依循双语化、应用性的专业要求,对英语教学的板块化设计进行改革

大学设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我国社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文化服务、经济贸易、技术转化以及科学设计等方面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专业的划分变得更加细致,这就要求大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依托学生所学的专业,为其安排具有专门用途的英语课程,借此将大学英语切实融入各专业的业务教学中。不过,目前来讲,我国多数大学仅仅将英语设定为通识课,诚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许多大学的英语课程因为改革已经发生了十分积极的变化,但是却一直缺少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英语语言指导课程。所以,怎样切实达成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实现大学英语的成功转型,已经成了现阶段各大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共同问题。

板块化设计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这一设想是基

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理念提出的,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对双语课堂的流程进行精心规划,即设计出以专业化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板块。这一板块主要由“师生的专业背景”“英语教学内容”“学生”“教师”这四部分组成,且具有交互通融、多维参与、边界适度等特点(见下图)。

经过上图所示的“立足专业知识学习英语”“基于专业动态选择内容”的双语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角色自觉地、平行地参与日常的教学。立足学生本位,交互通融式的英语教学能够让学生以平行体验的状态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渐次养成通过英语思考专业知识、问题以及现象的习惯。此外,从教师的视角看,上述课堂模式有利于转变以往教师单独驾驭课堂教学

的模式,使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从内容的视角看,上述模式可以使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知识的状态,从而主动、积极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这对其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最后,从专业教学的视角看,交互通融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教学在学理上日益完善,并呈现出开放性的课程结构和专业结构,继而能有效促进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这种以“板块化”的专业课程结构设计为着手点,不断推动英语与多专业应用需求相融合的变革方式,是当今时代理工科、文科类各专业进行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出路之一。不过,大学要想切实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按照教师研究所属的学科,有针对性地对各专业进行板块化建设。具体来说,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英语教学资源进行专业教学全覆盖,基于此,有区别地对各专业进行内涵式开发,可以有效优化大学英语的专业化教学结构,推动专业教学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并切实提升本校的办校质量和教育水平。

二、依循文科类专业的特点,切实推进英语的情景化设计

从大学英语板块化设计的视角看,教师需要利用多元化教

学设计进行落实。对学习文科的学生来说,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代表着需要构建一个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带有生成性的语言环境,因为多数文科生对语言比较敏感,容易受母语思维的困扰,而能够令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非母语语言环境可以促使其切实体验利用英语思维进行口语交际的现实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他們在面对不同文化时的陌生感,提高其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剧表演作为构建良好语言情境的重要探索,能够使学生以趋近于现实的感觉进入语言戏剧中,并“假戏真做”,从而能有效实现知识化教学到戏剧化教学的转变,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将原本形而上语言思辨变成形而下的语言体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可使学生在戏剧表演中渐渐收获专业化的英语知识。

从英语专业化教学的角度看,英语戏剧表演的完美落实往往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因为信息技术可以为英语戏剧表演提供丰富的资源。对此,广大大学的英语教师要想充分利用英语戏剧表演开展教学活动,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先进行文化资源建设,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而不至于使英语戏剧表演成为教师自话自说的独幕剧。具体而言,大学英语课程应当基于艺术、管理、哲学、历史等不同专业所涵盖的文化背景,有针对性地建构英语剧表演体系,并基于此,精细化地钻研课堂舞台的流程、演员的规模、语言特色、演员和课堂观众的同台效应、课堂讲授与英语剧间的对比关系等,以此保证英语课堂表演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设计中引入“情境化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设计理念转变长久以来大学英语教学过于书面化、应试化的问题,并基于此,探索切实落实专业化英语剧表演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而所谓的“情境化设计”主要是指在英语专业以外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将英语剧表演设计成“专业体验”“会话”“协作”“情境”这四种要素组成的以学生为本位的专业化语文学习情境,并借此激发学生的体验意识以及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英语的空间以及时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应用型大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至善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