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下机器人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例分析

2019-11-16智鹏飞曾庆军薛文涛邱海洋叶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权重指标体系指标

智鹏飞 曾庆军 薛文涛 邱海洋 叶辉

[摘           要]  针对我国对提升工业机器人培训力度和海洋装备实力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新的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质量评估方法。首先构建水下机器人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后采用模糊动态层次分析法(FDAHP)计算各层次权向量,得到培训质量评价指标时变权重,根据评价指标权重,培训背景、培训管理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效果评估所占的权重逐渐升高,这与柯氏四层次理论提出的四个评估层面步步深入全面衡量出培训效果的理念相一致,且提出的基于FDAHP的评估指标体系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培训体系的实际评估,应用前景广泛。

[关    键   词]  高等院校培训;培训体系构建;职业培训;水下机器人;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24-02

机器人技术作为电子、机械、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相互交叉与融合的新兴技术,是新工科最具代表性的前沿交叉学科之一,更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水下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水下机器人厂商提供的相关培训存在品牌针对性过强、推广性差、培训网点有限等问题,难以达成系统的教学效果。2016年,由工信部等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大专院校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大机器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加快培养机器人行业急需的高层次技术研发、管理、操作、维修等各类人才。

高校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是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平台,同时也是工程教育中最高层次的培训平台,注重以创新为导向的能力培养。目前高校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一个评价标准去衡量其培训水准。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水下机器人培训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方法,根据柯氏评估各阶段要求建立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对培训体系进行质量评估。

一、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柯氏评估模型的不断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拓展和改进,以期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估模型。本研究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结合考夫曼的五层次评估模型和菲力普斯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根据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实际情况,归纳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质量评估一级指标4项。此外,国内多位学者将柯氏评估模型与机器人培训实践相结合,探究了机器人培训所涵盖的指标及其应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取水下机器人培训质量评估的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8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FDAHP权重赋值方法

本研究聘请与工业机器人培训和水下机器人相关的高校和单位的20位专家对判断矩阵A中的指标数值进行打分。专家组成如下:3名从事工业机器人培训的工作人员,2名来自南京市的工业机器人培训机构的主管领导,4名来自高校;5名来自水下机器人相关企业参加过两次以上机器人相关培训的员工;4名来自高校研究水下机器人的资深专家;2名行政部门负责机器人培训工作的主管领导。研究根据专家打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统计,对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各层次评价指标间的重要度取值,采用FDAHP方法进行指标体系整体权重赋值。下表是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结果,也是本研究所构建的最终评估指标体系。

在培训背景下的二级指标中,培训需求权重较高,为[0.0239(t),0.0315(t),0.0454(t)],培训目标次之,凸显出培训需求评估对衡量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水下机器人培训应该“以需求为纲”。培训课程体系、培训管理体系和培训效果下的各项二级指标权重也略有区别,体现了各项指标对于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的重要程度(三级指标由于篇幅关系不再详细列出)。

三、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实例

本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为实例进行验证。对培训体系中的50名成员进行了调研,包括3名培训负责人,5名培训管理人员,8名培训教师,30名培训学员,4名委培单位负责人。调研时间点为培训中期、培训结束时和培训结束6个月时,每个时间点,所有成员均可以选择一级指标中的1项、二级指标中的2项、三级指标中的5项指标。

根据江苏科技大学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的调研结果计算出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总计权重均处于上表中指标的模糊区间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正确性。

四、结语

本研究构建的最终评估指标体系从培训背景、培训课程体系、培训管理体系和培训效果四个维度进行质量评估,根据对各层次指标权重赋值结果,提高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质量应特别注重以下三点:(1)明确培训项目的出发点。应以水下机器人发展需求为导向,设计出符合不同学科和层次学员特点、切实可行的培训课程。(2)注重培训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反馈,这对培训效果的体现具有重要影响。(3)采用多种实效评估方法进行培训评估,促进水下机器人培训迁移。

本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水下机器人培训体系为实例,反馈统计结果一定程度上客观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正确性,且本研究提出的评估指标体系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培训体系的实际评估,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李永龙,王皓冉,张华.水下机器人在水利水电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8,16(6):586-590.

[2]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17)[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3]陈香香.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之人才是关键[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5(1):19-20.

[4]金权,王帅.机器人教育占领未来人才高地[J].机器人产业,2018(3):54-55.

[5]魏博,赵杰,邓聪颖.浅谈高校机器人教育现状、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6):77-78.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权重指标体系指标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各省舆情热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