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平衡思想的研究
2019-11-16王传安
王传安
高中化学中平衡思想的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生学习的现状是畏惧理论,不能运用化学平衡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情形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辛苦.所以教师不能仅停留在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一、高中化学平衡思想概述
高中生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还处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起步阶段.化学知识与概念零碎复杂,如何从零碎的知识中寻找规律是学生的短板,所以学生往往被表象迷惑,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下两个问题长久地困扰着广大师生.一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也就是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二是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就是化学平衡问题.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三大基础理论(物质结构理论、电解质溶液理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难点.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与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对教学的看法与认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地启发,学生对于掌握学科概念的效率就会大大加强,而在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如果学生对学科概念的认知具有一定偏差,则会对学生正确掌握科学概念造成一定的障碍.
事实证明,学生对学科的认知偏差是存在的.学生的学科概念偏差不仅存在于化学科目中,同时也存在于其他科目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转变学生对学科认知概念的偏差,也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科目.
二、化学平衡中常见的问题研究
问题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进行整理与归纳,但如果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仍然出现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对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不够.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活化分子、普通分子、有效碰撞概念.只有清晰了解了相关的概念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才能真正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最终形成正确的理解.
问题二:学生对可逆反应认识不清晰.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区分可逆反应与完全反应的区别.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平衡的建立过程可以从正向、逆向或者两边同时进行.应该严格落实可逆反应中起始量,消耗量,剩余量三段式规范讨论,在剩余量不可能为零的情况下,进行正向逆向讨论,最终全面理解平衡的概念.
问题三:对正逆反应速率理解不透彻.
“v (正)表示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v (逆)表示反应物的生成速率或生成物的消耗速率.”这样讲解会导致学生对达到平衡的标志v (正)=v (逆)理解困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理解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撇开相应的物质方面的思考.教师首先应该分析平衡,启发学生离开具体的物质.充分理解了物质的生成与消耗,v (正)=v (逆)的意义就会变得异常清晰: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问题四:如何理解化学平衡及平衡达到的标志v (正)=v (逆).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概念理解的要求,指出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化学平衡是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凡是能够直接或者间接推导出v (正)=v (逆)这个结论的都是平衡达到的标志.
三、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普遍存在迷失概念的情
况
1.平衡移動的判断.
平衡移动是化学学习中的难点,只有充分掌握了对平衡移动的判断,才能实现化学科目理论部分的初步理解.
2.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温度与压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化学的平衡产生影响.学生在判断化学平衡过程中,也要思考其它因素的影响.
3.压强的影响.
主要包括缩小气体体积、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二者对平衡的影响不一样.
4.外在条件对各种平衡的影响.
如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在化学平衡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达到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从迷失概念转变成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成效,让学生通过自我问题的诠释与自我引导,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快对概念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概念教学将事半功倍.